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冬天还有多远 > 冬天还有多远最新目录

第二十四章 底稿 part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稍作整顿,我披上火红色滑雪衫(几年前的旧款),高高竖起衣领,确保脖子免受寒气侵肌之苦,随后往LEE牌浅色牛仔裤里填上一条紧身棉毛裤,双脚蹬进普拉达高帮板鞋。

胃闹空城计了。宵说,肚子饿了就要填满,这是她一向坚持的原则。

出门前,眼角余光扫到一副蓝色手套。

上回溜冰后一直珍藏到现在,被悬挂于书橱的把柄上。绒线缝隙间仿佛盛放着军和霞的倒影,沉重的思绪在回忆中溺水身亡。犹豫片刻,我决定不戴手套出门。

顶着刺骨的寒风,一路小跑到教育超市,用学生消费卡买了一罐三得利清爽啤酒、一盒好丽友派以及两根双汇火腿肠。对于一个普通大学生来说,这有些儿奢靡。不过,二十岁并非崇尚储蓄的年龄。对我来说,凭借丰厚的家教费维持一番小资生活,简直绰绰有余。

返回寝室,我一边有滋有味地摄取着零食中的卡路里,一边构思起画的底稿。

以前画人物时,我总喜欢直接从最引人眼球的脸部画起,一成不变地描出清晰的日式动漫脸颊轮廓,一笔一笔地拉出人物的缕缕发丝……

然而,画至人物的脖颈部分时,活跃的大脑就会瞬间陷入一片净白。不知从何起笔,只能姑且搁笔作罢,几乎每次都是如此。思路仿佛从绝壁腾空而下的壶口瀑布,在空中被人剪断了尾巴。

绘画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思维堵塞,很多绘画爱好者都有类似经历。这种现象,是忽略画面整体感的一种惩罚。

我并没有接受过艺术学院的系统化熏陶,局限于此,很难预先在脑里勾勒出画中的每一处细节,达到一种“胸有成竹”的境界,而只能对整幅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我想要表达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的基调和风格是什么?画面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集中在哪一块区域?诸如此类的自问自答。

一面画画、一面思索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绘画的人。整个绘画过程中,往往交织着创新思维和定式思维碰撞出来的磬音,必须摒弃一些不甚和谐的预设,增添一部分戏剧化的新要素。结果,最终成品很可能与初稿有很大差异。

尽管如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烹制底稿,依旧值得尝试。因为,即使经过一个“剔除糟粕,新增妙笔”的漫长过程,底稿仍然是敦实的地基,蕴含着推进整幅画趋于完美的最初动因。

可以说,一张出彩的底稿,正是绝妙灵感的源泉。大刀阔斧的修改,抑或是细致入微的雕琢,都离不开与原稿进行校对。譬如绘制机械设定稿时,保留主干结构的定位线,一方面能使绘者在期间修整时不至于与最初设定的概念有太大偏离,另一方面又能使观赏者的眼球更直观地切入到构图的亮点所在。

思维在权衡与抉择中不断徘徊,驱使灵感大驾光临。灵感被阻塞在两扇分别名为“否定”与“肯定”的闸门之间,我们只需稍微踮一下脚尖,就能轻而易举地逮到它。

因此,设立“否定”之门与“肯定”之门是很有必要的。将两者过滤成实物形态的载体,便剩下画的底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