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山寺杏花之寻亲 > 山寺杏花之寻亲最新目录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里的月光(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等这些都准备好了,最后啊,我们便去你外祖家把你外祖母接过来。有了她老人家在啊,这生意才能真正开始。就是啊,不知道她老人家愿不愿意。”

李氏一边洗碗洗锅,一边和两个女儿聊着。她这个娘哪里都好,却是脾气不行,典型的鞭炮性子,一点就着。多少优点都被这一点给盖住了。

而且,她那两个嫂子也确实不像话,想想都让人无语。在李氏看来,她亲娘再不对,但也始终是长辈,她俩却那样针锋相对的,不吵架才怪。

闻言,阮玉珠便道:“娘,你放心,我姥肯定是愿意来的。她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让她安安静静坐着玩她倒是难受。而且啊,跟着咱们做事,还有银子拿。你说,这两样都占齐了,我姥怎么可能不愿意来。”

听了这话,阮玉萍笑了笑没说话,李氏却说道:“你这丫头,你姥也是你能编排的。你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以后你要是敢当着她的面这样说,她要整治你的话,我可不帮你。”

吓得阮玉珠不敢再说了。就她姥那个脾气,张口就能骂人,一出手,那不是扫把就是锅铲,或者火钳什么的,她可受不了。

李氏的娘家很穷,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好。好在张氏善于持家,又是个泼辣的,所以一家人的日子在村里还过得去,至少不算是最差的,也基本没有人敢上门去欺负他们。

李氏一共有四个兄弟,两个妹妹,现在四个兄弟有三个成了家,两个妹妹却都还未出嫁。一是因为年龄小,二嘛,也的确是太穷了些,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提亲。

上次阮玉萍得了县里奖赏的粮食,李氏力排众议,是拿了十斤回去贴补的,一家人才吃了口好饭。平时是,都是粗粮粗面。也因为这样,李氏的两个妹妹和那个没成家的兄弟都想去李氏家串门,却被张氏给吼住了。

在她看来,女儿过得也不好,不过是因为玉萍那丫头走了狗屎运得了一些粮食。可是,这也是暂时的罢了。而且,她家里那些个妯娌哪个是好相处的?

而且粮食也不多,估计也吃不了多久。

关键是,传出去之后名声也不好听,李氏也为难。难不成吃了几口白面,难道就吃不下日日都吃的粗粮了?

李氏母女三人在店里忙,却不知道还在村里的阮大朗已经招架不住了。

这段时间,为了准备店铺开张用的一应物品,几人动不动便往城里跑。别人倒也罢了,因为关注点都在自家的地里或者庄稼上。

但是龚氏却不一样,在钱财这上面,她完全能够做到一心二用,两不耽误。一边种地,一边密切关注李氏一家的动向。理由也很充分。

上次她不过回了娘家几天,李氏便能抓紧时间把长生果全部种下地。现在,她觉得自己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盯了几日,龚氏便发现问题了。

这日,见母女三人又进城去了,她便瞅着机会来到李氏家打探消息。一家人这样神神秘秘的,肯定是有问题的。只是,李氏现在跟着玉萍那丫头学坏了,啥也问不到。

不过,龚氏并不担心问不到什么,因为她大哥是出了名的老实,只要她出马,不怕问不到。大不了,再抛几个媚眼,他是绝对招架不住的。

龚氏去的时候,阮大朗敲在院子里编竹筐呢。据李氏说,收长生果的时候是要用到很多竹筐的,趁现在地里的活少,他便开始编竹筐,以免到时候忙不过来。

“大哥,你一个人在呢!我大嫂呢?”龚氏假装不知道李氏进城的事问道。想了想,又扭了扭屁股,却又发现阮大朗根本没抬头。

阮大朗不抬头便知道是龚氏来了,一边继续编竹筐一边道:“你大嫂带着玉萍进城办事去了。”

果然是个实诚的人,龚氏心里想到,看来自己今天也许真的能问出什么来。

想到这里,龚氏便道:“我看嫂子最近经常带着玉萍妹子进城,这是去做什么呀!我可是听说了,城里的骗子多,嫂子可别被骗了才好。你也知道的,大嫂这人有时候比较实诚,架不住城里人狡猾。”

哪知阮大朗并不避讳,直接说道:“你大嫂的娘家人准备在城里开个面馆,卖点小吃食补贴补贴家用。你是知道的,她娘家人可多了,地里出的根本不够吃。家里也还有几个孩子的亲事都还没着落。这不,你大嫂就进城去帮忙了。”

龚氏听了,心里有些惊讶,毕竟李氏的娘家那情况明摆着,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银子买铺子?这里面一定有古怪,想来是李氏补贴了不少。

想到这里,龚氏便说道:“那铺子得不少银子吧?”

闻言,阮大朗便道:“可不是么!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听说一个月单单是租金就是一两银子,简直跟抢似的。若是生意不好,这一两银子可是难赚回来啊!可他们不听,我也没办法,又不是我的买卖。”

原来是租的!

龚氏心里一下子便没那么难受了。就如阮大朗说的一样,若是生意不好,回本都难,更别提赚银子了。这人啊,想赚钱有上进心是好事。

可是,不自量力的话,那就完了。想到这里,她便彻底没有兴趣了。且这生意是人家李氏娘家的,她就算是想插手,也是插不上的。

转念又想到另外一件事,龚氏便道:“大哥,那长生果真的全部种下地了?说起来我还没见过呢。若是还有,给我看看,也算是开开眼界。”

阮大朗心道,果然是这样,说了半天还不是为了种子,但嘴上却道:“弟妹啊,这种子是真没有了,一颗都没有。我们之前便全部剥了,种下去了。这不赶时间么!“

又聊了几句,龚氏这才放心地回家去了。李氏也真是的,不但不劝着娘家人,反而跟着一起瞎折腾,想来有的是他们哭的时候。

龚氏回去了,李氏却是带着两个女儿锁了铺子,去马屠夫那里买了五斤肉,又去卤肉铺子买了些卤肉,加上之前那袋十斤的白面,这才去了娘家请张氏出山。

刚进村,便见到一个熟人,便是住在李氏娘家不远处的曾大婶。这曾大婶很是热情,今年年纪不小了,却还在种地。且李氏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人照看,还背过李氏。

“曾大婶,你这是在种啥呢?”现在这个季节基本没有人下地了,该种的都种的差不多了,天气一到半上午就热得人受不了,这个点基本上都在家里。

“呀,是秀霞啊,这个是玉萍,这个老婆子就认不出来了。”李氏刚嫁过去的前几年,由于孩子少,倒还经常回娘家来看看。后来孩子多了,便不怎么回来了。

“这是我二女儿,叫玉珠。玉珠,快叫曾婆婆。”看见家乡人,李氏分外热情和开心。

又说了一会儿,李氏便问道:“婶子,我爹娘在家么?”若是一样在地里,说不得是要去帮忙的。这大热天的,最是容易中暑。

“在的,在的,你快回去看看吧。”曾婆子说道。

李氏一心想回家,却忽略了曾婆子说的快回去几个字。

无他,此刻,张氏正在和大媳妇封氏吵架呢。

原来,李家现在还未分家,所以封氏便时常挑刺。觉得自己累死累活挣的银子不应该全部交给张氏,关键是不应该拿来给张氏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做嫁妆。

她也有一家人,凭什么这样!等到小姑子小叔子全部成了家,那她的油估计也被熬得差不多了,却是没有能力去管自己的孩子了。

其实张氏心里也知道理亏。只是,这年头谁家不是这样做的啊,等儿子娶上媳妇,女儿顺利出嫁,她倒是想分家。说实在看见封氏几人她就烦。

这封氏最是小气自私,最怕吃亏,觉得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做牛做马的就算了,可不能再连累了自己的孩子。

等张氏的儿子和女儿出嫁,家底也差不多被掏空了。到时候,她自己的孩子成家就难了。

这银子又不是天上下的,哪里那么容易就有了。

所以,她今天才因为一点小事便与张氏杠上了,不依不挠的,听得李氏和两个女儿直皱眉头。

转念一想,幸好自己早就分了家,要是不分,估计她那二婶也会这样吧。就她那性子,想来吵架都是小的,指不定就干上了。

听着封氏继续叫骂,李氏觉得自己今天倒是来对了。

要是不来,还不知道她这个大嫂居然这般厉害,嘴上不饶人。而张氏又是报喜不报忧,她根本不知道家中日子竟然这样难过。

哎,说起来还是缺银子啊。

李氏不往家里走,阮玉萍和阮玉珠自然是跟在她身后。说实话她俩对封氏并不熟悉,就算是那个沉默的不喜欢说话的外祖也没啥印象。

真要说印象,也就是对张氏有点印象罢了。

李氏却是站在这里想对策。想了半日,这才对身后的两个女儿道:“走吧。”

见状,隔着老远,阮玉萍便大声喊道:“姥姥,大舅母,我们回来啦!”也许,两人会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暂停争吵吧,要不然也太尴尬了一些。

玉萍预料的不错,听到玉萍的喊声,婆媳俩都探头看了看,看见是玉萍笑着跑来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立即达成了共识,战火先暂停。

李氏看了玉萍的背影一眼,觉得这个女儿是真的长大了。那时还天天黏着她,现在却已经定亲了。

封氏还记得李氏之前拿回来的白面,所以见李氏母女三人的手都没有空着,心里便有些开心。虽然这些东西根本不够吃的,但有总比没有好。

而张氏却是在心里想,刚刚她和封氏的争吵,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听到没有。总之,婆媳俩一致向前,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点都不见刚刚争吵的样子。

见状,李氏心里却是十分不是滋味,合着自己每次回家来看见的一片太平,是张氏演出来的?

不行,不管张氏愿不愿意,这次必须把她叫去城里帮忙了。原本李氏只是打算让张氏去教几人做面的,做会了便让她回家。

现在看来,还是待在铺子里比较好。

家里这么多人,没有离了一个老人就活不下去的道理。且张氏年纪也不小了,再这样折腾下去,谁知道还经得住多少次。

不过,既然大家愿意演给她看,她也乐意配合。

想到这里,李氏便笑道:“娘,大嫂,你们在家呢。那,这是五斤肉,肥多瘦少,这是十斤白面,大嫂你拿去叫上二嫂她们把肉剁了,再去地里拔几颗菜,咱们啊,中午就吃饺子可好?”

封氏听了,喜得眉开眼笑,她实在是太想吃饺子了。只是,这个家一向节俭,已经好久没吃了。

“哎,我马上就去,你们聊。”封氏一只手接过肉,一只手接过面粉,吃力地往灶间走去。这种好事,她还是愿意做的。

见状,倒是张氏说道:“哎,你说你,又乱花钱。你家那位知道这事不啊?”很明显,张氏是怕李氏瞒着阮大朗补贴娘家,要是被对方知道了,少不了又是一顿吵架。

一个家,哪怕你再会藏私房钱,但统共就那么点,久了,或者说拿多了,也是要露馅的。

“姥姥,看你说的,我爹敢骂我娘么?我娘让他往东,他肯定不敢往西的。”阮玉萍故意笑着说道。

一席话成功将张氏逗笑了,这才说道:“嗯,你娘是很厉害。看来姥姥倒是小看了你娘哩。”

阮玉萍便继续道:“那可不。再说了,我娘若是不行,不是还有我么?”几人手拉着手去了正房,阮玉珠则是拿着卤肉去找孩子们去了。

坐好后,李氏见四下无人,便直接对张氏道:“娘,我这次是来啊,是请你老人家去帮忙的。那,先说好,你可不许拒绝。”

听到李氏说有事情需要自己帮忙,张氏连是什么事都没问,便豪爽地说道:“好啊,只要是娘能帮得上忙的,你尽管说就是了。”

李氏听了,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才是亲娘呢,啥都没有问,就拍着胸脯应下了先。要是换了外人,可不得先问这问那的,完了还要在心里掂量半天。

“是这样的,娘,这次托玉萍这丫头的福,我们拿着她得的那三样新种子去陈家村换了二十斤长生果种子。前段时间种了十五斤下去,已经发芽了。我们又卖了五斤,得了些银子,在城里买了个小铺子。”

张氏一听,打心眼里为女儿高兴,乖乖,那可是长生果啊,卖的死贵死贵的,女儿家种了十五斤,今年秋里要是丰收了,那日子可就好过了。

而且,还买了铺子,以后也算是城里人了。

哎,这么多天啊,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

只是,自己能帮啥忙?

张氏便道:“不错不错,你过得好啊,娘就开心。对了,娘能帮上什么忙啊?”难不成,是跟这铺子有关的?这样的话,那就是要做吃食了。

李氏便道:“这铺子虽然小,也就能放十张桌子,但是离菜市场非常近,走几步就到了。娘的手擀面做得好,所以想请你去帮忙。那,不白做,我给你工钱。”

张氏一听,心里早就同意了。只是,想着李氏这是变着法补贴她,一时间又有些犹豫。且工钱什么的,实在是不好算,不拿不行,拿多了也不行。

李氏便继续道:“我和我们家大朗已经商议好了,他也说行,现在铺子里什么都准备好了,就等娘你去坐镇开张了。你要是不去啊,那就没法开张了。”

转念一想,若是自己真去了铺子里,一是可以少些烦心事,二是也可以赚些银子,答应大儿媳分家也有底气。反正自己也不是白拿银子,是要帮着做事的。

想到这里,张氏便拍着大腿道:“好,娘答应你,我跟你去就是了。”

“只是,那我住哪里啊?”张氏到底是上了年纪,做事比较牢固。李氏刚刚说了那铺子不大,总不能在店里住吧。这样一来,难不成还要去赁个地方住?

“娘你不用担心,那铺子虽小,却是非常高的,我们便在里面又修了一层,专门用来住人。这不,我和玉珠玉萍昨天晚上就住在里面呢,被子也都是新的,垫的厚厚的,保管你住着舒服。”

李氏这样一说,张氏便觉得再无后顾之忧。年轻的时候,她也曾想过要去城里帮人做事赚些银子补贴家用,可是,家里孩子多,根本走不开。

没想到现在老了,倒是有机会了。所以说这人啊,不临老根本不知道自己这辈子会经历些什么。

见张氏答应了去铺子里帮忙,李氏便道:“娘,走吧,我们去帮着做饺子。要不然啊,大嫂要说我们只知道吃现成的了。我可是懒得听她念这些的。”

张氏听了便道:“她敢!包个饺子都不乐意的话,我倒是要去她娘家问问她爹娘了。”

李氏尴尬地应道:“娘,其实你刚刚和大嫂吵架,我是听见了的。依着我说,你就答应她的要求,把家分了吧。俗话说,这强扭的瓜不甜。与其日日这样强绑在一起天天吵架,倒不如把家分了,说不定还和和气气的。”

张氏便叹道:“娘自然知道你说的是对的。只是,你四弟还未娶亲,两个妹妹又未出嫁。若是分了家,就只能跟着我和你爹。你说,若真是这样,能有什么出息?只怕是连亲事都难啊。”

李氏心知张氏说的是实话,不过现在既然她有了计划,那么分家也是没有什么的。

李氏便道:“娘,分吧,弟弟妹妹跟着你和爹未必就没有好日子过。我已经想好了,等到了十一月里,长生果熟了,到时候我就给你和爹拿十斤回来做种子。熬过今年,明天一收,你们就有银子了。到时候,还怕没有人来提亲?”

“你说的可是真的?大朗会同意么?”刚刚李氏说卖了五斤便买了一个小铺子,可见这长生果不便宜。一下子拿回来二十斤,她怕阮大朗有意见。

“娘,不会的。我们今年种了一亩地的长生果,估计能收上个三百斤。再说了,我还答应给他二弟和三弟一家二十两银子,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娘你就放心吧,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李氏的一番解释,张氏这才好受了一些,摸了摸李氏的脸道:“那娘就等着享你的福了。哎,熬了几十年了,我这老婆子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感受到张氏粗糙的刮人的手,李氏的眼眶又红了。只是到底是忍住了,不然一会儿别人见了,又该以为张氏跟她告状诉苦了。

母女俩去了厨房,果见饺子馅已经剁好了。只是五斤肉有些多,只剁了一半,其余的都是菜。

就这样,已经是过年才有的标准了。

玉萍和玉珠也没闲着,将早上买的卤肉分作了好几份,所以现在人人嘴里都在吃卤肉。

一边吃卤肉一边干活,封氏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和张氏闹归闹,她只盼着这姑子能够勤回家就好了。

等白胖的饺子吃到嘴里,一家人都觉得幸福极了。这大肉馅的饺子啊,还是白面的,一年到头有时候一回也吃不上。今年托李氏的福,已经吃了好几次了。

等李氏母女三人一走,洗过碗,张氏和老伴一商议,便把一家人叫到屋子里道:“我和你爹商量好了,我同意分家。只是,如何分却是要听我的。我现在说说我的意思,你们再看行不行。”

按照张氏的意思,小儿子以及两个未嫁的女儿跟着她和老伴过,已经成亲的则分出去单过。另外,这屋子归他们所有,分出去的需要自己建房。

家里是没有土地的,都是租来种的,所以这一项根本没得分。最多的便是张氏手里存下来的十几两银子,当着大伙的面均分了。

这家分的简直干脆利落,因为根本就没什么可分的。

封氏等人自然是愿意的,拿到银子后便道:“娘,眼下我们可没银子建房,能不能先继续这样住着,只是做饭各做各的?等秋里庄稼收了,我们就会开始建房的。”

张氏听了,毫不客气地说道:“说起来我和你爹从未想过分家的事,现在虽然分了,依旧是一家人。你们住多久都是可以的,把家人撵出去这种事我可做不出来。”

“对了,还有一事,秀霞家在城里租了个小铺子,准备卖些面条和小吃食,央了我去帮忙。我已经答应了,明天就走。所以啊,你们好歹照顾一下你爹和弟弟妹妹。”

闻言,李氏的二嫂卢氏和三嫂银氏非常吃惊,但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张氏的话。倒是封氏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分家的喜悦渐渐地便被怀疑所取代。

难怪张氏答应的这样快,早上还是一副死活不愿意的样子呢。看来,李氏是给了她什么希望的。

只是,现在分家已经成了事实,再要去询问倒是有些不合适了。好在依旧住在一起,有的是机会打听。

所以她也立即决定了,从今天起对自己的公公和小叔子小姑子好一点,指不定能有什么好处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