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风云传奇 > 大明风云传奇最新目录

心学传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广信阻雨有怀子明弟】

山国夏多雨,冥冥气不分。

石田寒贮水,松径湿蒸云。

洒密愁仍见,声微醒故闻。

西堂何处所,知共惜离群

却说徐飞和朋友在太行山顶看了太寒君子程子琪和密宗阎罗赫赫巴彦的一场比试,从此就记住了密宗的这项武功。后来虽说他投身在官场,但他从来没有放下对密宗的研究。所以今日他一看那人就知道他是密宗的一高手,只不过那密宗武功还没有练到最高境界,所以他的身子骨看起来还是很正常,只是身子慢慢的趋向竹竿而已。徐飞知道这人的密宗武功不是一般的武林高手所能匹敌。他望了望那位问话的那人,发现那人也在一旁充满笑意的望着他。

“徐老爷,我们是专程来给令公子高中科举庆贺的,所以我们也想见见令公子本人啊”!他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却能让在场的每一个都能听见,这份功力就让徐飞很佩服。他知道刚才说话那人用了密宗内功的千里传音。所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听见。即使他说的话声音再小在场的每一个还是都能听到。这就是密宗内功的厉害之处。“那人说得很是通情达理,所以俯下的一些江湖豪杰和朝廷的一些同仁也都一口同声的附和,这下到让徐飞为难了,本来今日是为了犬子主办的一个庆宴,按照武林规矩,他的犬子徐阶是应该到场的,可此时徐飞却对那人的来意产生了怀疑,毕竟他只有徐阶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平时他都让他在书房里攻读四书五经,根本就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场面,再说了,他虽然有一身的武艺,但他却半点都没有传授给他的儿子,一来怕耽误了儿子读书,二来他自己也对练武之人有点看不起,虽说他自身就是一个练武之人,但那是过去,现在他是朝廷堂堂的一方知府。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他呢一直也让徐阶学武。所以徐阶是一个完全不会武功的读书人。

就在徐飞犹豫之际,俯下的各路江湖豪杰和官场同仁众口一致的要求见见徐府的少爷——徐阶。这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感觉,徐飞望了望俯下黑压压的江湖豪杰,只得咬咬牙:“李管家,到后堂去把少爷请到外面来,让他出来见见各位英雄豪杰,让各路英雄豪杰好好瞧瞧。”

“这……不太好吧……老爷?少爷他没见过那么大的世面,而且这儿都是一些江湖上的草莽,要是一旦乱起来,那可就不好了,少爷还那么小,我看还是算……算……了……吧”。回话的是徐府的管家李福,他在徐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对徐家忠心耿耿,没有半点的私心,而徐家也一直没有将他当做外人看,一直都是将他看做自家人,他今年五十多岁了,从十年前,他就负责少爷的生活起居,可以说徐阶是他一手带大的,所以他对徐阶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所幸徐阶也一直没有将他当成吓人来看,而是亲切的喊着他李爷。这个也许是他在徐府最大的安慰。

“去吧,今天那么多的客人,不到场说不过去,待会儿他出来的时候,你多多照看一下就是了,去吧,福伯”!“是老爷!”说完李福转身去了后堂。

不一会儿,李福带着一个少年模样的男子出来了,他就是徐阶。他身材矮小,但皮肤白皙,容貌端庄,聪慧机敏,一双黑色的眼神飘忽不定,显然是一个轻易不外露之人。在徐阶出来的那一刻,那个密宗的高手也一直大量着徐阶,他将徐阶从头到尾的看了一边,几乎连背后的头发也没有放过,这些自然逃不过徐飞的那双老奸巨猾的眼神,他很早就注意到了那个密宗高手,今天来到府上的目的就是为了他的儿子徐阶,多年的官场经验让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习惯,虽然他知道此人也许会对他的儿子不利,但他还是将自己的儿子给叫出来了,为的是让对手先路出一点蛛丝马迹来,那样他就办法对付他了。而他看了那人很久,就是没有看出他的到来有何目的,所以他才将自己的儿子叫了出来,为的对付他。果然徐飞观察到,自从他儿子出来以后,那人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他的儿子,而且是一边看还一边抚着那一截山羊胡须。似乎对他的儿子很满意,这让徐飞很是不解,所以他从儿子出来的那一刻起,他的眼神也就没有离开过那人。虽说他到现在还不知道此人的来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人八成是冲着自己的儿子来的。所以他对此人是格外的留意。

但他看了此人很久,就是看不出此人是谁,要知道一般江湖上成名的英雄人物徐飞虽说不能全部认识,但也知道过八九不离十,但此刻这个人的身份,他是一点也摸不着头绪。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多加注意此人,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出事。好在这样的需要注意的人没有几个要是来上过十个八个的,那徐飞就头痛了。

你到这人是谁?说起这人的来头,那可就大了。他姓梁名汝元,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他是正德年间大名鼎鼎王阳明的债传弟子弟子。据说在他早年的时候他和当时一般读书人一样,走的是科举道路,以后才跟颜山农学“心斋(王艮)立本之旨”,成为泰州学派的再传弟子,此后改姓为何,名为心瘾。致力于在江南一带发扬为师王阳明的学说。他一边发扬着为师的学说,一边习练了密宗的密宗武学,为的好在江南一带行走,现在他已经俨然是江南一带“心学”的领袖。这心学来源自何心瘾的师傅王阳明。说起这王阳明,整个大明朝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真个的是大明鼎鼎。连东岛的扶桑国也知道他。此人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大明朝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这人的名头可谓不可不响。他的真名叫王守仁,字伯安,曾因被正德皇帝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境内)而结庐阳明洞,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告诉他人,改名为王守仁,他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道教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此后他常常在各地和道士讨论养生的问题。

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二十八岁礼部会试时,他考试出色,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王阳明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着名的“守仁格竹”。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者,就是宁王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同时使用反间计,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七月,宁王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对外号称三十万。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由于先前进行大量宣传工作,谎称有大量军队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敌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赤壁之战,放火烧船。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自杀。宁王的大船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时间。王守仁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后来,明武宗以“威武大将军朱寿”之化名出征,宦官有意释放宁王,让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借此讨好皇上。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最后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这一次正德皇帝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还特意的命人在京城的石碑上刻下了《记功碑》用以表彰他的这次的丰功伟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