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穿越之宁王 > 大明穿越之宁王最新目录

第十章 湘王朱柏入京封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洪武二十九年八月顶,卢溪和黔阳诸洞蛮夷发生叛乱,楚王朱桢率军自沅州代山逾阻,

深至天柱山,攻入苗寨平之。

自此,百姓们安居乐业。在这次征讨中,可谓是九死一生,征战中负伤,留在封地里静养。

王妃王氏,乃是定远侯王弼之女。世子朱孟熜自幼体弱,于1397年被封为巴陵王,

洪武三十年三月十七日薨。

由于世子早逝,楚王朱桢向皇帝上疏赐封世子,皇帝看到后,下旨册封朱孟烷为世子。

在这一年,燕王朱棣和军师姚广孝商议练兵事务,同时不断打造兵器,防范蒙古人卷土重来。

在这个时候宁王朱权和王妃张丽光说:最近听说王兄朱桢征战告捷,我要为皇兄

接风洗尘,你去准备一下吧!

张丽光说:好的,臣妾这就去安排一下。至今,宁王朱权对楚王朱桢关系很密切,两人之间

无话不谈。宁王喝酒喝多了,竟然沉睡着,这时候朱栋梁出来了,看看这个园子,没想到见

到如此华丽*的园子。朱栋梁见到旁边有另外一位王爷在饮酒,对侍女说:“这是哪位王爷,来这里饮酒作乐。”

侍女回答说:禀告王爷,不是你邀请楚王来王府作客,来庆祝楚王殿下的战功吗?

朱栋梁听后,觉得自己很尴尬。这时,朱鉴来到王府向宁王汇报消息。

宁王自从被朱栋梁附身后,整个人都改变了许多。

面对属下的汇报,朱栋梁说:你不用什么事情向本王汇报,打扰本王的兴致。

朱鉴说:属下告退。

在次日清晨,楚王朱桢离开王府,朱栋梁又变成宁王朱权,见到兄长离开,赶紧相送,

说道:六哥,保重啊!

宁王朱权对兄长的情义,比其他兄弟的感情更深。在洪武年间,

明太祖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

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办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使社会生产逐渐恢复

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太祖皇子众多,分封的皇子有23位,在对功臣的清洗中,只有少数功臣能幸免。

其中,皇子朱柏,明太祖对其很欣赏。

洪武三十年五月,朱柏同楚王朱桢讨伐古州蛮,每次出入,缥囊载书以随,遇山水胜境,辄徘徊终日。尤其善道家言,自号紫虚子。

在这次战役中,皇子朱柏受到皇帝的嘉奖,入京接受封赏。朱柏来到京城,心里十分高兴。

见到母亲胡顺妃后,心里的思念更加强烈,和母亲拥抱在一团。

此时,皇帝走进胡顺妃的住处,见到这种情形也更加情不自禁。

皇帝下旨准许留京数日,朱柏接到圣旨后,伏地叩谢皇恩。

在这次团聚中,与母亲12年没见,这次立下大功,只是为了见母亲而来。

胡顺妃告诉儿子湘王说:柏儿,你最近清瘦许多,让母妃瞧瞧。

湘王朱柏说:母妃,孩儿见惯了沙场的战争,不想让母妃担心。

胡顺妃说:你是我的儿子,能不担心吗?

湘王朱柏知道母亲对他的担心,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皇帝对其没有特别关爱,经过多年的阅历,也知道自己身为皇子的责任。

胡顺妃接着说:你父皇也真是的,年龄那么小,就让你去封地镇守。

湘王朱柏说:母妃,孩儿没事的。

在中午的时候,皇帝来到御花园,看见有位小太监衣服穿着光鲜,被皇帝发现后,小太监

赶紧跪下磕头求饶,这时王公公来求情。

王公公说:这孩子刚入宫,求陛下饶了这孩子吧J帝听后,说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杖则20棍。两名锦衣卫将小太监拖出去杖则20棍,不久被杖则打死。

王公公看着小太监的尸体,暗自伤心,命人将他的尸体带回去安葬。

这时,朱柏入京己一个月,接到圣旨要求返回封地。

朱柏舍不得离开母亲,要求和母亲一起回封地。皇帝看到儿子奏章后,表示应允。

于是,朱柏把母亲胡顺妃接到封地荆州。朱柏回到封地后,一直奉行明太祖的国策。

朱柏14岁就藩于荆州,1391年受命征讨五开蛮。在征讨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采取内部分化瓦解的办法分裂敌军,使皇帝朱元璋大喜过望。

然而这次征讨贵州榕江的古州蛮,朱柏受命作为副元帅,和六哥楚昭王朱桢一起,

奉朱元璋诏命征讨古州蛮。主帅朱桢请求朝廷发放军饷三十万后,却不亲临军中

指挥作战。而作为副帅的朱柏,虽然亲临军中,此次表现并不积极。

朱柏对书籍和山水的兴趣远大于征讨叛军,这次表现让朱元璋大失所望。

皇帝朱元璋心知肚明,责任本来在主帅朱桢身上,皇帝却让二人一起修筑铜鼓城。

由于主帅朱桢不亲临军中,副帅朱柏也难以施展,所以才不得不寄情山水来拖延时间。

面对这次的失误,将是朱柏一生无法改变的错误。

宁王朱权听说王兄战场失利,写信派人表示慰问。不久,宁王朱权在昏睡中,朱栋梁

跑出来活动,借着宁王朱权的身体开始巡游封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