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龙长城里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先有龙泉寺,后有龙长水”。.龙泉寺始建于唐盛时期。寺院三进院落,前为山门,山门石头门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紫气黑水”,下联是“佛光白山”。两侧有钟鼓楼,中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藏经楼。天王殿为硬山式建筑,正脊透雕四龙戏珠,形象生动。主殿大雄宝殿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等。寺内有一口古井,传说努尔哈赤喝过这古井里的水,故民间称这口古井为“龙泉”。龙泉寺由此而得名。
龙泉寺的主持智真大师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为了躲避战乱,父亲举家迁到了岭南新州。智真自幼聪明过人,五岁时就能熟读《诗书》,七岁时就能倒背《道德经》。
他十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随着家境越来越贫寒,智真不得不靠打柴卖柴来养活一家。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智真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难道也想成佛?”智真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缘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智真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智真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有一天,弘忍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诗呈上来。当时一个叫神秀的和尚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诗: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首诗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诗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诗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诗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拔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智真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诗,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把自己的诗写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诗,惊奇不已。这首诗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首诗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看到智真的诗后没有表态,就在智真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智真心有灵犀,就在三更时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智真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智真。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智真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手指了指北方。
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智真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智真遵从师父的教导,来到北方,隐遁于河南、河北一带。有一天他路过龙泉寺,看见寺院宏大,大门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
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智真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
印宗法师把智真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高徒禅法已传到北方,莫非就是你啦?”智真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印宗法师见了,连连礼拜,并请求智真留了下来。
两年后印宗大师圆寂,按照印宗大师的遗愿,智真做上了龙泉寺的主持,那年他才三十岁。智真谦卑处下,好学上进,展现出很高的修养。他无论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宗教修行上都展现了他的过人才华。在宗教修行方面,他认为:人生有三个境界,一个是世俗境界,一个是文学境界,一个是宗教境界。他身体力行去践行自己的思想,用一生谱写出自己的生命哲学。
随着对佛学的日益精进,智真深切体悟到中华民族可谓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自觉的民族,他不仅创造了文明,而且对自己的创造具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因此,他觉得自己仅仅停留在熟读佛学是不够的,必须要逐步提升自己的层次,进行更高层次的自我内省。
他专攻戒律。十年学修,智真孜孜努力于浩瀚佛学文献,学贯古今,对东西方文化有很深造诣。特别是用现代人的思想理解三藏十二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佛教是中国三大文化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思维定式,道德含量、衣、食、住、行的理念、科技文化等都离不开佛教文明的孕育。佛教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魂灵。
历史上,佛教对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风民俗都产生过巨大影响。那么,作为当代佛教,应该怎样与当代文明融为一体,怎样来服务于社会呢?智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主张,旨在让传统佛教的灿烂文明发挥更大的潜质,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