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修正的人生 > 修正的人生最新目录

第二十六章 文化熏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灵凤的父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母亲也认不了太多的字,并且说话粗俗,动不动就骂人。按说,这样的家庭给她是没有什么文化的熏陶的。

可是灵凤认为,她的文化的熏陶是来源于母亲的。

还记得大概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家读书人搬家的时候,在扔得满屋的废纸片堆里,她捡到一本小书,书页都变黄了,还缺了几页,打开看,字是繁体的,竖行排列的,字基本不认识,

只认得“白蛇”两个字,就拿回来,让二姐看。

二姐说,那是“白蛇传”

母亲让二姐读给自己听。

二姐也有很多字不认识。

于是,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画面。

每天晚上,煤油灯下,二姐读一句,母亲听一句,遇到不认识的字,二姐就用“什么”代替,母亲以前看过老戏《白蛇传》的,就用猜的方法,把字补起来。

补一次,二姐就重新再念一遍。对照繁体字,大致猜,用了十几天,居

然把一本《白蛇传》的剧本读完了。灵凤还记得大致的情节。

那应该是老剧本。

有两条蛇,一青,一白。青雄白雌。青蛇最初调戏白蛇,要与她成亲,白蛇不允,双蛇斗法,最后白蛇战胜青蛇,青蛇甘愿化为侍女,姐妹相称,而后下山。

之后又遇到许仙,许仙对于白蛇好像也并没有后来的电视演的那样深情款款的。

长大以后,电影舞台开放了,不再只是上演样板戏了,京剧《白蛇传》灵凤也看过了,再后来,灵凤看的电视剧和京剧应该都不是这个剧本,这个剧本中的青蛇和白蛇不像后来的那么可爱,改动的剧本,人性成分多一些,原剧本应该含动物性要多一些。

灵凤现在明白,一个故事,人们总是把人物越写越符合人们心中的愿望,越写越完美的。

上世她只觉得,那歌词,诗句化,很是优美。

秋冬季撕棉花,是要持续很久的。

每隔五到七天,就会从地里摘一大堆炸裂开来,成熟的棉桃回来,家里就会有一大堆棉花要撕。

母亲又开始给大家讲故事了。这次是《白蛇传》。

灵凤注意到,母亲并没有严格按照那旧剧本来讲,因为,灵凤记得很清楚,旧剧本说青蛇是雄的,白蛇是雌的,而母亲却说,青蛇是公的,白蛇是母的。

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当时二姐念剧本的时候,灵凤插着问话,“雄的雌的是什么意思?”

二姐翻了白眼:“雄是男的,雌是女的。”

母亲说“雄是公的,雌是母的!”

“那峨眉山上云雾缭绕,最是深山出精妖,有一条白蛇在那里修炼了一千五百年,吸收天地精华,采集日月灵气,后来修炼成了女身。

白蛇来到湖边,照一照自己成型的女身,正感叹,风流窈窕,千娇百媚。

忽然,草丛里窜出了一条青蛇,这青蛇原是个公的,看见白蛇,起了调戏之意:‘好一个花容月貌的漂亮的蛇精,快快来,与我做一对快活的夫妻’。

白蛇怒目圆睁。大声呵斥,‘哪里来的大胆妖孽?竟敢调戏于我!看我不收了你去!’

于是开始做法,一时云天雾地,一公一母,一青一白两蛇在山中湖畔呼风唤雨,千般斗法,大打出手。

最后,白蛇打败了青蛇,青蛇倒地跪拜白蛇:‘只说是小娘子花容月貌,不成想却原来法力高强,我小青愿化为贴身侍女,成日价为了你铺床叠被,叠被铺床。’

、、、、、、、、、、、、、

过了一天,又开始讲《白状元祭塔》

白蛇的儿子长大了,这个蛇精和凡人生出来的儿子就是聪明。他从小就没有母亲,后来长大了,有人告诉他,他的母亲被压在雷锋塔下,他就发奋读书,考上状元,皇帝金殿召见白状元,白状元说:“没有别的要求,就想到雷峰塔祭奠母亲,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那许仕林到了雷峰塔,扑地跪倒在地,哀哭不已。

“见此塔不由人双泪落定,

怎不叫儿我痛在心怀。

哭一声老娘亲不能相见,

仕林我跪倒在娘亲塔前。“

、、、、、、、、、、、

“听说是孝儿前来祭奠,

不由我一阵阵泪洒胸前,

我这里向前来用目观看,

又只见小姣儿倒在塔前。”

白蛇见了儿子,长的是一表人才啊,心里高兴而又心酸。

我儿坐在一旁,听为娘将受苦之事,说与我儿知道。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双流,

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

黑风仙他本是为娘道友,

劝为娘勤修炼自有出头。

峨眉山同修道千年已久,

悔不该贪红尘始下山头。

在西湖遇儿父定下终身,

借雨伞结丝罗我把他赘。

都只为端午日同饮雄黄,

是为娘现真身吓死儿父。

为娘我为弥补自身过错,

为娘的盗灵芝费煞心谋。

儿父金山烧香又被蛊惑,

那秃驴用计谋诓骗娘亲。

那法海他那里早已算就,

现神通用法术欲把娘收。

实指望遇儿父天长地久,

实指望遇儿父到老白头。

又谁知儿的父谗言听就,

听信了那法海一片奸谋。

为娘的我也曾水内职斗,

为娘的悔不该水漫山头。

到后来与儿父断桥又会,

为娘的与儿父再转杭州。

为娘的产我儿只得满月,

狠心父将为娘就塔内押收!

但愿得儿夫妻天长地久,天长地久,

我的儿呵……

但愿得儿夫妻到老百头。

切莫学儿的父心如禽兽,

切莫学儿的父无义无情!

灵凤惊奇于母亲的记忆力和改编的能力了。

灵凤听母亲讲故事,她自己投入感情最多的,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母亲讲得最精彩是“十八相送”,和以后改编的也是不太一样的。

祝英台多方暗示,梁山伯木讷不开窍。是灵凤最喜欢听的。

那祝英台学满三年,就要回去了。

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

“三载同窗情似海,

山伯难舍祝英台,

相依相伴送下山

又向钱塘道上来。”

那祝英台走到河边,看见前面有两只鹅,祝英台说道:

“眼前只见有条河,河里游着两只鹅,公的只顾前面走,母的在后叫哥哥。”

梁山伯不懂了,说:“未曾看见鹅开口,哪有母鹅叫哥哥?”

祝英台说:“你没见母鹅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哥是个呆头鹅!”

梁山伯不高兴了:“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兄哥!”

祝英台看梁山伯生了气,急忙又哄好了他。

来到了独木桥边,祝英台唱“眼前一座独木桥,我心又慌来胆又小。”

梁山伯急忙说:“愚兄扶你过桥去”

祝英台又提醒:“梁兄哥,我俩好一比,牛郎织女过鹊桥。”

转眼来到观音堂,祝英台唱:“观音庙,观音堂,送子观音坐台上,观音大师来做媒,我与梁兄把堂拜。”

梁山伯就嗔怪道:“我与贤弟都是男子汉,怎扮男女来把堂拜?走,走,走吧!”

祝英台又唱:“离了古庙往前走,眼前过来一头牛。牧童骑在牛背上,唱起山歌解烦忧。”

梁山伯唱:“对牛弹琴牛怎懂?”

祝英台唱:“梁兄哥,你比那牛还笨三分!”

灵凤十分惊讶母亲的记忆力,母亲讲故事,基本是在背诗句唱词,竟然背的那么流畅。

小时候,因为母亲的古话,灵凤每次都会熬夜撕棉花。同时在这中间也受到里一些古典文化的,才子佳人文化的熏陶。

灵凤很多时候在猜想母亲,嫁给父亲,母亲是心有不甘的吧!

要不然,为什么她成天那么大的火气!

灵凤还觉得,母亲除了强悍和别人不一样,她内心对于才子佳人的浪漫的想法,也是大多数农村妇女不具备的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