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锦城夫人 > 锦城夫人最新目录

第四十四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诗画酒会最终定在了城中的一家酒楼,不同于福满楼的奢华,这家主题却是简单和雅致。虽在城中却并非为繁华的街巷,门前种着一排翠竹,便是楼内的装饰也多是以翠绿各种竹子为主调,一看便能知晓此楼的主人定然极是喜爱竹子。

楼内的酒菜也有着极为风雅的名称,一瞧便是文人雅士钟爱之场所,在此办诗画酒会,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不过秦素言不知道的是,这酒楼的老板正是王建轩。在所有人的印象里,竹子一向是君子的代表,有气节,低调,谦虚。而这些词偏偏和秦素言所认识的王建轩沾不上一点点的边,哪怕知晓他文采不斐也决然是联想不到他竟如此风雅。又或者这仅仅是他做生意的门道,以此来吸引文人雅士。秦素言知晓之后,定然会如此联想。

不过这一箭三雕,还真真是符合王建轩的作风。

十二桐花雨图最终还是说服了豆腐西施参加。对于一个农家女来说,要想嫁入稍好的人家,没什么比名气更为重要的了。让人知晓其貌美如花,才能够被好人家提亲。或许有人会有女子抛头露面,不矜持之说,然而这并非京城里规矩严谨的官宦人家。若是能得到有前途的才子的赏识,那么怎么怕日后不会有才子佳人的美话传出。况且只是一个貌美的名声,豆腐西施正是求之不得。

对于这点王建轩其实是千万分不满,他虽然承认豆腐西施有几分美貌,但和秦素言相较,效果还是有相差。好在李子漠的画工顶好,虽是着豆腐西施的脸,端的却是秦素言的气质。

十二桐花雨图工分为四个色系。粉白黄绿,以桐花为背景,女子身着四种不同色彩的衣着和将发带以不同方式系于发间。标榜与凸显的便是淡雅与飘逸之美。

十二张画挂于大堂显眼处,但凡进来之人,无不赞不绝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收藏几张仕女图也并非不耻之事。

大堂的四周的桌椅已经清空,中间搭了一个简小的台子。王建轩就站在台子上,主持场面的人物舍他其谁。队伍也早已经编排好了,一共五队,男女混合,四人一桌,都作于台下,好不热闹。

锣声一敲,便是比试开始。第一轮,对诗。

便是在一炷香内,由王建轩出题,五队摇旗抢答,按答上的数量断输赢。

秦素言并没有上台,只是也站在人群之中看台下的四桌人。男子还是占了大多数,而没桌只有一至两个女子。但看起来便都是有些才情之人,否则也不会大胆来参加这比试。

题目都是由秦素言出的,每句诗也都是摘自平日涉猎的诗集,看似简单,却也句句与桐花相扣。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王建轩缓缓将提念出,台下众人便已经开始思索。这并不难,便是出自周邦彦的浣溪沙,很快便有人接着这段词往下。

一炷香很快结束了,有两个女子的第四对答对的诗词最多。因为秦素言出的这类诗词多是写女子之词,只是女子更为熟悉。

年轻的女子和男子很开心地相视一笑。

第二轮便是比画。主题便是四字“手摘桐花”。一炷香的时间内完成。

台下众人思考片刻便先后落笔。大多画的都是漫天桐花飞扬飘落,一女子在桐花树下仰头,伸手欲摘桐花。而另一组则画着一个明眸皓齿的女子,浅笑盈盈地手握桐花枝。最后一组的却是男子小心翼翼地将桐花别在女子的发间,女子低头浅笑,一头青丝飞扬。

“桐花的花语便是情窦初开,手摘桐花赠佳人。面对初开的感情,心神不宁,患得患失对女子来说无可厚非,然而聪慧女子,除却温婉可人,百依百顺之外,更多是要坚持自己。”第五组女子在同伴画完之后,缓缓解释道。

无疑便是第五组赢得第二轮的比试。

第三轮便是斗酒。拼的除却酒量之外,还有对酒水的了解。这是王建轩加上的,作为酒楼的东家,他当然要握住这个机会对自家酒水做推销的。

听到王建轩如此说的时候,秦素言只是摇了摇头,这家伙还真的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但是也是颇有兴趣地看着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他。

“这是个有趣的人儿。”秦素言心底暗暗想着。她所认识的人,有楚慕枫的冷傲,有楚慕修的儒雅,有慕容谨的精明,有李子漠的正直。却惟独没有这样一个人,有时像孩子一样对你撒娇,有时却精明地让人不敢恭维,有时能用言语只刻薄让人无法招架,有时却又能看透你的想法给予鼓励。

此时的王建轩站在台上,一眼便能望见站在人群中的秦素言。她一如往常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是嘴角有稍稍的扬起。一身碎花布衣,就像普通的农家女的装扮,却也没办法遮掩住她骨子里的那份清雅。

和秦素言目光相接之时,他朝着秦素言咧开了嘴角,笑得无比欢快和张扬,那眉眼似乎在说:“怎样,看我做的不错吧?”

秦素言却破天荒地点了点头,然后嘴角囔囔了句:“谢谢。”

然后转身出去看正在酒楼门口售桐花丝带的希儿和李子漠。希儿负责教姑娘们如何系丝带,而李子漠则是在一旁忙着收找钱。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希儿看到自家小姐走了出来,赶忙抢过李子漠手上的袋子,献宝似的递给秦素言:“小姐,你瞧,卖了十两银子呢。”

秦素言微微一笑:“你累坏了吧,要不要歇歇,我来替你们。”

“不用不用。”两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