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灵凤不想让人看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尽量和大家打成一片。
灵凤对于数学课程开始是有点陌生的,毕竟,这么多年不摸数学书了。
可是,事先,她看了看初一的数学,有些东西还有些印象,她又到街上买了一些数学资料,看了看,自己上个初二的所有的东西,再加上许老师讲课,照顾了所有人,讲解得很是仔细,所以,她入门很快。
开始,灵凤想,我已经这么大岁数了,记忆力是不是不行了。
可是来到这里这么久,灵凤觉得,这不愧为是十四五岁女孩子的身体,接收东西非常快,记忆力也好,只不过,多了一些前世的人生的思考和经验而已。
这样一来,灵凤领会数学就非常快了,每次数学课,她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道题,然后再在资料书的相关章节找出加深的题目来,继续做题。
她也把自己教授学生学习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每天上课,注意记笔记,每次做题有错的,记录在改错本上。
每隔一个星期拿出来看看。
数学第一次小考,半个小时做完了。
第二次,第三次,每次考试,因为比她平时训练的要简单得多,所以,不用打草稿,很快就做完了。
语文课,灵凤本身就是教高中语文的,经过高考轰炸式的训练,所有答题要诀,她都烂熟于心。
语文课基本就不用听了。
这时的语文课,基本上每次就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
李慧玲每次都和灵凤说,那是老三篇。
这个语文老师比起林意心老师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林意心老师,讲课慢条斯理,条理清楚,循循善诱,章法明确。
虽然有时候也喜欢掉书袋,有时候让人觉得有点酸,可是正是他的酸,说明了他的知识渊博,掉得起那个书袋。
别人那是无书可炫,无袋可掉。
灵凤听得很厌烦。每次,老师讲课,别人答不了,就喊灵凤起来,灵凤一定不负所望的答得非常完美。
刚开始的初中教材,还很浅显,灵凤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她就找来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又找来了《红楼梦》,反正现在有的是时间,把这些小说好好看一看。
英语,仍然是原来的那个老师,基础学校没有正规的英语老师,就安排学校的一个老师去培训了三个月,然后就上岗了。
每次老师讲课的时候,左手教材,右手参考书,一边念教材,一边念答案。灵凤知道自己如果要学好英语的话,还真不能完全指望老师了。
于是她买了参考资料,把英语教材从第一册,学到了第四册。
学英语,灵凤就更有经验了。
她买来了参考书,她知道要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记忆单词,初中单词量不大,她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默写二十个单词,错误的,自己对照,改正过来,记录在改错本上,把汉语写在练习本上,每隔一个星期再将它默写一遍。
书中的所有句子,都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再进行默写。
初中英语在这时刚刚起步,无非就是单词填空,翻译句子,语法填空,判断正误,选择准确的一个。
因此,她坚持每天翻译句子,学习语法规则。自己坚持往前学。
她知道,最初的英语就只会考这些简单的东西。
英语学习飞速地向前发展着。
关于物理,灵凤的前世初中物理一直学的不错的。
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很简单,灵凤学起来也很快,她还就深点的问题每次向老师请教,老师们对于这个好学的孩子很是喜欢。都在暗暗地夸奖她!
灵凤是物理课课代表,有一次,收完作业,给老师送过去。老师们都大声地逗着她。
“夏灵凤,没跟老师吵架了吧?”
灵凤可不是以前那个孝了,知道什么是善意的,什么是恶意的。
明白那是老师们喜欢她,逗她乐呢!
灵凤于是大声说:“老师,我已经长大了!现在不会了!我要好好学习,为许老师争光呢!”
许老师乐得裂开他的大大的两颗金牙,眼睛都睁不开了。
“还叫你们说,说什么啊?那是旧的历史,早就翻过去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现在是没有比夏灵凤更听话的了!我收这个学生是收对了!”
灵凤注意到(一)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王老师撇了撇嘴角。那意思很明白:你拽什么拽啊!
灵凤也算是这个学校的名人了,就这么大一所学校,小学初中加起来才七个年级十四个班。那时的初中实行两年制,高中也是实行两年制。
在这个小小的学校,一个班发生点什么事,全校立马就知道了。
灵凤和林意心老师干仗的事自然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的。
初中二年级的两个班,竞争还很激烈。
那次数学竞赛考试,两个班一起拉到教室外。两班的数学老师监考,(一)班的数学老师监考时就站在灵凤的旁边看着她做,灵凤二十分钟做完,再用十分钟检查,共半个小时全部搞定。
一做完,那老师拿出自己的手表:“半个小时!夏灵凤,你可以交了!满分!100分!”
其实这样的事,上世也是发生过的,可是,灵凤一般都没有提前交,她听老师的话,老师说要她好好检查一下。灵凤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人,就坐在那里好好检查,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许老师看不过眼了,生怕她吃饱了没事干,把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答案,强制收起来了,她才离开考场。
这世,灵凤很清楚的知道,不会有错的。于是,她就直接交上去了。然后回到教室,看自己的小说去了。
因此,经过(一)班的数学老师在办公室大肆渲染,灵凤又得到一个外号“夏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