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姥爷的记忆 > 姥爷的记忆最新目录

第1章 烽火抗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该从何处谈起呢?一个风烛残年的时间让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经历和听说的事情,在倾听的我感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间真正应该如何的处事。

以下说的故事如有同事实出入之处敬请相关人员谅解一个八十六岁老人的记忆。

在燕赵大地的定州地面重来都是一个不平静的地方,在1937年的时候倭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这是一个是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改变的开始。有人热血沸腾倾全力抗争、有的人俯首称臣当起了亡国奴、更有的人当起了汉奸。鬼子的入侵让每个人都有了不同选择的权利!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去做的,那就是不能祸害自己的乡亲。

第一篇???烽火抗战

1、引子

在老人家的记忆里,刚过去的的八路叫红军(不知道为什么)。倭寇在1937年7月开始全面侵华后,由于国军在华北基本没有国军中的中央军所以倭寇在华北地区推进的很快。定州很快就沦陷了,因为倭寇的兵力不足所以一个县城没有多少驻军,起初也没有多少伪军。一个只有12个鬼子的队伍就可以在乡村间横行闲逛。起初的杀戮事件也比较少。因为当时在华北地区的抵抗力量是很薄弱的,老实的中国农民也没有多少抵抗意识,需要说明一下其实是没有人去领导而已。就在这个时候姥爷眼中的红军出现了,当然在乱世中土匪也出现了,伪军也出现了;大戏开场了。故事中一位赵姓的主人公出现了。

大概在1944年谷子收获的时候,有一天姥爷同同族的一位大伯去地里干活(这位大伯按照当地的说法就是支应鬼子的人,同时也在帮着八路军办些事情,相当于红心白皮的人吧。)就在这时远处来了一队人马,大伯抬头望去见是伪军的张胖子带队,此时张胖子也在东张西望的不知道在找什么?于是大伯冲着张胖子打了声招呼。大伯的声音将他突然吸引过来,顿时脸上短暂的浮过一丝淡淡的怪异的笑容。于是乎张胖子积极的回应着大伯的问候:“赵大啊!忙什么哩?”,大伯支应着答道:“替皇军中粮啊,张队长,您这是忙什么公干啊?”张胖子答道:“这不前面皇军在找人帮忙卸车,咱到这里找几个帮手!”。因为在以前经常有这样的派工,所以大伯没有任何的提防,便接上话茬说:“张队长,有什么要公干的,您就吩咐,我们都是良民”。大伯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话正好让张胖子有了机会连他也带走。原来倭寇侵我中华已经有数年之久,再加上倭寇又同美国开战,因此国内的的青壮年,不!应该是男人都被征召入伍打仗了,倭寇国内的劳动力严重短缺!所以倭寇就在其占领区大肆的抓捕男性壮丁,然后送到日本国内去挖煤等从事危险性极高的工作!当然是没有报酬的“工作"。当然这些情况大伯和姥爷当然不知道!要是知道了,还会犯傻的去打招呼,没事找事么?话说张胖子此人也是定州本地人,但此人属于那种游手好闲之人,是那种挖绝户坟、踹寡妇门的人见人咬后槽牙可缺敢怒不敢言的混球!

最近张胖子被自己的倭寇主人教训的够呛,虽然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不强,可是还会有其他麻烦事情让他头疼不已,因为日本抓劳工的实质情况他是知道的,那真是被抓去的人是十之八九都不会再回来的,所以每次抓人都是巧立名目防止有人抵抗或者逃跑。最近风声原来越紧,人们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况且他自己又是本地人,平时欺压百姓也就算啦!可是这件事情那是断子绝孙的啊!所以即使张胖子这样的恶人也没有胆子直接做这样的事情。伪军队长张胖子对姥爷的大伯讲:“老赵啊!你带上这两个人跟我去东朱古庄去给皇军卸个车!”大伯听了以后怎敢不从,于是乎便带上了姥爷和旁边地上干活的一个人随着去了庄上。可是到到庄上以后,伪军并没有让他们去干什么活,而是被直接关进一个屋子里。姥爷他们三个人被关进去后,发现屋里还有十来个人,大家都是被莫名其妙的带到这里来的!此时此刻这一群朴实的中国农民还跟不知道他们这群人中大部分的生命将在不久的时间内离去,他们根本没有来得及同自己的亲人告别。门外的张胖子此时决定带上这二十几个人回定州县城去。就这样一队伪军压着一群老百姓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路上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因为知道问了也白问,或许还会因为打听而被胖揍一顿,几年的战争让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学会了自保。当大家来到县城南门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门口的守卫准备关城门了。张胖子让大伙站到一旁,他去给当班的倭寇汇报去了。此时此刻被抓的农民心里已经开始打鼓了,他们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突然一伙人从他们眼前走过,带队的人往人群中扫了一眼,然后对刚好交割完相关事宜走过来的张胖子说道:“胖子!你怎么把这么老实巴交的人也弄来从当差事啊!你小子多少积点德吧!他妈的!”张胖子听后居然没有任何恼恨的意思,反而像哈巴狗一样摇头晃脑的呲着牙说道:“赵队长!您忙着呢!这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都是那边的祖宗逼的呀!”说着张胖子朝鬼子的方向努了努嘴!那位被张胖子称为赵队长的人接话说道:被张胖子称为赵队长是当时鬼子侦缉队的队长,也就是本篇主人公的父亲(非常不好意思,本人没有记清楚他的名字,只能按自己的意愿给其取个名字了,因为主人公叫赵双良,根据字面的理解,其父的文化水平应该不是太高,但肯定是上过私塾的。或许是因为姥爷音译的结果,没有弄清楚其名字的具体汉字是什么,也就搞不清楚名字的出处和含义。因次在这里决定就以姥爷的记忆为线索写一些带有真实些的故事吧!望大家海涵!)赵保田,此时的赵保田正带着侦缉队的人从其他地方回到县城,正巧在城门口遇到了交割的张胖子。赵保田是同姥爷一个村的,在鬼子来的时候赵家是老爷他们村的大户人家,说起来赵保田还是同姥爷一个家族的!但是后来人家一脉的日子越过越好,依靠前辈的艰苦努力,赵家逐渐的在村里要了不少地,在姥爷那里买地不是叫买地,叫要地。赵保田的夫亲这一辈已经过的很殷实了,但是其父多少有一些疙瘩户的感觉,当然也不太至于。所谓疙瘩户就是小气,为人处世不大度的意思。赵保田在鬼子入侵华北的时候已经成家了,已经有孩子,那个孩子比姥爷大两岁,就是说1937年的时候这个孩子也就13岁,他叫赵双良。此时此刻的赵保田心中其实很复杂也很纠结,因为自己的孩子赵双良的缘故。1944年的时候赵双良已经二十岁的大人了,同时他也同其父赵保田分开数年之久了,就在前段时间赵保田无意间发现了其子赵双良的行踪了。当赵保田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县城门口时,随意的扫了一眼,他发现了姥爷他们三人,于是就对张胖子说道:“你小子抓他们充数,也实在有些不地道了。”说完他径直带着人进了的城了。张胖子带人把姥爷他们二十几人带进县城一座房子里关了起来。这是姥爷他们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可是这时候又没有家里人知道他们干什么去了?如果知道的话也可以托人找门子花钱把他们赎出来。唉!到如今却是案板上的肉认人家宰割吧。就这样一夜无眠的几十人浑浑噩噩渡过了。大概天刚亮的时候,一个伪军突然开门进来了,喊道:“西朱谷的三个出来。”老爷他们懵懵懂懂的答道,哎!哎!便跟着这个伪军出来了。大伯说道:老总,您这是找我们干什么呀!那名伪军说道:滚吧!门口有人等你们。大伯此时再也不敢吱声了,便带着姥爷他们两人麻溜小跑到院门口。只见一个标准的侦缉队打扮的人在门口站着,还没有等姥爷他们开口便说道:别说话,跟我走。就这样姥爷他们三人跟着这位爷来到了一处澡堂子,见到了赵保田。赵保田说道:老哥三,赶快跟我走,我把你们送出城门。因为在那个时候进出县城是需要倭寇发的良民证才行,否者的话就会被抓起来。你想啊!在地里干活谁会带着那玩意呀。就这样赵保田在前面骑车,老哥三小跑着,那个小侦缉队员殿后,鱼贯出城而去。等到出城十里地后,赵保田下了车子对姥爷三人说道:赶快回家,最近不要四处走动,见到伪军他们最好躲着点。最近张胖子他们在给日本人抓劳工。姥爷他们是千恩万谢,赵保田也没有多说话就转身骑车回县城了。姥爷他们一路飞奔的回到了村里。其实他们就是回到村里也没有搞清楚赵财主家的大少爷为什么要就他们,因为他们同人家从来没有什么交往,反而在八路来了以后还斗过赵财主,虽然他们并没有相其他村那样把人家家给抄了,但也毕竟斗过呀l军刚来的时候因为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不足,加上国共和谈时当时的国民政府刚给了红军几个师的编制而且军费也克扣不给全,再加上当时华北地区基本没有国军的中央军,在这里各类的武装组织多如牛毛,繁杂,其抗日的根本意识也不尽相同,有些大户人家组织的自卫队其成分更加的复杂。所以红军感到冀中平原时可谓是困难重重,这就需要很高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因此就会出现一些革命热情很高但是政策水平不高的人所造成的局面。在西朱谷村就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一队抗日先锋的红军前锋部队到了这里,就开始广泛的发动群众造势。因为赵财主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所以队伍的政工干部便把他家作为了重点对象。他们没有了解到这户人家的具体的情况,其实是个老实人家,但是因为自身的原因不愿意参政,而且因为有一种效人家的心理,对任何的捐助和出力都抱着一种内心中厌倦的感情。赵财主此时此刻的想法就是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和那佃户的田租,其他的一切免谈。其实更令赵财主想不到的事情是自己看起来文弱的儿子赵保田其实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而且是本地党部的负责人,其实就是中统!赵保田的脸上有麻子所以他在党部的代号就是麻子。这些那里是那位老实八交、胆小怕事、抠门的父亲所能知道的呀!因为父亲不愿意同红军合作,所以赵家面临着很困难的局面,没有办法,如何应对呢?因为政策的不明朗和执行能力的问题导致抗日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现场执行起来有过有欠,所以在这个平原小村出现一些偏颇也在所难免。赵家的老爷子同赵保田一商量决定到县城避灾吧。于是便带着家眷在一个夜晚慌里慌张的跑向了县城。可是到了县城一清点人数发现把自己家的孙子丢了。原来赵双良没有同家里的人跑到县城,那他去了哪里呢?这还得从赵家的赵保田办小学堂说起。就在几年前,赵保田加入国民党后,觉得这个小村庄太没有文化气息,也没有开展新生活运动,更没有对领袖的推崇。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源泉。因此他决定办一所初小。可是办学需要经费,然而赵保田深知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必须想其办法。在古时候,在民国时期,其实每个村子都有些村里控制的地,这些地用来解决村里一些必要的开销,谁是村长谁就有去权处理这些产的物品。于是赵保田便找了同村的几个比较开明的前辈和大户人家,当然也包括自己家同村长商量了一下。其实在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受孔子的影响还蛮大的,在广大中国普通老百姓中的想法依旧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在大家心中没有磨灭,连一向抠门的赵老财主居然带头认捐,这一点恐怕连他自己的儿子赵保田也没有想到。就这样小学校在村里的龙王庙偏殿办起来了。因为认捐的的钱数依旧做不到免费上学,因此孩子们需要自己筹措自己的书本费,因而不是村里每个适合上学的孩子都上了学,至少姥爷就没有上。赵双良上了。这是一个极其富有转折意义的事情。这个村里的小学老师是从天津请来的上过洋学堂的老师,一个接受过共产主义的年轻学子来到了这个即将烽火连天的平原小村,他也影响到一批的年轻人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岁月中。赵双良同那位年轻的先生相处的很好,而先生也感觉这个孩子非常的特别,可以说其内心非常坚强,甚至有些倔强。年轻的老师看到赵双良内在的品质,非常的喜欢他。也就非常用的教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