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孟良在建铁厂的过程中遇到了最大的问题,资金断链了。虽然窑厂的瓷器和香皂一直很紧俏,资金回笼也不存在问题,糜家从不拖欠货款。但是,这一年多人口增长的太快,在这儿做工的都有七大姑八大姨,他们一宣传,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来了。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一身的力气,却没有什么技术。孟良觉得建房屋、修隘口、铺道路,开山挖石、烧窑制砖也需要人,所以都是来者不拒,全收留下来了。结果,造成了一个局面,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劳动是看不到商品价值的,上千人的吃喝拉撒都寄托在百人的瓷窑和十数人的香皂上。
这些工作又不能停下来,所以每天的粮食消耗和工资发放数量很惊人。但是原来进厂的人手里却攥着大量的金钱,像李疙瘩、万一连这样勤俭的,手头都有好几千文钱没地方用。
而孟良盘算了一下,建铁厂、储备粮食,就这两项加起来,资金缺口就在三万以上。如果人口继续增长下去的话,那至少要准备五万资金才能运转正常。
资金的事,只有找吕掌柜想办法,可能的话,要直接和糜家联系。
孟良找来公威和韩公至,把建铁厂的思路详细的告诉了他们,怕他们还不明白,干脆在纸上画了碗式炉的样子,边上标出了尺寸以及铁料和配料的比例。
那韩公至研究了半天,冒了一句:“都说甘罗十二岁拜相,我一直以为是历史书的错误,现在看到你这脑瓜子,我觉得甘罗也没什么了不起了。”
孟良报以微笑,“我这脑袋瓜也没什么特别,只是师傅教的好,他总是给你开个头,让你自己慢慢的琢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琢磨出来的。”
这话说的两人都站在那发愣,暗暗地品位“因势利导”的含义。
安排好铁厂的事,又找来了万虎和阎忠,说:“我要出门一趟,家里的事都交给你们了。万虎的亭长已经批下来了,现在应该开始着手民团的训练,凡十五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都要参加。万虎,你是行伍出身,这个比我懂,首先得抓好纪律,这是一支队伍战斗力的保证。”
孟良比较过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区别,其中有一点最为明显:古代军队注重将官的能力,三国时代尤为明显,吕布一人靠武勇就可以抵过千军万马;而现代军队则靠的是整体作战能力。整体作战能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部队的纪律。
两人都答应着。阎忠现在在组织人登记户籍,每天忙得也是不可开交。
诸事交代完毕,便和万全往武原县城而来。
吕掌柜的杂货铺早就不开了,实在是忙不过来。他把铺面租给了别人,另外买了个大宅子做仓库,作为葫芦谷的瓷器和香皂的中转点。一方面把货物往外销,一方面把人往里面送。现在手下也是七八个伙计了。
看到孟良亲自前来,倍感亲切,嘘寒问暖,倒弄得孟良不好意思了。吕掌柜自己也没想到,年过半百却交到了孟良这样一个大方的财神,这两年赚的钱比自己开杂货铺以来总和还要多几倍。他一直心存感激,把孟良交办的事情都踏踏实实的做好,往来账目也是清清楚楚。
孟良实话实说:“吕大爷,现在遇到麻烦了。葫芦谷的人越来越多,粮食消耗很大,现在准备开个铁厂、还要储备粮食,资金上遇到问题了。今天我来,是求助于您,一来开铁厂造兵器,这个利润大,而且销路会越来越好。但是大规模的生产兵器销售听阎忠说是需要彭城国相府批文的,这个还得请您出马找您老舅子周旋,二,我准备在窑厂铁厂实行股份制,就是将这两个厂作价分成若干等份。比如说窑厂作价十万,按照一千一等份,就是一百份,你出一千文,就占了一份,以后窑厂每挣一百文,你就得到一文。当然,这份额不可能全部出售,我得占大头。这样可以迅速回笼一部分资金投入新的产业。另外,我想跟糜家直接联系一下,将我们的铁器都包给他们销售,签个文书,以此为抵押在他们那里借点钱,以后用铁器来偿还。吕大爷,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孟良把后世的股份制引入进来,已经不仅仅是资金问题了,他得把大家都绑在一起,同舟共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贯彻下去。另外,也是培养大家主人翁的意思。
吕大爷很快的拿出算筹计算了一会,说:“孟良,我算了一下,你每年窑厂的纯利润在三十万左右,如果按照一千文一份这样算,每份投入一千即可分得三千,这样分成的比例太高了。把窑厂按照三十万的价值算吧,投入多少,当年就可回本,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你现在资金缺口五万元,我个人认购两万,你看咋样?”
孟良估算了一下:葫芦谷的人加起来估计最多也就能筹集到二万,这样一万元左右的缺口,估计假如以铁器为抵押,糜家预支一万应该没问题了。
吕掌柜见孟良点头,接着说:“糜家的家主糜竺现在正在彭城,他一直说要找机会见你一面,要不,我们去彭城一趟,拜见一下糜竺,以后就更方便了。”
孟良正好也想认识下糜竺,谈论下天下大势,对他们糜家也是个预警,毕竟这两年全是靠糜家才把货物销售出去的。只有两年多的时间,黄巾大起义就要爆发了,糜家的商线有的该做些调整,不过,该斟酌下措辞。
几人乘坐马车到了彭城城门口,只见一中等身材、敦敦实实的年轻人正在和守城的府兵争论。在边上听了听,原来那人是义阳人,跑到彭城来投军,却没带路引,府兵忠于职守,不让他进去,边争吵起来。
吕掌柜的马车经常往来于彭城和武原之间,和卫兵都熟悉了,见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堵住了城门,便下车劝解了一番。那卫兵也是吵烦了,只不过面子上过不去,见吕掌柜劝解边顺水推舟就坡下驴,挥挥手让他过去。谁知那人实心眼,偏不服气,便进城还边拿话挤兑那府兵。这下府兵又不干了,两人又交起火来。
孟良看着那年轻人觉得可乐又可气,这人咋就得理不让人呢?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这人这性格,又是义阳人,莫非是他?
忙叫过吕掌柜,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吕掌柜走过去,塞了几文钱那府兵手里,将那人强行推开到一边,低声问道:“壮士贵姓,来自何方?”
那人见吕掌柜两次劝解倒也有些不好意思,忙作揖道:“我乃义阳人魏延魏文长,听说彭城学堂不仅讲儒经,还授军事韬略,便千里迢迢赶过来,一边想报名从军混口饭吃,一边可以到彭城学堂听听课,谁知这府兵可恶,硬是不让我进去。多谢掌柜的关照。”
孟良在车里听到魏延这名字,感慨万分。此人文韬武略,勇冠三军,又是不可多得的统帅之才,却一生坎坷、漂泊四方,后碰到慧眼识人的刘备直接把他连升三级,让他镇守汉中这个蜀国的东大门,“一军皆惊”。刘备死后,魏延在对待上级诸葛亮、同僚们以及部曲的问题上,彻底的实践了“不媚上、不欺下”的个人操守,把同僚、上级关系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孔明死后,被杨仪派遣马岱追杀之,并夷其三族。
魏延的“分兵出子午谷,会师于长安”之策成了史学界、军事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诸葛孔明后来被披上神的光环,尤其是罗贯中的渲染下,魏延成了彻底的反派,含冤千年。
作者注:关于魏延的公案,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本人杂文《魏延:在迷雾中寻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