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宋史演义之冷月边关 > 宋史演义之冷月边关最新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萧太后求策退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再说杨六郎,见状急忙下马扶起任堂惠,紧接着二人翻身上马,长枪一挥,带着宋军冲杀辽军。因为辽元帅韩昌大败,宋军气盛,辽军无人敢逆其虎威,当即保着自己元帅向后退去。常言道:兵败如山倒。辽军一退,宋军当即紧追不舍。金银二将冲在最前,身后是岳胜孟良等人,再后面是杨家女将,最后面是一员小将,小将身着白甲白袍,手拿一杆亮银梅花枪,正是六郎之子,杨宗保!

杨宗保的战马名叫千里银河一点红,战马之上还驮着一个娃娃,杨宗保手拿梅花枪护着着这个娃娃一路追着辽军不放,口中说道:“金童,你爹爹就在前面,等我们追上了你就能看到啦!”

任金童大着舌头问道:“宗保哥,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上阵杀敌啊?”

宗保扭头一笑,道:”等战事一了,我就教你杨家枪法!“

任金童点点头,突然又道:“不行啊,战事一了,我就得和爹爹回云南了!”

杨宗保:“放心吧,你爹爹为国立功,定会加官进爵,留在此处和我爹爹一起镇守边关,到时候你就和我回天波杨府吧!”

辽军大败,逃了三天三夜,宋军亦是追了三天三夜。收复了雄州城、倒马关、幽州城。过了幽州城便是蓟州城,有北院大王阿里铁牙率兵抵抗,又有神威将军唐经年在侧辅佐,二人硬是使宋军止步于蓟州城之外。阿里铁牙骁勇难挡,唐经年更是谨慎有谋,加之其曾从师于杨延顺,依师所长,十分善守,故而二人在此,整理败局,还可与宋军僵持些许时日,不过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时辽国上京,韩元帅府人满为患,正厅之内坐满了朝廷大小官员,议论纷纷。而内院卧房,韩昌卧病不起,一战大败,他已是身心俱竭,如今的他终于能够理解为何诸葛孔明可以气死周公瑾了。自己现在不也是心有不干,却无力回天吗?

病榻之侧,坐着一人,乃是当朝萧太后,就见萧太后满目心痛,道:”元帅,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切勿为此一战而伤身过度!你虽败了,但还是我大辽元帅,功不可没!“

韩昌闻听此言,不禁泪洒榻前,挣扎着起身跪拜太后,太后连忙扶起,又问道:”元帅,此间宋军兵围蓟州城,阿里铁牙和唐经年二人死守蓟州,但恐不济,你可有良策退兵?“

韩昌听罢长叹一声,寻思良久,答道:”太后,如今唯有两人可解我大辽此劫!”

“哦?”萧太后眼睛一亮,急问道:“是谁?”

韩昌:“三驸马,杨贵杨延辉!”

萧太后沉吟片刻,又道:“那另一人呢?”

韩昌:“我师弟,耶律休哥!”

萧太后:“三驸马那里还好办,可不知于越如今身在何处?如何可解燃眉之急?”

韩昌:“太后勿惊,臣知道师弟现在何处。我早已打听得到,他就在遂州城外,黄土坡前,百里竹林,木屋清潭。故而我选在黄土坡与杨六郎决战,想要引师弟出来。也幸亏我做此选择,若不是紧要关头师弟冲出救我一命,我早已成了杨六郎枪下亡魂了!”

萧太后点点头,却又忍不住问道:“元帅,你也知于越与大常衮之事,你说常衮,会让于越回来吗?”

韩昌看看萧太后,道:“太后,臣担保于越会回国靖难,便是大常衮,亦是应该站在我方,为辽国效力的!”

萧太后:“可常衮毕竟是宋朝人,也是杨家将啊?”

韩昌笑了笑,道:“太后忘了吗,他虽是宋人,但爱的却是我辽人,亦如三驸马,亦如臣。”

萧太后似有所悟,突然笑道:“元帅所说及是!”

上京,驸马府。

萧太后亲临驸马府,驸马府上上下下出门迎接,跪倒了一片。萧太后扶起玉镜和驸马杨四郎,三人共同走进大堂,屏退闲杂人等,萧太后道:“三驸马,本后此次前来,是专程来求你的!”

此言一出,杨四郎甚是震惊,玉镜公主也急忙道:“母后,发生什么事了?”

萧太后看看玉镜,又转头看向四郎,道:“驸马想必也已知前线战事。现在宋军兵临蓟州城下,韩元帅说唯有驸马和大于越可解当前之急,不知驸马可有退兵之策?”

杨四郎闻言一愣,沉默良久,突然跪倒在地,道:“母后,儿臣唯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萧太后将其扶起,道:”如今此处皆是自家人,何必客套,驸马有话便说吧。“

杨四郎:”谈判求和!“

“求和?“此话一出,屋内的两个女人皆是震惊,萧太后也是略有不悦,道:“求和?我大辽岂可与人求和?”

杨四郎急忙纠正道:“母后,是谈判求和!”

萧太后:“何意?“

四郎道:”便是双方派出各自代表,在战场之上摆上谈判桌,共同谋合!毕竟,磨磨嘴皮子总比刀兵相见要好。我想,韩元帅便是此意,只不过他身为元帅,不好说出求和之话,故而才让母后前来寻我。一来,我是宋人杨家将,宋军统帅是我六弟,可以说得上话。二来,我又是当朝驸马,足以代表我契丹皇室谈判!“

萧太后闻言甚是在理,又问道:”那又为何要寻于越回来?“

杨四郎道:”母后,常言道:弱国无外交,没有军事实力,在谈判桌上说破大天来也无济于事。我军初败,士气低沉,宋军大胜,士气高涨,若是我方没有在战场上令其忌惮的人,恐怕谈判求和,也只是一纸空话。现如今,观我大辽,韩元帅定是不能再上谈判桌了,能够震慑宋人并且带动我军士气的恐怕唯有大于越一人!”

“对了,还有一人,”杨四郎突然补充道。

萧太后:“谁?”

四郎:“大常衮,杨八郎!”

萧太后长叹一声,突然问道:“驸马,你若去了前线战场,见了你旧时家眷,生母兄弟,可如何是好?”

杨四郎听罢便知萧太后这是怕自己临阵倒戈,再回到宋朝去,便一把搂过玉镜,道:“母后,您的孙女想念您多时了,您不去看看吗?”

四郎此言不明而喻,我和玉镜如此相爱,况且孩子都有了,还能怎么着?

萧太后也是聪明人,见四郎如此做派,自是知其心意,一笑而过,不再心疑!

次日,杨四郎奔赴蓟州城,力求谈判求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