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逍遥小地主 > 逍遥小地主最新目录

第417章 周国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海风掺杂着湿润的腥咸味紧一阵慢一阵的吹向赤山港。

显庆三年的夏天,一支船队正在进港。

码头上,无数的人都在翘首以盼,列队欢迎。

“来了来了,蓝色的九头蛟旗来了!”

登州刺史带着赤山县令等一众大小官员,以及赤山港十三行的掌柜们都起身。

连同码头上的那些装卸货物的力工,港湾里船上的船长水手们,都一起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一起迎接这条缓缓驶入港口码头的船只。

蓝色的九头蛟旗,代表着一个人。

那就是蓝溪李溪,在这片沿海他还有一个名字,大家私下里称他为安东王、海王。

这个男人当年从长安来到这里,在这个荒凉的校浦树了根旗竿,三年后,这里已经成为大唐最为新兴热闹的海港了。

无数的商船汇聚,包揽了几乎整个海东与大唐的商贸,高句丽的奴隶、新罗的婢女、百济的粮食,还有倭国的银、铜,靺鞨的皮货等等。

港口的拍卖大厅,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这座港城一年光是奴隶的成交量就在十万上下,如今不但是海东的高句丽奴隶、靺鞨奴隶、百济奴隶、新罗奴隶、倭国奴隶、虾夷奴隶,甚至更遥远的东北之地的那些流鬼国等地的北荒蛮夷也都出现在交易所。

而来自南海的奴隶也很多,许多商船从南洋驶来,满载着各式各样的黝黑的奴隶,有来自交州、林邑等地的蛮夷,也有来自南海诸岛上的蛮夷,反正不管是哪里的蛮夷,在那些捕奴者、贩奴者眼里,那都是有价值的。

而赤山港,现在已经一跃成为大唐最大的奴隶港。

每年十万数量的奴隶在这里买卖交易,这些交易的奴隶有些被运往长安,有些被贩往诸道挖矿、种田,也有许多被贬往边疆各地垦荒屯田,还有一些甚至被运去原百济、新罗之地的安东道种植、挖矿、做工。

巨大的贸易带动了这个港口,兼之这几年海东安东道的迅猛发展,使得这座李逍指点的安东-中土转运港日新月异。

赤山港的兴起,也离不开许多长安勋戚权贵们的支持,事实上,赤山港也早就成了各家权贵们的利益所在。

赤山有十三行,不是普通的行会,而是商行,十三家超级巨大的商行,每家商行背后都有几家甚至数十家权贵勋戚士族的联合。

基本上,如今赤山港所有的行业,都垄断在这十三家商行手里。

赤山港起于李逍,而成于十三行。

十三行每年向朝廷上缴的商税都达到十几万贯,每家商行一年都上缴万贯之多,而这还只是商税,每年十三行还会以各种名义向朝廷捐输,向皇帝上贡,这个更是大头。

这三年来,十三行以皇帝万圣,皇后诞辰,太子诞辰,征西突厥、镇安东、伐吐谷浑等为名,累计向朝廷和皇家捐银百万两。

这可是捐银,不是捐钱。

赤山港以商贸为主,交易量大,因此主要还是以白银交易为主,他们使用安东钱庄所铸造的银元交易,一枚银元为一两,实际含银八钱八,这种银元铸造标准,不易伪造,不用称量可直接按面额交易,使用方便,兼之又有安东钱庄的银票做为辅助,使用银票甚至更加方便,这导致了如今赤山港里只见银元和银票交易,不见中原的钱帛交易,只有在小额买卖时才会用到钱和帛。

一枚银元标额一两,但因为成色好、铸造标准、信用高等,其依然能兑换五贯铜钱。

三年向朝廷贡献一百万两银元,实际上就是进贡了五百万贯钱。

这笔钱之巨,甚至超过了朝廷传统的四大港之合,登州港、扬州港、明州港、广州港这四大港每年向朝廷缴纳的税赋那是远远不及赤山港,连这些年新兴的杭州港、泉州港的税收也更是拍马不及。

正是因为这巨额的贡献,才让朝廷对赤山港青睐有加,全力的扶持。

赤山十三行,每行占据一条街区,因此赤山港现在有十三街。每家商行背后都是背景通天,但就算是这些通天的十三行,各行掌柜们也都亲自来到码头迎接李逍。

十三行的掌柜们和他们背后的长安权贵们都清楚,赤山港能有今天的繁华,十三行能有今天的庞大利润,都离不开李逍。

李逍是赤山港的缔造者,这三年来赤山的发展全靠李逍这个引路人。

更何况,李逍本身也是十三行背后的东家,赤山港有不少赚钱的买卖,那后面都有蓝溪李家的一份子。

船进港湾,驶停码头。

“大帅,登州刺史及赤山十三行掌柜都亲到码头迎接来了。”

李逍站在甲板上,仔细的打量着赤山港,他早知道赤山发展的很好,但这几年来一直呆在安东,并没时间回来过。这还是他三年来头一次再看到赤山港,当年他离开时,这里还只是初具规划,可如今,这里却真的已经繁华无比。

巨大的码头,高大的城墙,港口里停泊着数百的船只,码头上无数似蚂蚁般的力工,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个港口的巨大活力。

而这一切,他李逍是始做俑者。

“我已经正式卸任安东道节度使之位了,所以别喊我大帅了。”李逍手里拿着一张卷轴。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傅、太子詹事、秘书监、周国公。”

这就是现在李逍的最新官爵阶位了,本来长安传来的风声,皇帝是要让李逍回京做兵部尚书,甚至传言他要拜相入政事堂的。

可最后给他的诏书,正式的职事却是秘书监兼太子詹事,两个三品职,但比起兵部尚书以及拜相来说却还是差的远。

李逍倒早就清楚,自己不可能拜相的。

可到头连兵部尚书也没授成,这还是有些意外,他原本还想等皇帝授他兵部尚书后他再推辞呢,这下倒也省了事。

秘书监和太子詹事,两个都不算是什么真正的要职,可又比较清贵的。秘书监是侍从赞相皇帝的,而太子詹事又是东宫官,很明显朝中为了安排他回京也是费了番心事的,既不愿意他就此一步跨入核心中枢,又不好打发个太随便的职务,最后就这样安排了两个既贵又清的三品职。

或许是觉得亏欠了点,于是原本定的银青光禄大夫的文散阶,便改为了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文散阶的第四级,正三品。

至于上柱国,那是勋官,类似于军功勋章,是他镇守安东的功勋。

此外他的爵位又晋了一级,原本是乐浪郡公,而这次直接就晋升为国公了。

食邑加了三百,现在是一千三百户实食封,大唐的国公不稀奇,朝中没有千八百个国公,但百来个还是有的,若是再加上郡公、县公,还真有千八百。

不过真封的国公较少,能有千户以上真封的更是少之又少了,连现在朝中的几位宰相,都没几个真封国公,也就是李绩、李道宗这两位一国公有郡王的封邑要比李逍高,其余如李义府啊许敬宗这些就都连虚封国公都还不是。

不得不说,大唐对战功确实还是很重视的,军功封爵也不是虚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