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沉鱼策 > 沉鱼策最新目录

第十六章 偶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十六章 偶遇

再说伍子胥,出了宫门后,也不登上候在一旁的马车,径直往外走着,公孙离也在,看到他这样,不由得一怔,旋即赶紧跟上去,他本想问勾践一事,见伍子胥面色不对,知趣地咽了回去,静静跟在后面。

走到中途,老天爷突然变了颜色,骤雨滂沱,落在地上激起无数雪白水花,连路都看不清,路人纷纷找地方避雨。

伍子胥二人来到一家琴馆门口避雨,才一会儿功夫,衣裳便都湿了个透,紧紧贴在身上,说不出的难受。

伍子胥本就心烦意乱,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一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恼声道:“哼,连老天爷都和老夫做对!”

公孙离笑道:“天公虽有些不作美,却是顺应相国大人之意呢。”

“顺应老夫?”伍子胥满面疑惑地道:“何来此言?”

“之前姑苏城多日不曾下雨,河道水位下降,相国大人担心百姓取水艰难,昨日还说若能来一场大雨便好了,今日可不就下了吗?”

被他这么一说,伍子胥也想了起来,面容略有所缓,“如此,倒是老夫错怪天公了,若是……”话说到一半,他重重叹了口气,目光阴霾难舒。

公孙离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大王可是不肯杀勾践?”

伍子胥眸光一沉,寒声道:“皆是伯嚭这个小人从中作梗,也不知收了越国多少好处,在大王面前花言巧语,百般维护勾践。”顿一顿,他又道:“他本就是个为利是图的小人,如此倒也不稀奇,只是没想到大王竟会一心向着他,任老夫如何劝说,都听不入耳。”

公孙离亦是满面诧异,印象里,夫差是极听伍子胥话的,以前也曾有意见相左的时间,每每都是夫差妥协,今日这般还是头一遭,难怪伍子胥如此气恼。

沉默半晌,他道:“既然大王坚持,越王一事只能做罢。”

“做罢?”伍子胥冷笑一声,眸中已是含了几分厉色,“你是瞅着这大吴江山太稳,想生些风浪是不是?”

公孙离大惊,连忙道:“卑职岂敢有这样的念头,卑职与相国大人一样,恨不能立刻诛杀越王,永绝后患;但大王听信太宰之言,始终不肯下旨诛杀,卑职亦是有心无力。”

伍子胥恍若未闻,漠然盯着檐外滂沱不止的大雨,这样的沉默令公孙离越发不安,若非此处人多眼杂,他早已经跪下请罪。

就在公孙离忐忑不安之时,伍子胥缓缓道:“为了大吴千秋基业,勾践非杀不可;至于大王……他会明白的。”

“相国大人所言甚是。”公孙离连忙附声应和。

这场雨连下数日,整个姑苏一直阴雨绵绵,难见阳光,伍子胥心情本就不好,看到这样的天气,越发不好,终日难见笑颜。

这日,伍子胥在朝中又与夫差因为一些事情起了争执,下朝之后,心情一直抑郁难解,不愿回府,便在街上四处走着,不知不觉间又来到了前几日避雨经过的琴馆。

也是凑巧,刚到琴馆,原本的阴阴小雨便又大了起来,只能暂在檐下避雨,公孙离也在,冒雨去买伞,待得回来时,发现檐下多了两名男子,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

其中一名年长些的一边抹去脸上的雨水一边埋怨道:“这鬼老天,说下大雨就下大雨,一点防备也没有。”

旁边那人笑道:“天意若能测,那就不叫天意了。”

先前那人嘟囔了一句,关切地道:“范兄,你还好吗?”

“只是淋些雨罢了,无妨。”旁边那名男子微微一笑,笑容清俊宁和,正是范蠡。

“那就好。”文种一边绞着滴水的衣摆一边随口道:“之前得知吴越两国交战,着实为范兄担心,好在你平安无事。”说着,他又好奇地道:“对了,你是怎么逃出越国都城的,我听说那里被围得水泄不通,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

听到范蠡是从越国来的,伍子胥微微一惊,不由得转头看去。

“吴军围城那会儿,我早已不在都城。”范蠡对上伍子胥的目光,微一点头,算作打招呼。

“不在都城?”文种满面诧异地道:“你离开楚国之后,不是去了越国吗?去年还送信过来,说是在越王身边当差,怎么一转眼又不在都城了?”

范蠡苦笑着“你也说了是去年,一夕尚可发生许多事,何况是整整一年,早已物是人非。”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面对文种的追问,范蠡叹息道:“我欲忠君事,奈何事与违。”

“那日与文种兄分别后,我确实去了越国,也见到了越王,起初他待我还算客气,许我客卿之位,可随时入宫见驾进言,还赏赐了宅子与仆人;可这一切引来了他身边一位叫‘子皮’的谋士不满。”

“子皮”二字在伍子胥心中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滔,万万没想到会在此处听到这个名字。

公孙离诧异之余又有几分心惊,毕竟是做了亏心事,张嘴道:“相……”他刚说了一个字,便被伍子胥抬手打断,示意他继续听下去。

那厢,范蠡没有留意到他们的异样,继续道:“子皮表面上是一位谦谦君子,其实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他怕我抢了恩宠,经常在越王面前拨挑离间;久而久之,越王对我越来越不怠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喝斥于我;到后面,甚至连见到我都厌烦,就在几个月前,他将我赶出了都越;倒是让我因祸得福,避过了那场惊天之战。”

文种细细听着,待他说完,长叹道:“当年离开楚国,是因为楚王昏聩,朝政黑暗;原以为越王会是一个明君,不曾想又是这样,真是委屈范兄了。”

“时也,命也。”在看似坦然的语气是掩饰不住的落寞。

在一阵短暂的静寂后,文种道:“接下来有何打算?”

雨水沿着屋檐的瓦片激流而下,如同一串串密密的珠帘,将一切裹在朦胧的水雾中。

在哗哗作响的雨声中,范蠡轻声道:“我想去投奔伍相国。”

许是雨声太大,令文种没有听清,“你说什么?”

范蠡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字重复道:“我想去投奔伍相国!”

这一次,文种听清了,神情一下子变得极为古怪,半晌,吞吐道:“要不……范兄再考虑一下。”

范蠡疑惑地道:“怎么,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不可能。”在范蠡诧异地的目光中,他道:“伍相国位高权重,想要亲近他的人不知凡几,可据我所知,没一个人能得到伍相国的青睐;更有甚者,连面都没见到就被发打走了;范兄去了,恐怕也是徒碰一鼻子的灰。”

范蠡静静听着,随即问道:“文种兄知道的这么清楚,难不成你也去过?”

文种苦笑道:“不瞒范兄,初到姑苏之时,我就去拜访过伍相国,想着若能与他搭上关系,哪怕是一丝丝,生意都会顺当许多;可我前前后后去了五次,见伍相国的面都没见到。”说着,他又道:“我知道范兄一直心怀抱负,想要一展所才,但伍相国……我劝范兄还是早早断了这个念头为好。”

范蠡淡然一笑,“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

见范蠡没听进去,文种不由得急了起来,“根本没必要试,因为结果显而易见。伍相国只信任一直跟随他的老人,譬如公孙将军,除此之外,他一个都不会相信,更别说你还在越国待过;万一把你当作越国奸细抓起来,可怎么办?”说着,他朝伍子胥道:“老丈,你说是不是?”

伍子胥没想到他会突然来问自己,愣了一会儿方才含糊道:“似乎是有几分道理。”

“你瞧瞧,这位老丈都这么说了,可见我并未夸大其辞,范兄你就听我的劝,别去了。”文种苦口婆心地劝着,殊不知伍子胥就在旁边。

见范蠡迟迟不说话,他又道:“若范兄真想入吴为官,我可以推荐你去见太宰大人,我与他有几面之缘,太宰大人素来平易近人,又有容人的雅量,相信……”

不等文种说下去,范蠡已是断然拒绝,“我不会去的。”

“为何?”文种诧异地道:“你不是一直想要一展抱负吗,怎么又不去了?”

范蠡肃然道:“我是想心怀抱负,想要一展所长,但并不表示我会放弃原则,投身于一个小人门下。”

文种大惊,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慌声道:“范兄你糊涂了,怎么可以这样说太宰大人。”

范蠡正色道:“伯嚭贪财好色,以公谋私,不是小人又是什么?”

见范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文种慌得脸色都变了,恨不得上前扣环住范蠡的嘴,“快别说说了,这话要是被人听到,可是要闯大祸的。”说着,他朝伍子胥陪笑道:“这位老丈,他初来姑苏,什么都不懂,您别和他一般见识。”

伍子胥笑笑,“老夫素来不喜欢多嘴饶舌。”

“那就好,那就好。”文种一边说一边瞅着不曾说话的公孙离,伍子胥知道他的意思,“放心,他也不会。”

听他这么说,文种安下心来,朝范蠡埋怨道:“我好心帮你铺路,你却诸多挑刺,这是何道理?”

范蠡长揖一礼,肃然道:“我知道文种是一片好意,但伯嚭为人如何,范蠡心中清楚得很,宁可做一世闲云野鹤,也绝不会投身于一个小人门下。”

“你……”文种不知该说他什么好,片刻,他长叹一声,摇头道:“相国门中容不得你,太宰门下你又不肯去,难道真要负了这一身才华吗?”

随着他这句话,檐下一片沉寂,唯闻雨声哗哗,响彻耳际,不知过了多久,身后的琴铺中传来悠扬的琴音,只有一声,余音却久久不绝。

“这是……”范蠡面容倏然一变,随即转身步入店铺中,见文种跟了进去,伍子胥道:“咱们也进去看看。”

进了店里,只见范蠡满面惊喜地抚着桌上的一把七弦琴,喃喃道:“是它……竟然真的是它……”

文种好奇地道:“范兄认得这把琴?”

“此琴名为‘绕梁’,乃是一个叫华元的人献给庄王之礼,此琴最大的特点,就是余音不断,庄王自得此琴后,整日弹琴作乐,陶醉于琴乐之中;有一次,竟七日不临朝;王妃樊姬焦虑异常,劝庄王莫要因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庄王知道樊姬所言不错,但又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最后想出一个法子。”

文种听得入神,追问道:“什么法子?”

伍子胥在一旁道:“庄王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令绕梁琴身碎为数段,从此再无绕梁之琴。”

范蠡意外地看向伍子胥,“想不到老丈也知道这个典故。”说着,他又激动地抚着琴弦,“万万没想到,绕梁竟然还存于世间。”

伍子胥目光在琴身上转了一圈,有些可惜地道:“绕梁虽在,却已不复当初。”随着这句话,他伸手微微一勾琴弦,与刚才一样,琴音久久不绝,但这次离得近了,又没有了雨声的干扰,余音之中隐约可闻破声,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音色优美无瑕。

范蠡也听出来了,定睛看去,发现看似完整的琴身其实是由几段拼成的,因为拼接手段颇为高明,所以先前没看出来。

“看来二位都是懂琴之人。”一个清越的声音突然自店内垂落的竹帘后响起。

伍子胥眼眸微眯,望着琴行后若隐若现的身影,“你是……”

帘后的女子轻笑一声,“妾身正是这琴行掌柜。”

伍子胥有些诧异地道:“女子为掌柜,倒是少见得很。”

“让老丈见笑了。”隔着帘子,隐约可见女子屈身福了一福。

范蠡在一旁道:“听着掌柜刚才的话,这琴当真是绕梁?”

不错,此琴正是绕梁,当年楚庄王命人捶断此琴后,让宫人拿去焚烧,宫人不舍,就悄悄留了下来,并找来乐师修补,之后转来转去,就到了我这里。”

听到这话,范蠡露出失望之色,“我以为是传闻有误,原来是真的,实在可惜。”

“绕梁虽裂,但我这里还有许多好琴,诸位不妨瞧一瞧,说不定能够遇到合心意的。”面对掌柜的推荐,范蠡只是随意点点头;听过绕梁之后,寻常之琴又岂能入眼。

那掌柜倒也不勉强,只是静静站在帘后,安静娴雅,如同一幅仕女画,颇有些不真切。

伍子胥打量着范蠡道:“听这位小哥的语气,似乎是楚国人?”

范蠡有些诧异,但还是点头道:“正是。”

伍子胥呵呵一笑,抚须道:“老夫也是楚国人,多年前来到姑苏定居。”

范蠡惊喜地道:“这可真是巧了,不知老丈尊姓大名?”

“老夫之名不值一提。”说着,伍子胥微笑道:“刚才在门口听到二位之话,小哥此来姑苏,是想去投靠伍相国?”待范蠡点头后,他又道:“可刚才那一位说得很清楚,此去十有八九是徒劳,倒不如投靠太宰门下,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文种在旁边连连点头,“老丈所言甚是,范兄你不妨再好生考虑考虑。”

“我意已决,无需再说。”说罢,范蠡正色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他始终一意孤行,文种急得直跺脚,“范兄啊范兄,你素来聪明,怎么在这件事上,如此冥顽不灵;明明有阳关大道可行,却非要去撞得头破血流,何苦呢?”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范蠡的回答令伍子胥暗自点头,不过他并未揭露身份,只道:“既然如此,你就去试试吧,据老夫所知,伍相国亦是楚人,或许看在同为楚人的份上,他会愿意见你。”

范蠡长揖一礼,感激地道:“多谢老丈指点,范某感激不尽。”

“区区小事而已,不足挂齿。”

范蠡恳切地道:“不知老丈能否告之住处,来日好登门拜访。”

伍子胥微微一笑,“若是有缘,自会再相见。”说着,他看了一眼外面渐渐止歇的雨势,“我该走了。”

“老丈慢行。”范蠡再次长揖一礼,待伍子胥二人走得不见踪影后,方才直起身,离开了琴馆。

一切又归于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