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汉血丹心 > 汉血丹心最新目录

第九百四十四章 远征人当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大汉帝国史·赵充国传》对于这位出身军伍的重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大汉新疆域西洲的第一任实际管理者,他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为西洲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后来人都说,赵充国虽然并不是出自元召门下的弟子,但他却是最能领会这位圣贤级人物治世精神的人。西洲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能够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储备能力,成为大汉帝国这艘巨轮发展的最有力引擎,与赵充国在这其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在西洲人的口口相传中,却是格外津津乐道于当初元公是如何的慧眼识才,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委任名不见经传的赵充国,以成就这段传世佳话的故事。

那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元召会把耗费了他无数心血才初显规模的西洲交托给这样一个人来管理。就如同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会突然之间离开,走得如此干脆一样。

元召将要回长安的消息,是和任命赵充国为西洲特区长官一起宣布的。

西州刺史这个职务,虽然和大汉疆域内各郡县的太守、刺史们等级差不多,但实际上却大大不同,无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上,已经相当于一路诸侯王了。在许多人原先的预期中,就算是元召不可能长久的待在西洲,继任者也非朝廷重臣不可胜任。然而谁能想得到,天降大任,突然就降临到了作为皇帝特使来的赵充国头上呢!

在许多人艳羡的目光中,相比较于这个重大的消息,元召回长安这件事,反而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所有人都很明白,他早晚都会走。长安,那座天下最雄伟的中心城市,才是他的政治舞台。而西洲,只不过是他波澜壮阔一生中偶尔经过的一个驿站而已。

恐怕就连赵充国自己也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在他身上所带的皇帝诏书中,其中就有一项内容是关于对他和其他人的任命。只有当他作为皇帝钦使当众宣布的时候,内心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命运的转折从离开长安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或者是说,从他第一次出使西洲,在元召对他所作所为那嘉许的目光中,就已经决定了下来。

想明白这一点儿的赵充国,对于眼前神态从容、淡淡而笑的汉国公更是感恩戴德。在对方深邃如海的目光中,他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

“西洲大任,我自当殚精竭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以不负元公知遇之恩和皇帝陛下的信任!只是,千头万绪,内心惶恐……元公可否教授大计?”

新任西洲刺史赵充国诚惶诚恐地望着元召,他非常渴望对方能给他留下一个大政方针。只要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那么不管是在以后的地方发展建设方面,还是在领会长安朝堂的精神方面,他心中就有了一个底。

元召以欣赏的目光看着赵充国,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是一块经过岁月磨砺的玉质良材。只有把他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能力。而自己之所以选定他,当然是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察后,才最后做出了决定。

“充国先生不必

多想其他,更不必去过多的苛求一些条条框框。人生不过百年,无论顺流逆流,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切无所顾忌,尽力而为,如此而已……不过,有一点希望你牢记在心,这也是我对你唯一的要求!”

元召收敛了笑容,他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四周都安静下来,无数目光注视处,赵充国俯身而再拜。

“但请元公指教!”

“身为华夏人,永怀华夏心!无论过去多少年,也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希望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血脉传承。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是我对你,还有所有留在西洲的人的共同期望。”

山河之间,声音回荡。风过如刀,镌刻大地。所有在场者闻之,无不动容。神州故土,何其有幸,数千年风华烟雨,终于孕育出元召这样的人物!而西洲新域,又是如何的幸运,等到了他的到来,这片半蛮荒之地,将再也不用经受那些轮回的苦难,它将在华夏文明的引导下,逐渐进入一个同样璀璨光辉的时代。

“谨受教!元公诫勉,当铭碑文刻之,千秋万代,为西洲根本……。”

以赵充国为首,所有留在西洲的上下人等一连三拜,恭敬承诺。

看着经过他精心挑选所留下的每一个人,元召满意的点了点头。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他为这件事耗费了无数心血。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原先历史时空中昭、宣时代最重要名臣之一的赵充国,他做出的最耀眼功绩,就是镇抚四夷。所以,元召才这么放心的选定他为继任者。

而留下李陵以威远侯、西洲都护府将军的身份在此震慑一方,并辅助赵充国管理军政事务,这更是他布置的长远棋子。

当元召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看着因为终于能够独挡一面而激动的满脸通红的李陵,他忽然联想到一些事,不禁哑然失笑,既惊叹于宿命中的神奇之处,又为李陵的未来感到无限期待。

天下所有人都永远不可能再知道,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已经彻底改变了李陵和他背后家族的悲剧性命运。

老将李广就不用说了。这位赫赫有名的飞将军,受封镇北侯,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在长安还活得好好的。据说还能骑得了烈马,拉的开硬弓。“李广难封”“横刀自刎”这些令人扼腕叹息的英雄悲剧,再也不会出现了。

而李陵,这位在汉武帝后期名将相继凋零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英才人物,也不会再因为诸般历史的错误,而被俘匈奴,沦落胡尘。更不会因为他的忍辱负重而屈膝投降保全性命以图后计,最后以至于汉廷闻讯在没有考虑周全的情况下便夷其三族诛杀满门,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李陵的最后归宿,其实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而据元召所知,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草原上的匈奴势力互相残杀以及与汉朝军队的不间断战争后,已经对这一切深感绝望的李陵,带领着追随他的部族将士们,一直往西北方向深入大漠,转过天山,然后就此消失了踪

迹。

史书和历史传闻中,关于他的记载就此泯灭,再无消息。而根据后来的许多详实史料考证,李陵和他的追随者们很可能辗转到达了欧亚大陆的接界处,也就是着名的地中海周围,在那里繁衍生息,就此居住了下来。至于后来那些彪悍绝伦的着名星月弯刀骑兵部族,到底是不是李陵这一支的后裔,这其中却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谁又敢说和他没有关系呢?

想到这些时,元召无声的笑了起来。看起来,每个人的宿命中也许总有些避免不了的渊源,就在不经意间会扯上关系啊。好在,李陵再也不可能成为那个悲惨的流亡者,从现在开始,他是秉承大汉帝国意志的疆域守护人。坐镇西洲,震慑山海,名传千秋,功德百代。

“师父……我有些不舍得你走!”

看到元召脸上的笑容有些神秘,李陵虽然感觉到有几分奇怪,却并不了解这其中的详细,更不会想到那些冥冥中的天意所在。他的心情在激动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即将离别的伤感。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岂能效儿女之态?好好去做,我会在长安时刻关注你取得的成绩,保护西洲安宁稳定,便是你最大的责任了。不要让我失望。”

李陵垂首听命,却终究忍不住落下泪来。元召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着又勉励了几句。而陆浚和季迦这两个人,则拉着他的胳膊,想到这一别后,从此相隔万里,三个一起长大的少年能够见面的机会极少,却更是难过。

“李陵,你放心,我会每个月都派人送明月楼最好的美酒来给你的……呜呜呜!”

季家公子这样的性情流露,自然是遗传自季氏家族的豪侠遗风。而陆浚则默默的把自己的一把短刀送给李陵,嘱咐他千万要保重好自身的安全。元召看着三个人的悲伤气氛,有些哭笑不得。这可不像他的弟子,免不得瞪了他们一眼。

“你们这几个家伙,搞得像是生死别离一样……实话告诉你们吧,用不了几年时间,东方神州和西洲之间的距离将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到时候想要见面还不容易,不过就是十天半月的功夫而已。哪里用得着像现在这个样子嘛?”

三个少年有些吃惊地抬起头来,他们和其他在场的许多人一样,都看到了元召眼睛里散发出的自信光芒。如果别人说出这样的话来,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相信。但既然是出自元召口中,所有的人便都充满了期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在过去岁月里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人,即便他说能够有能力深入海洋飞上云天,也会有人坚信不疑。

“那么,就此告辞吧!你们都好好去做,我在长安期待一份完美的答卷。”

一切都交代完毕的元召,终于在万千貔貅之士的簇拥中跃上马背,他朝着所有人挥了挥手,策马而出,开始踏上回转长安的征程。

在他身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各种身份、万万千千的人众望尘而拜,以最虔诚的送别方式,恭送这位创世者的离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