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萧寒躲在封地,利用这难得的空闲,为庄子以后的发展规划设计,一点一点的铺就道路。
而在他躲起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却也逐渐脱离了很多人的预料,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一切的起因,说白了还是年初庆州的事,那场开始的轰轰烈烈,结束的却悄无声息的莫名叛乱。
经过这段时间,朝堂上面的大佬,已经从点点滴滴猜出这是一躇于太子与秦王的博弈。
至于那可怜的杨文干,估计只是一枚被抛弃的可怜棋子罢了,连上锄会都那么稀少。
事件明了起来,所有人再看李渊当时的处理方式,便都有了自己的一番计较。
从他们得到的消息来看,这摆明就是李世民计划发动的,但到了最后的结果,却是各打五十大板?
这突然的转变,是不是就意味着秦王的地位,已经变得跟太子一样?
未来大唐的主人,也不一定非落在李建成的头上?
敏锐的发现这一点后,那些大臣还不等理清其中的问题。
接下来,李世民的行动,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大唐朝堂上,李世民突然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开始用自己中书令的职权,对许多大小朝政进行批奏,于一条条法令中,逐步加重自己在朝堂上的重量。
当然,那李建成也不笨。
在看出李世民想法后,他再也顾不上在家养伤,强拖着身体每天都要上朝与李世民争权。
隋唐时间,权力集中的宰相制度已经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则是三省六部制。
在这三省六部之中,李世民担任的中书令,则可以说是百官之首,说话分量更是极重!
他甚至依照规矩,可以封驳皇帝所有不合时宜的圣旨,由此可见权势之大。
至于太子,那更不用说,本就有监国之任,协助皇帝处理朝中大事更是分内之事!
所以当这两个职位正面对上,可就苦了其他的一众人!
本来一件事情,处理过后,不管是否得当,下面的人照例施行就可以。
但现在,往往在李世民处理过后,太子又会重新批复一次,拿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再重新下发下去。
这样一来,大唐原本运行顺畅的朝政,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
那些做事的部门,往往会拿着两份文书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实行。
秦王?得罪不起!太子?亦得罪不起!至于当墙头草两边倒?不想被人连根拔掉的话,还是收起这个“聪明”的想法吧。
底下人叫苦连天,事情便跟着越拖越久。到了最后,也不知哪位聪明人给出了注意,说是以先到者为准!谁的命令先到手上,就听谁的。
至于晚来的,就用前令不消,后令不遵的理由对付!
这个办法一出,立刻让那些愁的头发胡子一起掉的官员大松了一口气,反正他们有法子做就行,再上面的事,就跟他们没了什么关系。
“好办法”自然流传的极快,只用短短几天,朝廷的办事效率便上升一倍,两方卯足了劲,都想将自己的命令第一时间送至地方。
如此一来,太子一派也算是与李世民一派各有得失严格来说,又是一个平手!
从之前的暂落下风,到现在的平分秋色,这个结果对李世民来说,可以算是一种进步!但对于李建成来说,却是万万不能接受。
所以,在朝堂抗议几次无效后,他边悄悄把注意打到了李渊的身边人。。
干这种事情,李建成已经显得轻车熟路。
上次庆州事件,他之所以那么快就让李渊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一是他因为当机立断,在得到张婕妤的第一时间就入宫请罪!
二则是靠着与后宫交好的嫔妃,在李渊耳边日野吹的那些枕边风。
这么好用且方便的资源,李建成怎么只甘心用一次?所以在起这个念头后,他就一直留意着李世民的动向,想办法挑起事端。
机会,很快就来了。
二月初的某一天,李建成在查看奏章的时间,无意中发现李世民因为李靖在南方平乱有功,特意将他家附近的数顷田地赐予给了他。
赏赐田地,这在大唐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看到了那些田的地址,李建成心中不禁就是一阵狂喜!
因为他突然想起宫中张婕妤的老家,也在那块地的附近。
而敲张婕妤之前,也曾表露过想为自己家多积攒一些田地的想法!
思及至此,李建成冷笑一声,取来毛笔蘸了墨,竟是抢先将那块地,又赏赐给了张婕妤的父亲。
这事看起来,并不算大。
无非就是一些田地的事情,满打满算几百两银子罢了!
如果,这时候李靖在家,以他谁都不得罪的中间人身份,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田地让给李渊的宠妃!
但是坏就坏在如今的李家,只有李神通在家照看家业!
对于上门要地的张婕妤父亲,年轻气盛的他不光没给,还因为人家嘴里不干净,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对方。
如此一来,这事情就闹大了,张婕妤哭哭啼啼的在李渊面前哭诉,再加上看到自己老丈人被裹得跟个木乃伊一样,就剩俩眼珠子能转,李渊当即大怒!
不光将李世民招进宫狠狠地斥责了一顿,那块被他赐下去的田地,也被收了回来,重新赏给了张婕妤的父亲,权当这是李神通对他的赔罪了。
人走了,地也没了。
可怜的李神通除了过了一个手瘾,再没捞到半点好处,气的他跑去萧寒哪里,指着长安方向足足骂了两个时辰,想来李渊和张婕妤的耳朵,早就该烫的难受了。
(玄武门之变是很多事情与矛盾不断激化后的产物,李世民并不是冷血动物,他一开始也没想过手足相残,但当事情发酵到一定地步,那便应了那句古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从这开始,两方争斗的小故事基本都会按照史书上真切记载的来写,毕竟杜撰的,永远都是虚假的,唯有真实发生的,才更加摄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