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风云传奇 > 大明风云传奇最新目录

千古。传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千古。传奇

当也先带着他那狼狈的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离开的京城回到了本属于他们的大漠时,于谦心里松了一口大气。因为他知道京城被他保住了,大明的帝都被他们保住了。这一刻于谦登时感到一阵轻松。于谦望了望也先远去的背影,突然发现也先也不是那么强大。但也不是外表看上去的那么柔弱。

“尚书大人,皇上有请!”来人身材欣长,声音洪亮、留着一脸络腮胡子的。他似乎对眼前的这个看似柔弱的书生充满了敬意,此时的他正静静的等候着远望的尚书大人。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位尚书大人就是他大明的保护神,就是他大明老百姓的守护神。他低着头在一旁静静的等候着他,他知道他——尚书大人此刻是最要休息的了,因为他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合上过眼睛了。此时他的眼里早已布满了血丝。鲜红鲜红的看着都让他心痛。

“哦”。于谦似乎从遥远的蒙古回过了神来。他定睛看了看这个来报的官员。他突然发现站在一旁的竟然是他——黑夜四鬼中的老大朵儿。于谦望了望他“是你”!“是我,尚书大人,没想到你还能记得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人。”于谦向他笑了笑,他也向于谦了笑了笑。看到他于谦突然发现他跟十九年前相比,变了不少。没有了十九年前那股江湖习气,有的是一份成熟后的沉稳。看到他与于谦似乎很高兴,他走到了他的身旁,轻轻的拍了拍他那因战争而变得厚实的肩膀。朵儿似乎也很高兴,自从十九年前,他在那个漆黑的夜里和于谦相遇了,他的一生就没有忘记过那个瘦弱的少年。从那一晚后,很快他就知道了他的名字——于谦。从知道他名字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名字。十九年里,他听到了太多的关于他的故事,因为他的故事总是为着大明的百姓,大明的江山社稷。所以他敬佩他。

自从那一晚后,他们黑夜四鬼就离开了江西,他们一直沿着江西到河南、山西、陕西,沿路打劫,但他们一路看到的都是他于谦的身影,听到了也都是老百姓口里的他。这么多年来,他们兄弟四人从老百姓和当官的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他于谦,看到最多的也是他于谦的身影。直到一年前,他们兄弟四人投了军,随大军攻打大漠里的也先,他们还是在士兵的口里听到了他。直到最后兄弟四人只剩下了他一个他才发现,他依然看着他,听着他的传奇。此刻他看到了他就像看到了多年的兄弟一样,他知道其实他早已经是他的兄弟了。只不过他不配而已。

“大人,皇上让我请您进宫说是有要事商议。”“哦,那……那走吧。”

终于于谦看到了他了大明现在的皇帝——朱祁钰。不知为何于谦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于谦总是倍感亲切。也许他是他于谦的朋友吧,也许不是,但于谦明白作为皇上的他是不能拥有朋友的。即使是他于谦,那也不可以。因为这是命。朱祁钰和他的哥哥一样,也是个温和的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于谦相信,朱祁钰则是安心作一个藩王弟弟。但绝不会是一个皇帝。于谦想起了一年前,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立朱祁钰为皇帝。可他推辞了。后来他于谦对他说了一句话。“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后来在他其他大臣们的坚持下,朱祁钰终于“自愿”了。记得后来他对他说了一句他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话,那就是他的听他说的是真心话。就是为了这句“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他才自愿当这个皇帝的。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六日,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定年号为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从这一刻起,于谦的就知道大明的江山可以保住了,因为此时,无论是京城的大臣还是老百姓和士兵,都已经有了对抗强敌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开始相信,即将到来的这个敌人并非不可战胜,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非只是幻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于大人,你来了,快快请起,朕正找呢,有事要商议。他似乎很焦急,在龙椅上不停的转动自己的身体。于谦站了起来,很快于谦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焦急。

他望了望于谦,很快将他的眼神望向了远去,“廷益啊,没想到这么快到了八月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哥哥远征大漠却一去没回,于今也整整有一年了,当时我还以为他可能已经战死了,可今天我却收到了也先的来信,他说哥哥在他的手里,现在他要和我们将和,他要将哥哥送回来,这个可怎么办呢?廷益啊,想想办法吧?”于谦望了望眼前的这个朋友,他突然想起了这一年来的很多往事。于谦知道在这一年里皇帝很了解他于谦,于谦知道如果没有的这一年的支持,于谦此刻早已不在了。正因为皇帝很了解他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他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他,他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他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日翟)说他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可以这样说这一年他帮了他很多的忙,于谦知道如果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地步,他是不会对他于谦开这个口的。于谦也了解他的这个朋友。他望了望坐在上面的他,于谦发现他一直望着他于谦。只是那眼神里多了一丝丝的焦急。于谦想了想了很久终于决定迎接太上皇朱祁镇。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于谦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皇帝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择野菜,去直沽制造鱼干,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日翟)说于谦太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王呈)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大明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皇帝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已经回来,瓦剌请求朝贡。先前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总不满足,便入侵。”现在又派三千人来朝,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属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明史瓦剌入贡,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于谦一定奏请酬劳使者,前后赎回了几百人。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这天阴云满天。整个京城一片哭声。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