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处在巨大惬意感中的多尔衮终于感受到了雷击般的打击。赫图阿拉的噩耗传来,爹死了。
本书从一开始,就没有介绍努尔哈赤先生,现在人既然没了,也有必要为他做一个比较公正的总结。
努尔哈赤,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19年2月,崩于12年。二十五岁时,以祖传的十三副铠甲起兵,迅速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称天命大汗。萨尔浒之战后,迁都赫图阿拉,也就是现在的沈阳。此后一直发飙,攻取辽东七十余城,12年,兵败宁远,同年,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清福陵。、
差不多也就这些了,无论享年多久,无论干过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总结起来,也就是这么一段话。
对于这位努尔哈赤先生,有人夸,也有人骂,夸他的,说他的后金部队对明朝打击代表先进生产力,骂他的说他滥杀无辜,暴虐昏君。可是不管怎么样,也就到此为止了,老头彻底的笑了,含笑酒泉,甩手走人了。
他是走了,留下这一大摊子家业,总得有人继承。这不是多少年后的社会,有几个儿子平均分。在那个时代,在那帝王之家(此时还没有称帝)。不管儿子有多少,不管家业有多大,钥匙只有一把,也只有一个儿子能接过这把钥匙。
所以,即便是老头有十五个儿子,最后也只能有一个人,能继承他的大汗之位,问题出来了,这个位置该谁坐。
所有的贝勒旗主,哪个也不是吃干饭的。都有自己的部属,包衣。自己的实力。谁也不会服谁,都是两个肩膀扛个脑袋,你能当大汗,我不能当?你长的像天子,有龙凤之姿?少扯淡,小时候你撒尿和泥那尿就是我撒的,装什么装。
估计努尔哈赤这位天命大汗,在九泉之下要是能知道,自己的儿子们不会为自己的死悲痛,只顾着争抢自己屁股下面那把椅子的话,老头没准能气的活过来。
等这些儿子们折腾半天,斗的你死我活乱起八糟的时候,忽然都惊醒了。此刻不是他们折腾的时候,关键是要防住一个人:多尔衮!
这很正常,因为此刻的多尔衮,正在出兵放马,手里是三万多的精锐!如果他挥师回朝,来一出逼宫的话,事情就很危险了。没准这群正在争夺的人,就会被卷包烩。
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尔衮是军事奇才,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手里的两白旗。而是由于大汗对他的宠爱,以及他的生母。
多尔衮的母亲,是天命汗努尔哈赤最后一个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这位英雄母亲十二岁就嫁给努尔哈赤,先后生下十二阿哥阿济格,十四阿哥多尔衮,十五阿哥多铎。此三人都是后金骁勇善战的猛将,尤其多尔衮,更是智勇足备。
无论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乌拉那拉氏最终被封为大妃。在未正式称帝前,汗王的大妃,等同皇后。
这就很难办了,内有一个大妃母亲坐镇,外有多尔衮统帅三万精锐。这个棘手的问题就摆在其他的贝勒阿哥面前。一旦汗位被多尔衮继承,就会立刻巩固。此后,其他的阿哥都成了多尔衮案板上的肉了。
这个问题,被以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四大贝勒商量后,决定暂不对多尔衮发出丧报。所谓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他们在找到共同的敌人后,迅速结成了一个看似坚固的攻守同盟。
第一,严密封锁消息,以防在京城布防完备之前,多尔衮回师。第二。即刻把京城驻防部队所有千总以上的两白旗军官全部撤换,换成两黄旗的军官,以掌握绝对的军事主动权。第三,一旦封锁消息不利,多尔衮还是回师了,以汗王遗诏的名义,裁减两白旗人马,并入两黄旗和两红旗,剥夺多尔衮的兵权,如果他不从命,新任汗王即行以叛逆的名义讨伐他。第四,也是最狠的,干掉阿巴亥,消除里应外合的隐患。
四大贝勒最终内定的大汗,是皇太极。按照排除法也应该是他了。大贝勒代善,一向不得老头的好,在朝臣中也没有什么威信,而且,生活作风也有问题。本来一个贝勒王子沾花惹草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偏偏他沾惹的花草据说是他爹的妃子。有了这个前科,汗位也不用多想了。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儿子还有这么多,自然轮不到侄子,也被排除了,三贝勒莽古尔泰,就是一粗人。除了打仗也不会别的。其他的小兄弟们,没有自己的实力可以抗衡,所以,皇太极当仁不让的做到了大汗的位置上。建号天聪。
皇太极获得了兄弟们的支持,当仁不让的坐到了这个大汗宝座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操办老头的后事,而是干掉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大妃。除了是消除对自己的隐患外,更重要的是恨意,难以言传的恨意。
努尔哈赤的前大妃,孟古哲哲,是皇太极生母。而迎娶阿巴亥之后,他迅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了这位比自己小三十七岁的娇娘身上,以致其他七位妃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皇太极心中,对阿巴亥有恨,也就顺理成章了。
正式接班第二天,皇太极召集所有成年的阿哥贝勒集会,宣布大汗宾天之前最后一道遗命,即是阿巴亥大妃,自愿殉葬。去地下陪伴大汗。
年轻的大妃自然不肯就死,垂死挣扎。这在如狼似虎的几个校尉面前,似乎显得过于柔弱和无济于事。在所有贝勒的注视下,阿巴亥大妃被弓弦立毙。享年三十六岁。
多年以后,早已掌握了实权的多尔衮,追封自己的母亲为孝烈武皇后。配享太庙,身后极尽哀荣。可惜,人死如灯灭,这一切,她已经毫无感知了。
四大贝勒的保密工作还是做的差了些,就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前,一名忠实的正白旗牛录章京还是冲出了重重危机的赫图阿拉,经过长途跋涉,狂奔到山海关前线军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在山海关前线的多尔衮。
听到消息的一瞬间,昏厥在地的多尔衮,丝毫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永远失去的,不只是父亲。
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举哀回军,公正的说一句,此刻的多尔衮,只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尽管骁勇善战,尽管文韬武略。可毕竟是丧亲之痛,无法克制,也无法做到所谓的喜怒不形于色。他着急回军,或许真的没有想到更多的东西,比如争夺老头留下的家产和钥匙。他只想去奔丧。只想在自己父亲的遗体前痛痛快快哭几声。
此时,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不能举丧。多尔衮顿时怒发冲冠!目视这个发话的人,原来是不久前投诚过来,被自己封为汉军都司的刘鸢。
“刘鸢,此处焉有你说话的份,还不快滚出帐去!再有只言片语,休怪你十四爷的剑下无情。”多尔衮冲着还想说点什么的刘鸢怒吼道。
毕竟端的是人家的饭碗,自己还是个投降者,被人家看不上也是应该的,刘鸢没有再坚持,诺诺连声,退了出去。
其实不怪多尔衮的愤怒,设身处地的想想都可以理解他,谁死了亲爹老子,还有不让人家哭的,简直是岂有此理。
然而刘鸢这次,确实说了一句有用的话。此时正是与敌对阵之时,全军举哀,然后撤退。山海关派兵追击怎么办,没有士气如何打仗。
并非是刘鸢一瞬间变得聪明了,他这样想太正常了,兵不厌诈,而他自己虽不知兵,却是十分的奸诈。经历了上一次谋刺哥哥失败的经历后,他变得聪明内敛了许多。或者说,如果以前他是个人渣的话,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高度提纯的并且有一定智商的人渣。
可是不管怎么样,人渣总是人渣,他之所以有那样的想法并且提出那样的意见,也是为了自己。万一后金被山海关偷袭,自己会不会死在乱军中都未可知。不过,如果坚持这么说没准现在就被这位盛怒和大悲中的十四爷砍了。审时度势,还是闭嘴的好。
刘鸢想的没错,不过他没有料到的是,山海关的驻军并未出城追击。这并非是刘鸿总兵的无能,更不是山海关的兵都怂了。事实上,刘鸿帐下的八千子弟兵,都是有种的汉子,之所以没有来追击,是因为,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山海关来了一个没种的监军。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他更没有料到的是,山海关的大部队没有追击,却并非没有人来追击。更想不到这些无法料到的人的追击,会给这撤退中的三万人带来怎样的结果。
猎狼小队,已经据他们的腹地不足十五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