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小粽子不懂眼泪是什么东西,只觉得眼前的绣儿好似不高兴,他拿过黑布包好的夜明珠,递过给她玩。安绣儿没接,伸手拍掉了,夜明珠骨碌滚在地上。小粽子下床去捡,然后站在床上望了绣儿很久,出门了。
安绣儿吓得魂都没了,这次捡回一命是大幸,小粽子不能继续再留在家了,否则后患无穷。
心有余悸的安绣儿一夜无眠,到后半夜拂晓时分,屋里响起轻微的声音,小粽子回来了。
绣儿吓得不敢动,佯装已熟睡,小粽子跳上床,钻进被窝里,将她抱得紧紧的。
心里想着事,绣儿一夜无眠,僵硬着身体任由粽子搂着自己睡。他的身体既硬又凉,那股寒意渗进她的身体,连带着心脏跳动跟血液都缓慢了。
不好的预感浮上心头,绣儿的心愈发沉重起来,她一时脑残将粽子带回村,只怕会引发一出事。
天色渐亮,身边的粽子睡得深熟,绣儿催促他起身藏起来,她实在不敢下手扔他进古井。小粽子睁开眼睛,似是察觉到了绣儿的害怕跟不安,他伸出手轻轻摸着她的脸颊。别不开心了,昨晚是他玩过头了。
他一摸她,绣儿立即吓得不敢动了。
屋外传来轻微的响动,二哥三哥的交谈声响起,绣儿不敢将粽子往外面赶了。怕他们进屋,她赶紧赤脚下床抱起粽子往床底下的破箱子塞。
破箱子烂了几个洞,倒也不至于将他憋死。
刚将小粽子藏好,门吱一声就开了,安越泽探进脑袋轻声道:“绣儿,我跟二哥到田地去拔草,你一会记得帮娘做早饭。”
他进屋,在绣儿枕头边放了两颗桃子,“二哥刚才出去挑水,在路上捡到一颗桃子,估计是桃园的张叔一早担着桃子去镇上卖的时候掉的。他想着你喜欢吃,就捡了回来。”或许明年春天,他在家门前种几颗桃树,到时绣儿想吃时便可以摘了。
桃子硕大鲜嫩,绣儿甚是喜欢,“你跟二哥对我最好了,什么好吃的都想着我。”
安越泽宠溺地捏她的鼻子,“谁叫你是我们的妹妹呢。”
绣儿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干活早点回来,我做好饭等你们哦。”
“时间还早,你再睡会。”安越泽将门带上,跟安祁贤哥一块下农田了。
好险,绣儿不禁松了口气,总算是安全过关了。
做好早饭,绣儿取出安越泽放在她床头的桃子先干净剥好,等着大家一块回来吃。家里已经好久没吃过水果了,她忍不住先尝了一口,嗯,多汁,很甜。
吃着桃子的绣儿,压根不知村里的正发生着件她不知的大事。她不知道,两个从路边捡来的桃子,会引发一出事……
桃园的张叔张嫂天蒙蒙亮起来摘桃想挑到镇上卖,谁知到园子里一看,顿时傻眼了。靠墙的几棵桃对被人偷得七七八八不说,连村桠都跟着折断了。
张嫂当即气坏了,大嘴一张,各种恶毒的语言咒诅个不停。
她骂了大半天,嗓子直冒气,只见刘老头带着一名神婆从路那头赶过来,见她一直谩骂个不停,脸色有些难堪,欲言又止的,半晌才道:“嫂子,你别骂了,你的桃子不是被人偷的,而是被鬼偷了。”
“什么?”张嫂一听,傻眼了。
“唉……”刘老头重重叹了口气,“我家孩子被鬼吓倒了,这不我一早就赶去请神婆了。”
“什么叫我的桃子被鬼偷了。”张嫂一头雾水,“你家孩子怎么被鬼吓死了。”
“实不相瞒,我家那死孩子昨天跟一群孩子约好晚到在村头玩,路过你家桃园的时候,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鬼站在你家桃园墙上,当即吓得屁滚尿流的跑掉了,回到家连魂都丢了,连话也不会说,只是一个劲地重复着,‘鬼,有鬼……’”
张嫂是聪明人,当即不再说话了。刘老头的家孩子她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个惯偷,自个家的桃子肯定是被那伙人偷了。谁知半夜偷东西,缺德事做多了,碰到鬼了。刘老头听着她骂人,心里不舒服,但又不好说桃子是他家孩子那伙人偷的,于是说出闹鬼这出。
哼,恶有恶报,活该他鬼上身!张嫂心里痛快,当即不再说话了。
村里头闹鬼的事很快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爹娘急了,凑和在一块商量后请了个神婆。神婆将丢魂落魄的孩子集中在一块,说是村子有不干净的人招了邪,才会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无妄之灾。
一听不干净的人,大人异口同声道:“观音大仙,您可真是神算啊,我们村子确实住着个不干净的人,叫安绣儿。”
“嗯……”被誉为观音大仙的神婆淡定的掐着指头算,嘴里喃喃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符咒,神情严肃道:“这个叫安绣儿的人,今年十一岁,家住西北血煞方位,是个怨气很重的转世妖孽,是克家克夫的扫把星……”
“大仙,您就是菩萨转世,算得简直丝毫不差。”村民顿时顶礼膜拜,纷纷哀求道:“安绣儿就是来祸害我们村的,现在又害得孩子们中邪,请大仙收了她吧,别让她再祸害人了。”
神婆挥着手中的拂尘,又是一阵念咒及掐算,“收了她也不是不可以,但这妖孽法力高深,只怕凭我一人之力无法拿住她,还需大家的帮忙,将她捆来这里,然后我再开坛作法,将她身上的戾气去掉,不再祸害村子。”
村民对安绣儿可谓是恨之入骨,不料安家三兄弟过于野蛮,总没有办法赶她离开村子。想着安家老二打起架来不要命的种,不见血不收手,一般情况下村民都不敢太靠近暴噪狂徒。
不过今天安家人全出门干活了,正是抓安绣儿驱邪的最佳时机。
于是乎,一帮浩浩荡荡的村民带着法力高深莫测的神婆,杀气冲冲直奔安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