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帝凰天下 > 帝凰天下最新目录

第93章 第九十三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可能唯一让武后有所顾虑的是, 袁一之所以有此罪责, 于国家大义来说, 他这是为了化解宗室兴兵危机所做出的果断之举。

而于个人感情而言, 他所作所为完全是忠心护主的表现。

武后作为他的主人,自然将这些看在眼里。

可自古君心难测,忠心护主自是贤臣良将的美德,可即便如此也难免落得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的惨淡下场。

袁一在军中的威望,以及与吐蕃, 突厥的私交甚好, 都加大了他走上这条路的可能性。

况且, 武后偏偏在平息兴兵危机的敏感时期,将这件完全能够避重就轻,甚至一笔带过的事, 可偏要搅动起惊涛骇浪。

如此就不免让人生疑, 此事看似只关乎一人生死的人, 可其中却大有文章。

其实, 这篇文章与朝堂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这更像是热衷以科举选拔人才的武后, 给满朝大臣出的科举试题。

若能够命中此题,才可保今后仕途无灾无妄,若命不中又敲与武后的心意向左,无疑会被武后圈入肃清名单。

毕竟, 一个新政权的巩固,需要太多权利席位,而这种需要,往往伴随着暗无天日的血腥杀戮。

在这风云变色之际,活跃在朝堂之上的云端之士,用最为政治敏锐的嗅觉,将这种种分辨尤为清晰明了。

既然,武后出了考题,他们府中的幕僚之臣,便自然地充当起智囊的角色,为自家主子解题献策。

经过一番商讨斟酌,他们大致猜出考题方向,方圆规矩之内,能否法外容情?

当考题范围缩小,无外乎两种解题方法,以情救下袁一,或者以法杀死袁一。抉择看似简单,实则凶险,因为这一杀一救不是决定袁一的生死,而是决定他们自己的生死。

如此一来,最让他们捉摸不透的是,武后究竟是希望他们用情,还是依法?

既然拿不准,他们中有人便想到了投石问路的招数,他们怂恿低级官员,为袁一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的求情书上表朝廷。

没想到,武后竟对此大发雷霆,而且还是在朝堂上,当着一众文武百官的面,不仅将呈来求情信的官员厉声痛斥了一番。

而且,还以蔑视律例,试图包庇重犯为由将其连降三级,直接从中央官员贬成地方小吏。

经过这番试水,急于抢功的那一拨人只当是探明了方向,便争先恐后的上痛呈袁一的种种不是,希望朝廷能够从严治罪。

这回,武后像是很乐于听到这种的声音,在早朝上她将提议将袁一依法治罪的官员,全都不惜溢

美之词地大力赞扬了一番。

这样一来,似乎所有人都看清风向,自然也包括审理案件的三司官员。他们迟迟未能给出审理结果,就是等风来。现在风来了,方向也已明了,他们觉得也到了自己交卷,一显身手的时候。

当有了这番盘算,就由大理寺少卿牵头,将尹玉书和刑部尚书请来,三人半公半私地开了个秘密的碰头会,想要将此事解决。

首先,三人都陈诉各自的观点和立场,然后,引出自己的裁决意向,最后,就是询问对方是否赞同自己的意向。

尹玉书见大理寺少卿和刑部尚书,都一致决定要定罪袁一,他则与俩人的意见向左,便毫不避讳地反驳起俩人的决断。

而俩人则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论尹玉书如何说服,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

尹玉书见拗不过这俩倔老头,便在一番唇齿相讥的争辩后,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像是在理清思绪,再行游说。

尹玉书虽不说话,可刑部尚书并没打算偃旗息鼓,他仍旧揪着尹玉书,气势汹汹道:“我和王大人可没老糊涂!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之所以帮着袁一说话,完全是欠了人家太多人情债!特别

是你家那位夫人,听说你要主审这案子,就哭着闹着要你救下,你们这位大媒人!”

听到这番冷嘲热讽,尹玉书一脸无奈道:“家事归家事,公事归公事,这又与我内人何干?”

这时,一旁的大理寺少卿也来插上一嘴道:“这关系可大着了!全洛阳有谁不知道,咱们的御史大人可是出门名的怕媳妇,不对,疼媳妇。说句难听的话媳妇该疼,可总不能用命,用锦绣前程来疼吧!”

这回尹玉书终于坐不住,反击道:“我倒是奇了怪了,我家后院的门关得可紧了,我瞧着两位大人平日里日都是理万机,怎么会对这种无知妇孺喜好的深闺闲话如此了如指掌?”

受到这番挖苦,俩人顿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击。

如此三人陷入沉默,许久后,尹玉书再三盘算,终于吐露心声道:“对于袁一这件事,朝廷上下都是看得清清楚楚,大家虽然心里明白,可嘴上都不敢说穿这回事。我思来想去,我们受理此案就等同于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说着,尹玉书吐了口气,像是在释放巨大的压力:“正因如此,我也不藏着掖着,索性掏心掏肺的把话说明了。咱们都知道这次的案件,更像是圣后专设的一场科举考试,朝廷上下皆有份参与。”

“若落榜不仅前途堪忧,甚至连性命也难保。我们身在高位,再不济也得得进士及第,保住这富贵之身吧!”

“若我没记错,两位大人也曾被朝廷任命为科举考官,应该深知科举之难无异于沙中淘金。朝廷用刁钻而奇特的考题,将那些犹如沙石般众多的泛泛之辈淘汰出局。”

“而纵观那些能够脱颖而出的金子,绝不会随大流,他们都有另辟蹊径的解题技巧,以及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文采。”

听尹玉书玄玄乎乎地说了这么一堆,刑部尚书似乎听得有些不耐烦了:“御史大人既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就别兜兜转转,索性直言岂不更好?”

尹玉书点点头,露出一抹笑意:“尚书大人所言极是。我真要说的是三让而受。”

听到这话,俩人脸上皆是一团迷雾,不约而同地小声嘀咕着:“三让而受?”

等俩人思量许久,始终无法悟出话中之意,只好放下架子向尹玉书问道:“三受而让与案件好像并无关联,御史大人向来足智多谋,这回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

尹玉书露出一抹不对称的微笑:“救命药。”

俩人想要知道内情,而尹玉书就半隐半藏,偏让他们着急上火,不能如愿。

在一旁细细思量话中之意的大理寺少卿,像是悟出了些思路,可心中并不十分确定,便陪笑道:“御史大人解题厉害,卖题也丝毫不逊色。”

尹玉书依旧卖着关子,不痛不痒道:“救命药当然要吊起来卖,要不如何体现他的价值?”

大理寺少卿也跟着打呵呵道:“御史大人的价值不是有目共睹的吗?”

尹玉书见总算扳回些颜面,他便畅快一笑,答疑解惑道:“两位大人可听说过,古有三让而受天命之礼?”

听闻此问,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少卿心中咯噔,像是求证般互相看了眼,而后低头陷入良久的沉思。

最终,刑部尚书打开话匣子道:“这可是古代帝王禅让之礼。”

尹玉书点点头:“的确如此!两位大人好好想想,这古往今来这受禅之君,在未加冕之前,都是如何三让的?魏武帝的受禅台?隋文帝的百官请受?”

听到这话,俩人方才如梦初醒,武后这压根就不是要治罪袁一,这分明就是点醒百官,顺便为受禅登基做演练。

当有了这番觉悟,喜笑颜开的俩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夸赞起尹玉书:“御史大人,这三受而让

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头名文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