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庞季对诸葛亮的法十分的服气。
人不要脸了,什么都是对的!
徐州经历过之前的动荡,和荆州比起来简直是上地下一般。
特别是彭城这个地方。
——“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
很多洛阳附近的百姓,为了逃避董卓之乱,都来到了彭城这个地方。
后来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将杀死。
报仇雪恨的曹操,像疯狗一样扑向了彭城,和陶谦展开了决战。
数万无辜的百姓受到牵连,被曹操杀死在泗水之郑
——“水为不流!”
之后曹操又一连屠了取虑、雎陵、夏丘数县,杀死了数十万百姓。
这件事情才过去三年。
徐州就连基本的人口都没有恢复,更谈不上什么繁华了。
一路行来,到处都是毁坏的村落。
倾倒的茅屋里,偶尔有衣衫褴褛的人伸头往外看看,随后快速的躲藏起来。
加上周围静谧的环境,和时不时露出来的人骨。
让诸葛亮很有置身鬼片现场的错觉。
庞季的心情慢慢沉重起来,对诸葛亮道,“这里的百姓,宁可在破屋烂瓦中生活,也不愿意改变什么了。”
诸葛亮叹了口气,“田野都抛荒了,还能有什么指望?”
对于土里刨食的百姓来,如果对土地也绝望了,那就真的不剩下什么了。
曹操对徐州的杀戮,已经让徐州西部的大片土地变成了废墟。
彭城国是不能待了,诸葛亮也不想冒冒失失的直接去下邳国,那里是吕布并州兵的老巢,如果两眼一抹黑的扎进去,还不知道会落个什么下场。
诸葛亮想了想道,“走吧,咱们去东海郡,那边的情况要好一些。”
徐州一地,共拥有两郡三国的地盘。
分别是东海郡、下邳国、彭城国、琅琊国和广陵郡。
东海国的郯城原本是徐州刺史部所在的位置,陶谦为林抗曹操,也为了激励士气,于是把徐州牧府挪到了彭城。
后来彭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狼狈逃窜的陶谦,意识到自己想的实在太多了,又把治所搬回了郯城……
所以整体来,郯城的情况要好一些。
中途改道,难免耗费时间。
今年的气候,也有些邪门。
腊月之前,雨水一直稀少,结果一进腊月,茫茫大雪就开始下个不停。
诸葛亮等人还没出彭城地界,就被大雪困住。
徐晃冒雪出去探路,好不容易才寻到一个完全废弃的荒村。
诸葛亮对庞季和黄叙这俩货不抱什么指望,和贾诩、徐晃商量过后,决定在这里等到雪停后再上路。
徐晃果然不负诸葛亮的期待,把驻扎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
他将义兵分成多支。
一部分全副武装的士兵负责搜索村落,看看有没有活人,或者别的什么隐患。
一部分士兵负责尽可能的在大雪彻底覆盖之前去搜寻木柴。
粮食倒是不缺,离开曹操势力范围的时候,有过充分的补给。
搜索的结果很快出来,整个荒村已经一个人都不剩。
在其中一处相对完好些的屋子里,倒是发现了一窝狐狸。
出去伐木的士兵,很是尽心尽力。
有足够的柴火取暖,日子倒还不难熬。
徐晃趁此机会,好好把手下的义兵训练了一番。
诸葛亮在练兵的问题上胡咧咧了几句,可惜却惨慒无视。
徐晃在当时的评价,最中肯的就是四个字,“俭约畏慎。”
这几个字如果形容文官,那绝对是一个极有操守的良臣形象。
但如果用来形容武将,那就显得有点怂。
徐晃用兵以严苛齐整着称。
一旦驻扎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修造牢固的营地,他手下的士兵往往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凭着这份谨慎,徐晃也从未出过大错。
徐晃打仗的时候则非常心,斥候要放出很远侦查情报,打仗之前也都是先衡量吃败仗的情况,然后斟酌完了再上。
然而一旦让徐晃咬住,却会像是疯狗一样,死活都不肯松口。
这种战斗风格,在整个三国时代都很独特。
原以为雪下不长,众人都没有加固房屋,谁想到一直到了入夜雪都没有停的意思。
白日里温度降得缓慢,又有大堆的柴火烤着,众人也没觉得什么。等到晚上温度骤然下降,才觉出这四处漏风的房子简直是要了老命。
众人瑟缩的围着火堆坐了,仍旧难以抵挡这透骨的寒意。
雪一直下个不停,到邻二傍晚的时候,众人终于丢下了侥幸心理,忙活着加固房屋。
第三日一早,诸葛亮就被冻醒。
昨夜临时补的房顶,已经被厚厚的积雪压垮了一角,寒冷的北方从口子里直灌进来。
诸葛亮和贾诩、徐晃等人出来看了看色,仍旧乌沉沉白蒙蒙的,一时也看不出要放晴的意思。
徐晃主动请缨道,“诸葛先生,看样子也走不了了,我带人出去转一圈,摸摸周遭的情况。”
诸葛亮提醒了一句,“再多弄点柴来,这雪就算停了路上也不好走,咱们看看再。”
徐晃应下,随即带着近半的义兵出了荒村。
一直到临近傍晚的时候,出去四处打探的徐晃才回来。
诸葛亮闻讯连忙赶了过来。
“情况如何?”
徐晃用力的拍着身上的雪,对诸葛亮叹了口气,“看来这彭城地区真是够荒凉的了,走了许久才又找到处有人烟的地方。我打听了打听,这彭城县如今归吕布麾下大将郝萌管理,他既不懂得治理地方,又一味横征暴敛。现在整个彭城国,只有吕县附近的情况稍微好一点。”
诸葛亮一听徐晃这话就有些意外,“你哪个?”
徐晃讶异,“什么哪个?”
“就是治理彭城国的。”
徐晃听了连忙答道,“是吕布麾下大将郝萌。”
诸葛亮一听有点不淡定了。
“怎么是这货?他怎么还没死?”
诸葛亮皱着眉头盘算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奇怪了,建安元年,没错啊!这货莫非还没有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