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myajax95在25日的长篇建议:
写的非常好,特意为此注册了个账户。建议准备好一部的时候作一个PDF版来卖,不知别人如何,我肯定是想买来坐在舒服的地方读,而不是对者电脑读的。
另外对情节有几点建议:
1。创业有点太顺利,就算准备再充分,也不可能一点挫折都没有。增加一些挫败会使情节更曲折
2。股份制搞得不太对。公司的管理者,员工,投资者和客户的关系没太分清。无论在什么年代,这四方的利益都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同时在一个没人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年代在没有证劵交易所的情况下让人们私下交易股票是一定会起内讧的。总体股票交易的结果不是大幅融资而是把利润白分给的社会。生产关系比生产力水平超前的太多。
3。不可能没有任何其它方面人物的阻挠,刘备当了几天县令还有人来敲竹杠,开这么肥的场子又没有硬靠山肯定需要花心思打点。
4。企业的销售方面处于高微状态,竟然只有一个客户,一旦糜家出点什么事这么多人怎么养活就是大问题了,卖高档产品特别是连武器都卖需要在稳定方面花的心思必须很大。否则力经济危机太近。中国几千年每次民不聊生的原因都是老百姓吃不饱饭。在革命成功之前最主要的产业很难不是农业。
5。真正经营企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是多么的重要,搞到这么高profile的时候全城杰出类人才只有一个是肯定无法经营的。现在就算是个没上市的小公司只耍一个人打天下的规模也不会大过十几个人,何况那年代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成为professional的员工。人才不培养靠柱子之类的撑坛子很难。铁场,瓷场都需要可靠的精英来掌管。
6。民主的太过。人们的权利太大,基本上现在的大部分国家还过,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没人想打仗。像美国那样全民怕死,出兵20万死了几千就举国愤怒。如果明天你出兵要打黄巾,而10个占2-3股的小股东联合抗议怎么办。
总体感觉是创意很好,单由于家业越来越大,问题就越来越多。这企业都现在绝对比一个超大行集团还难管理。作者加油吧。
灵山回复:首先感谢myajax95兄费力劳神写了这么好的建议,这让我感慨,跟前面几位发表评论的读者一样,小说阅读网的读者素质确实一流,这让我庆幸来对了地方,也更加谨言慎行,以后的章节内容会更加严谨。
就myajax95兄提出的建议逐项回答如下,希望能形成更多的读者作者之间的互动,打造出一部真正的精品。
一、创业太顺利的问题。卷一主要是练好内功为后续征战天下打基础,所以没把这个当做重点来写,只设计了一些简单的矛盾冲突,比如开发肥皂不适合市场;比如二狗子不适应企业管理反映了理念的冲突;比如实行股份制时购买的人寥寥。
现在卷一的字数已经大大突破预算,正痛苦着,怕后续部分有虎头蛇尾之感觉。
二、myajax95兄关于股份制的建议不敢苟同。首先这是最原始的股份制的运作形式,在一个企业为资金问题在民间融资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先评估资产,当然是私下的,然后去找资金,比如资金方认可,出资多少占份额多少,开一张收据,注明收到多少资金,占多少股份,这交易就ok。当然,孟良在此不仅是为了融资,还有一种目的是回报。
其次,文中说明了,孟良绝对控股,后期孟良这股份会转变形式。
再次,股权转让也是可行的,私下转让股份,然后到企业报备。
凤翔城初期的股份制是借鉴现今私人煤矿的募资的方式,这点跟现代企业制度对股份制定义有所区别。myajax95兄不至于让孟良一开始在东汉时代就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吧?
三,对于应该有人敲竹杠的事情我完全认同。这点是在写作中忽略了。原来设计万虎、吕掌柜包括后来的糜竺利用自身的关系来打通关节,这点在文中渲染得不够。
十常侍索贿、刘备遭遇督邮,这都是有先例资料的,争取在未刊登的章节中弥补吧。
四、销售处于高危状态的问题。在黄巾起义前,象糜竺这种身家巨亿的门阀、大户商路四通八达,相比凤翔城的产业,只能是糜家资产的九牛一毛。而且文中设计和糜竺集团捆绑在一起是一个大伏笔,很快就能看到因果。
五、工场靠精英管理的问题。这个是三国时代,连韩公至都被挖来了,他和杜诗都是以太守职热衷建铁场的,可以算作当时搞企业管理的最高精英吧。myajax95兄,你让我去哪里找管理精英啊,下次让柳传志跟着孟良一起穿。(玩笑)
六、民主的问题。这里是最大的伏笔。孟良是现代人,但是他也不能说得清楚到底那种社会形态最适合中国社会,他有个摸索的过程。在天下太平之后,这民主制度会成为孟良集团内部最大的矛盾焦点,全靠它串起故事。
myajax95兄说到打黄巾的问题,在卷一结束时出兵与否就会有矛盾的冲突,如何破解,且听下回分解。
不管怎么说,虽然我不能完全赞同myajax95兄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会让我行文的时候更加注意,避免出现大的漏洞。
再次鞠躬感谢,欢迎myajax95兄及读者兄弟们都参与到创作交流中。
myajax95兄9月30日的长篇评论:
估计我要是也小说还不如仁兄的一半,不过看到一些问题还是想忍不住想提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晚辈,按照历史这时应该十岁左右。如果不追究人物出生的年代,可以肯定的是这时的孔明还是籍籍无名。在众人眼里让他当评委绝对是看的起他。记得三国中火烧博望坡之战前关张完全不买他的帐。打法都说出来了,可是没人信。这里要是硬让魏延拜他为师很难想象结果。也许最好的方法开一个类似黄埔军校类的学习班,让城里的牛人当讲师,城外的当客座教师。淡化学生与老师的阶级差异,或许人们更容易接受。
另一点说来没有什么意义。感觉这几天的更新稍显平淡。作为现代人的孟良按部就班的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事实是如果想保持高的推荐,精华之类的指标,让读者感觉过瘾,需要像项少龙那样整天活在刀尖上的刺激情节。不知该怎么取舍为好。
灵山的回复:
年龄问题已作答复,请参看作品相关中的说明及作者手札。
毕竟这是部穿越小说,不能当历史小说来写,那样的话读者更少。还有个情节问题,这个主要是读者群的定位,作者本人主要是定位在对历史有一些深入了解的人群中,至少得看过三国演义的。如果要迎合流行潮流,一开始穿越的时候就把人物定位到名人身上,那样,作为写作初衷,作者自己也不愿意。
关于孔明,其实可以用现实中的人物来套,我们现在认知一个人一个是看他如何说,说的是否有道理,二是看他如何做,做的是否让人心服。这里设计的初期的孔明主要是看他如何说,是否说的有道理。
还有点一定得分清楚,魏延在智略上不能等同于关羽张飞,这人是个个性很鲜明的人,也是个很纯粹的人,具体表现就是爱憎分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那种,这是作者的一孔之见。
千古以来,魏延就是个争议人物,公婆都有理。
感谢你提出的问题,说明你用心看了,再次谢谢。近日有空,我将年龄问题的帖子专门归集在一类放在作品里。
myajax95兄10月5日的长篇评论:
罗贯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刘备,诸葛亮的粉丝,写作角度自然和历史偏差很大。像张飞,赵云这类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最多不过是二流的。
甘宁本来就是蜀中将领,反叛后在荆州当贼,在北方已经基本被曹操占领的情况下想拿下荆州和西蜀是自然的。至少我不觉得怎么高明。同时还不甚可行。战线拉的那么长很容易被个个击破。甘宁最值得称道的是战前的勇猛和大将风范,南郡战曹仁的时候孤军深入被围,临危不惧,能潇洒的坐在城头喝酒,这胆识对士兵心中的恐慌是莫大的安慰。还有提出百骑劫魏营的勇气,出征前对将士的鼓舞,让所有人确立效死的决心,无一不是超一流大将的气质。谁家大营里有这样一员将,士气可先增加60%
灵山回复:
第一个问题:赵云为什么在刘备阵营作用不大的问题。
下次有时间成文吧。计划中赵云评传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刘、诸葛、赵三人的关系问题。
第二个问题:甘宁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有学者认为,诸葛的隆中对源于江东。另一个假设如果此时孙策尚在,江东肯定入川,不仅是为开疆拓土,而且还有大批的人力资源,刘备的班底估计也尽归孙氏了,那时天下姓魏还是姓吴?我看是姓吴的可能性大。
(有时间再回,我强烈有话说)
myajax95发表于2009-10-1316:16
战争中的问题
抱歉,可能挑剔的有点多。这几章感觉有点问题。这一章里一百人怎么看得了七千人的俘虏?就算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日军也没有以这种比例来看管俘虏吧?况且那时国军的俘虏兵还都是用绳子栓着,鬼子还有枪。还不敢停顿,立刻一千一千的枪毙。这满山遍野的坐七千人,中间只有一百人看着,实在为他们捏把汗:)
另外糜威这个表现应该遭到严重批评吧?那边城都快破了,人们敢死般的回去救援,他却跟几个已经没什么战斗力的兵射箭逗着玩?这个值得批评。在三国里从来没有见谁在阵前这么玩,都是出马只一刀将敌将斩于马下,然后冲进大军解围,敌军如波开浪裂般散去。
还有上以节冲出六百个人怎么抓住六千个人的?杀六千人可能,要是抓六千人就算拿着步枪威胁也吓唬不住这么多人吧?除非这些人已经想好了,被抓不会死,一定有饭吃,比逃跑好多了。
最后一个意见就是储量的问题,如果天下都缺量,只靠风翔城的存量的话,最开始存了一万多人三年的粮食。这出山第一站前后抓了一万多俘虏。这样粮食就只够吃一年半了。这个数字很危险!
书写的好人们就会多琢磨,请别见怪!
灵山回复:灵山首先欢迎更多的读者进来嚼书,这对作者是个促进。myajax95兄有想法尽管说,别顾及其他,灵山跟你说话也不转弯抹角,直接交流。
听老辈人说过,倭人占领我们这地方的时候,两个鬼子兵就敢下乡扫荡。当时他还感叹,要是现在,别说下乡,还没出城估计就被人打死了。
淮海战役时,也有个例子,共军一个班俘获了国军一个营,注意,这是正规军,是职业军人。
前文其实也有铺垫,介绍了曹操青州军的来历,目的也是为了这个情节。
糜威的问题。罗贯中写许褚裸衣战马超不过一百来字;赵云解救刘备就一句话,那是大师级的水准。但如果在网络上,我估计,罗贯中早就被读者骂的狗血淋头了。
糜威的做法作者认为无可厚非,这是凤翔城的第一次野战,而且是以六百骑兵对阵八千余人。如果不打掉对手的信心,对手会立刻土崩瓦解吗?而且,以后的作战,肯定不能设计为敌方大将一死,顷刻整个部队土崩瓦解。那就没什么看头了。
再者,从预定的战略上,凤翔城希望武原是个烂摊子,这样便于接受,便于下一步的计划。
粮食问题肯定会出现危机,所以,屯田令马上就会颁布的,土地改革是这章节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土地问题将会引发这章节的主要矛盾。
这本小说有个难点,既要考虑象myajax95兄这样层次比较高的读者的品味,又得兼顾爱好情节喜欢轰轰烈烈的场景的读者群。既不能把它写成历史书,又不能一味的追求诡异的情节。
比如有读者对开头的混帐穿越设计提出异议,认为流俗,其实,很多读者就是被开头的这情节吸引进来的。
兄对这问题有见解,可以参考。
myajax95发表于2009-10-1615:58
现代战争中因为有枪使得控制范围增大很多。同时淮海战役中很多俘虏是没等打就自动投降的。共军喊一声投降就有馒头吃就降了一大片,人数越打越多。这和当时两军的对阵形势,交战记录和卧底人数都有很大关系。在文中这种双方都不太摸对方的底的情况下不太容易发生。虽说黄巾都是粗人,拿自己小命投资的时候应该还是会稍微想清楚一点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怕孟良发家太容易了,没有中间的曲折奋斗,书就少了感染力。
当时看到你写六百人冲出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你想写一个孟良经验不足,没遵守“穷寇莫追”的道理,吃了个亏的场景。没想到作为主教练的孟良竟然在比赛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确信胜利,提前退场了:)
小说确实需要多些场面。例如当说客,突击冒险。作为战略家这些都是不对的。但是不写这些东西就很难提起人们的胃口。或者简单的说,如果主角是个不犯错的完人书就没人看了。
穿越的过程确实难写。项少龙那次穿越把唯一的机会占了。剩下的穿越想得到大家的认同很难。如果有一天我写穿越小说的话,一定略过穿越一节,写个一两卷等人们已经买帐了的时候再回去倒叙穿越的细节。
灵山回复:
没关系的,这几天我也在反省,主角的挫折安排的晚了一些。myajax95兄说的,在安排打黄巾的时候安排轻敌大意可能会好一点。我计划安排孟良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与陶谦争斗的时候,第二次是拥戴刘和称帝,被群起而攻之,第三次是内部理念问题。
myajax95发表于2009-10-1810:08回kuku1983。有人挑问题的作品一般都是好作品。人们才有兴趣慢慢品味。提意见不是说书写的不好。是希望作品能更完美。
像其他一些作品,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怎么会有欲望提意见呢。
另外灵山有一点写的与其他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多次出现由于手下觉得孟良打仗或者写文章的本事不如自己而自作主张,互相串通要挟孟良的情况。写的颇为真实。从徐庶,甘宁到丫头人人敢做。将来怎么作这个整风运动很值得期待。
灵山回复:这个孟良和其他人的关系,我定位在以孟良为主的合作关系,如果大家还是想看那种主仆的,后面倒也可以调整。不过我觉得那个太没新意了,特别是孟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不应该再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