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倭国那边的事,除了让贾飞继续抓丁挖矿,扩大战果之外,就是把范进幕僚“平倭通赞”直接派了过去。即是平倭,那这个通赞正可派上大用。
范进十分清楚此时倭国的状态,幕府已经日渐老暮昏庸,各地的藩主虽然名义上统归幕府,后来的倭国锁国令也都乖乖的照办,但是仅仅一百年左右,各地藩主的实力越来越发的膨胀,而幕府的控制力也是很难顾忌。
离得进的还好说,离得远的比如肥前、萨摩、长洲等藩,之前是天高皇帝远,而且不受待见,到了幕末时期反倒成为了倒幕运动的绝对主力。所以范进丝毫不担心此时幕府对于萨摩和肥前的控制。
表面上,还是让“平倭通赞”孙北斗退居幕后,而将鸟津家族还有锅岛家族当中亲近范进的势力登到前台,继续和倭国幕府维系关系,之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反正这俩穷藩一直都不受幕府待见。至于最开始的藩主,以及敢于起来反抗,或者说具有“武士道”精神的那些武士们,则授予了最高的荣誉——每人脚镣一副,手铐一把,长乐打造的青铜手铐分量十足,质感强烈,再给他们每人挂上一辆小绞车,井下就缺这种“武士”的献身精神,不是愿意蹦跶吗,矿山欢迎你!
至于最最铁杆的家将或者是藩主本人,则直接抹了脖子,其实这都怨他们自己,谁让他们不服胖爷贾飞的管呢?尤其是那鸟津家族,贾飞当着他们的面就说:
“你们啊,一个个的,虽然眉清目秀的,眼睛长得也挺大,怎么就看不清形势呢?我家范大将军想灭你们,还由得着你们说这说那?推出去,都给我砍了!”
贾飞对于这些藩主的处理早就请示了范进,但是范进也没啥想法,这帮子人,留着就是个祸患,不如一下子来个干净的。想跟老子谈什么仁义道德?当我是大明朝廷?没门啊。
所以贾飞也乐得方便,直接除了后患。而范进似乎还交代过,这帮倭国人千万不能对他们好,如果对他们好,他们反而会咬你一口。反过来你要是狠狠地揍,那倭国人反而感激涕零,把脸凑过来让你打,还会问你“贾飞君,这么打您爽了吗?不行我换个姿势你再打?”,起初贾飞还不信,挑出来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倭国人,然后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大嘴巴。
打的那人直蒙,然后嘴里不停的“哈伊,哈伊”的,然后贾飞不停歇,直打的自己手心发痛时,才停歇下来。而那倭国粗鄙汉子竟然不顾肿的像是猪头一样的脸,屁颠屁颠的跑过来问太君,刚才打的舒服吗?不成咱再打几下。
直到真的见到如此这样,贾飞才对范进所说之话深信不疑。
范进自派出了“平倭通赞”后,打点好了贾飞相关的事宜,便不再对倭国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现在还要继续的处理大明朝廷的“罚单”,以及抽调的“未来学院”学生们的工作上。一时间事情实在是太多,范进又进入了疯狂的工作模式,就连冯潇潇那边,他陪的都极少。
然而崇祯八年的秋天,注定了是一个不安静的秋天。因为剿贼不利,朝中大员开始走马灯一般的轮换起来,就算是范进一头扎进金融体系的建立,也抵挡不了源源不断的信息的冲击。首先是洪承畴被拿下。
这洪承畴也颇为不易,在剿匪的战线上奋斗多日,怎奈缺兵少将,就算是范进开了穿越者的金手指,把曹文诏这员猛将从地府的边缘拉回,依然没有避免朝廷节节战败的颓势。就在范进抽调精力,去攻略长江流域和掠夺倭国获取资源时,大明朝廷火线上开始了换帅行动。
而洪承畴则是第一个被拿下之人。换的是哪位呢?此人名叫杨嗣昌,曾经的山海关巡抚,按照履历来说,应该也是有着抵御外敌经验,作战的经验较为丰富的。只是后来杨嗣昌因为父亲父杨鹤去世,便卸职回家守制去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便一直赋闲在家。
其实那崇祯帝选杨嗣昌出面主持大事,也不是偶然的。
这个杨嗣昌颇有才干,从上任山海关巡抚时就体现出了博闻强识的优点,而且是个雄辩家,口才也是一等一的棒。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人责任心非常强,总是想要干点儿事儿,在大明朝廷当今,啥样有才的官员都不缺,就缺这种想干事儿的。
最开始在陈奇瑜坐镇剿贼之时,这杨嗣昌就多次的贡献谋略,然后所言几乎都比较靠谱,而且态度那是一个积极,这为他赢得了不少的声誉。
后来那位被赏赐吞服大黄慢性自杀的兵部尚书,也就是张凤翼自尽谢罪后,兵部这边就空了出来,得有人来干啊,这么个千斤重担,必须要有人背着锅才行!而当前这帮子官员各个中饱私囊,又不听话,所以崇祯帝便想到了杨嗣昌。
也不知道这杨嗣昌如何打点的关系,这个时候偏赶上田贵妃的爹上疏己见,在章子里面美言了几句杨大人,说他又经业维世之才,更加坚定了崇祯帝的想法,于是崇祯帝便正式下诏,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和历史上有了点儿出入的是,原来是崇祯十年杨嗣昌进的京,但是范进的宣蝶煽动下,历史稍微有了些偏移,现在是崇祯八年,杨嗣昌就抵达京城,随后就被崇祯帝召见了。
最起码表面上君臣相见甚欢。
而崇祯帝跟这个口才敏捷的杨大人聊天后,也十分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视野宽广、气吞山河的人,这么多年的积弊,也就是此人能够解决了!随后经常的让这个杨大人进殿议事,给了杨嗣昌非常大的机会。这杨嗣昌也算是有几分本事,他本着为朝廷排忧解难的想法,和崇祯帝说出了自己“十面大网”的超级宏大计划。
将江北、湖广、河南、陕西的四个地区开辟为正面战场,别再统一派兵了,九边的兵丁早就疲沓不堪,不如换做当地巡抚主持剿贼。
随后呢,江南、江西、山东、延绥、四川和陕西六个地区作为辅助的地带,让当地的巡抚出面,协助剿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罗大网,企图步步紧逼,随后将义军一网打尽。
杨嗣昌其实和洪承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那洪承畴老于世故,兴许受制于某些“条件”,对待义军时,咱能剿则剿,剿不了就不费那个力,顺其自然嘛。有时甚至是抱着“知其可为而不为之”的态度。
这杨嗣昌则敲完全相反,不知道此人哪里来的如此之自信,他近乎认为朝廷的大军是无所不能、无往不利的,从来都不讲具体的条件,也很好观察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形势,认为单手即可达到所谓的“力挽狂澜”,就是形容的他自己。不过呢,此时他这种一往无前,积极出头,穷追猛打的态度,实在是太对崇祯帝的胃口了了。
随后便让杨嗣昌开始计议兵饷,再考虑剿贼的人员。
结果算来算去,最后杨嗣昌建议增兵十二万。主要从凤阳、陕西两个巡抚辖下来出。又从陕西三边总督那里,敲来了边军三万。就这么着,好不容才凑齐这十二万之数。
随后为了应付新增官兵的军饷开支,杨嗣昌要求增饷二百六十余万两。当天廷议的时候,户部尚书程国祥跳出来说道,这么恢弘的剿贼大计,少于二百八十万两,怎么能够呢?
于是两人就在朝堂之上开始了算计。
只是这数额实在是太大,崇祯帝当然是拿不出来的,所以兵部和户部两位尚书计议了半天,最后还是杨嗣昌提出了建议,那就是老路子——按田亩加派。
不过呢,到了具体的加派方法上,杨嗣昌却不打算采用卢象升在长江流域搞得那一套。卢象升是亲历过贫苦阶层的负担的,他对于民众的苛捐杂税了解颇多,所以他从来都是主张这种战时临时的饷银筹措,让士绅富户承担大头,部分民众承担小头便罢了。
可是杨嗣昌直接一棍子打死,不管你有钱没钱,统一地交上税来。最后崇祯考虑到自己的王公贵族实在太多,各地的富户不少都沾着皇亲的边儿,光征富户是不对的,对士绅们太不公平了,便采用了杨嗣昌的建议。结果这剿饷卜一开征,便引起了全天下的口诛笔伐,更可以说这是饮鸩止渴,给本已艰难的穷苦小民加上了重压,朝廷因此也大失人心。紫禁城里的百姓甚至称崇祯为“重征”。
而远在胶东的范大将军也没有例外,他的莱州家丁近来在朝中表现火热,也被这红人杨嗣昌盯上,建议崇祯“可多征富庶之地”,随后指出登莱一带久未经战事,可以从此多多出人出钱。
于是乎范进便这样晕晕乎乎的被带上了贼船。
而且各地的“吉州商馆”也被此次“重征”所波及,这征缴实在太过,很多商馆发来的讯报,甚至要抗旨不交,赶紧让范进和付坤宏给按下,现在自己实力还不足以和大明朝廷叫板,你丫的当面抗旨不交税,你不嫌脑袋少,老子还嫌少呢。
交!
于是范进便忍着阵阵肉疼,看着各地商馆汇报的进项不断的削减,心中暗暗的大骂大明朝廷。
不过这个导致更多的民众倒向义军的事儿还没完,杨大人便又有了新动作。他竭力的推荐两广总督熊文灿接替王家桢为综里。他上疏说:
“臣思综里一官,与总督专任剿杀,须得饶有胆识,临机应变之才,非现任两广总督熊文灿不可!”
在胶东得到这封奏章的范进,不禁破口大骂,这什么人嘛?光看他在这搅局,没见他干点儿正事儿,要说到“有胆识、临机应变”,当今文有卢象升,武有曹文诏,这熊文灿又是哪位大神?
范进赶紧命派驻广东地区的影卫,加紧搜罗关于熊文灿的情报,好家伙,还没等打完农民军,这已经有了要和自己分功劳的了。
闹了半天,范进终于摸透这个熊文灿了。人气其实和崇祯当前的红人杨嗣昌根本就没啥交集,完完全全是杨大人察言观色的本领到了极点的临场发挥。
这位熊文灿呢,是个贵州人,万力年间中了进士,比付坤宏强了太多。随后呢被任命为了福建布政使,后来因为招抚了大海盗郑芝龙,便被派到广东,随后竟然得到了大佬徐光启的亲自推荐。
后来崇祯觉得此人可以啊,而且曾经打过仗,可以,非常可以,便派了个太监去验验熊文灿的成色。
只是这熊文灿觉得既然是朝中来人,一定要好好表现,结果没想到自己一时装的逼有点儿大,好好地两广再也待不下,硬生生被自己一张嘴给逼到了中原乱世。
事情是这样的,当他宴请这朝中来人时,一时高兴,有点儿喝大了,听到席间,按个太监谈到了日益严重的中原因形势,并且又反复的宣传无人能为朝廷出力。
喝的兴起的熊大人听到太监这么说,赶紧向太监,也是向崇祯帝表态度,直接拍案而起,大骂:
“诸臣误国!要是我去,怎么也不会弄成这样!”
那个太监见到义形于色的熊大人,当即兴奋的拉住了他的手,道“此事看来,非你不可了,熊大人,阿拉来此就是考察你滴,看你是否愿意去剿贼,阿拉这就去皇上那里赴命,我看就是你了,熊大人赶紧收拾收拾,早做准备哦!”
熊文灿猛然间酒醒,深悔失言,靠,那个乱摊子,谁碰谁倒霉,甭说张凤翼、洪承畴,就连当朝第一良将曹文诏都险些栽了,让我去?
随后列举出“五难四不可”等客观原因,希望能推辞掉此职。后来太监如实禀告,让崇祯帝竟然有了重用熊文灿的念头。
见崇祯帝这么青睐一个人,杨大人当然要表示一下宠臣的特点,赶紧力荐熊文灿出任综里。
有了粮饷来源,又有了肯出头的人,这杨嗣昌便正式上疏,提出了“下三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的所谓“三月平贼”的狂妄计划,经崇祯帝批准后正式下达。
前面说的各地守住之后,由综里提督边军,监臣率京兵禁旅,河南巡抚率左良玉、陈永福等部,合剿中原。如果陕西的闯王、过天星诸部杀出潼关,则洪承畴应率左光先、曹文诏、曹变蛟、祖大弼等部进入河南作战。
而这份奏章里,杨嗣昌竟然考虑到了要启用范大将军的莱州兵,将莱州兵抽调五千余,山东标营五千余,凑齐一万之数,直接统归综里官熊文灿。
当范进看到京师回报的消息时,脸都气绿了,特么的,又让老子出钱,还让老子出人,这杨嗣昌欺人太甚。便连夜发信给温体仁,让其保住自己,出钱就行了,出人真的没工夫。
结果五日后,收到温体仁回信的范进一下子泄了气,这老奸巨猾的奸相,果然有十足的本领。温体仁见朝中上下极为拥戴这杨嗣昌和那个忠言报国的熊文灿,便顺水推舟的认可了派出温体仁禁脔般的莱州兵。而且他还温言相劝:杨嗣昌圣眷正隆,不可力敌,出兵后见机行事云云。
于是,在范进每日破口大骂的人员名单里,又加入了温体仁一个。
不过呢,还是有明眼人出来反对杨嗣昌如此激进到近乎疯狂的行动的。首先杨嗣昌“三月平贼”的狂妄计划,便遭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反对。
孙传庭认为各边精锐调的都差不多了,哪有边军继续征调之理?而且各地民脂民膏也早就特么的刮尽了,增兵加饷?!从谁身上加?
而且农民军的主力集中在陕西,因此应先集中力量解决陕西的问题,只要陕西一定,各地的农民军自然就会平定。这孙传庭的看法,也就是代表这着陕西一派将领的立场。
而范进搜罗来的情报当中,还有些蛛丝马迹反映了,这大明朝廷并不是铁板一块,那陕西的洪承畴,因为被杨嗣昌取代,所以和他眉眼不顺。这孙传庭等秦地将领,和与杨嗣昌更素有罅隙。
只是呢,大家都明显的感觉到了来自于朝廷红人杨嗣昌的压力。
尤其是李自成等部突入四川,朝野纷纷指责洪承畴有意纵寇入川后,洪承畴更是日子难熬,惟有竭尽全力,加紧拼杀。
原本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洪承畴和孙传庭才基本的击溃了闯将的队伍,总算是保住了面子。但是现在是崇祯八年,有啥能够保住面子的?只能豁出去老脸,硬上了。好在后来曹文诏等跟随洪承畴的将领,的确也打了不少胜仗,才让他们有了倚老卖老的本钱。
熊文灿见洪承畴他们在川陕立了战功,自己就也想竭力做出点成绩。不过,熊文灿本钱不足,无法像洪、孙那样风光,无奈之下,他又使出了招抚大海盗的旧法,没想到却最终酿成了大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