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汉牧天下 > 汉牧天下最新目录

第396章 安北之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月中旬,李戬终于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长安。

一回到府中,先是抱起快两岁的儿子逗弄一番,惹得他哇哇大哭后,便迫不及待的拉着贺兰云萝,前往房中聊聊人生。

第二日,李戬便召集所有留在长安的高层官员,商议处置新近收复的大片疆域。

面对突然间多出的近千里方圆疆土,众人一时间也感到十分棘手。其原因便在于土地辽阔,而治下人口却没有那么多,可以用于迁徙安置。

如今征北军治下的百姓,只有两百多万人。绝大部分都聚集在关中之地,此乃根基所在,不可动摇。

至于上郡,宁夏郡等地,正处于大开发当中,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口,亦不可轻动。

而新得的北方之地,经过这几年的征战厮杀,此地人口已经所剩无几。待到征北军拿下此地,期间收服的附属部族,再加上俘获的数万铁弗部众,整个北方竟然只剩十余万人,锐减一半之多。

人口不足,则钱粮难聚,统治无力。驻守北境的驻军供应补给,便无法依托周边来解决。漫长的补给线,将给征北军带来沉重的负担。

更让人担忧的是,塞外还有一个可怕的强敌,一旦爆发大战,仅靠一万驻军是远远不够的。

关中据此千里之遥,根本就鞭长莫及。唯有征召周边各地兵源,方能迅速增援,填补战力,以待后援。

故而,想要让北方之地长治久安,迁徙人口是唯一的选择。

“主上,属下以为,或可从各地按照一定比例,抽调部分人口,迁徙北上。如此一来,便不会影响各地人口稳定,又能充实北方人口。“

李戬闻言,不由微微点头,颇为赞同秦无害的建言,此虽非上策,却胜在稳妥。

“主上,秦大人所言,属下以为有两弊。”这时,张崇霍然起身,“其一,治标不治本,整个关内人口仅有两百万,如今各地皆有人力不足之患,所分又能几何?最多只能三十抽其一,亦不过五万人之多,于广阔的北方,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其二,百姓皆念故土,岂肯背井离乡?若是强制驱离,必然生怨。一旦乱起,北方如何能稳?”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点头认同。关中经历匈奴之乱后,人口大减,东部三郡可谓百废待兴。

更何况,经过众人的努力,百姓虽说不能衣食无忧,但也已经安置妥当,有房有地,正是重新开始之时,谁还愿意迁往更加苦寒的北方去?

秦无害微微瞥了眼张崇,沉声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是事事顾忌,岂能成事?况且北方并不是处处苦寒,昔年秦汉设朔方,九原等郡,滋生人口数十万,时人称之为新秦中。那些百姓去后,未必不如往昔。“

“至于关中人口不足,我自然知晓其中的难处。可北方之地乃我关中屏障,不可不用心向我征北军的关中之民。即便只能抽调十万人口,亦可为北方根基。再从周边州郡招揽流民,作为补充,假以时日,北方必然能够繁盛起来。“

秦无害的话,同样让众人觉得在理。北方初得,民心未附,单单依靠征北军震慑不臣,是远远不够的。

迁徙关中之民北上,则可改变胡汉人口比例,从而提高征北军在当地的统治能力。时间一长,北方胡部经过汉人的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便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李戬同样在深思,该采任种办法,才能实现北方的稳定。听完两人的建言,当即说道:“无害所言,不无道理。然关中百姓的利益,同样不能忽视。可先招募自愿北上迁居之民,给予更大的惠政,以吸引百姓主动迁徙。”

“另外,加大对司州,荆州,以及秦州等地流民的招揽力度,用于填补北方人口不足之患。“

”主上,若是如此,只怕耗时日长,方能见效啊?”秦无害闻言,当即皱起眉头,沉声说道。

李戬无奈道:”北方短时间内,尚无外患,或可徐徐图之,不必操之过急。“

说完了人口问题,众人转而开始讨论针对北方之地的管理。

有上郡,宁夏郡等地的前例可借鉴,对于北方的治理,并无多大的问题。

众人商议之后,一致议定,将北方之地,分为两郡,自贺兰郡以北到阴山高阙塞,重设朔方郡,下辖广牧县,沃野县,肆卢县;

上郡以北至阴山东段,设为五原郡,下辖临沃县,五原县,河阴县。

这几个县基本都毗邻黄河两岸,将作为今后汉民迁徙之地。至于散布于河南各地的胡族,则依照前例,拆分部众,跑马圈地,将各个部族限定在各自划定的草场之中。

鉴于汉胡有别,短时间难以融合,这些胡族,将直接交由郡守负责管理。

至于残余的八千新附胡兵,则需经过一番裁汰,保留五千精壮,全部交由镇守高阙塞的屠鸠统领。

此战之后,屠鸠所领的玄武军,将移驻高阙塞。而其原本驻地,则交由贺兰宣镇守,下辖贺兰军以及熊罴军,共计一万二千兵马。

贺兰宣因夺取高阙塞有功,晋升为骁骑将军,四品武官,仅在五位镇守大将之下。

同时,在甄选两郡六县县官人选之时,李戬力排众议,决定启用去年科举进士。

这十名新科进士,将被任命为六县县令,以及专门管理胡族的典牧令。

之所以如此仓促的将这些新人,推上台前,各主一方,李戬其实有两层心思。

一来,是想借此看一看,这些所谓的新科进士的才能,是否名副其实。毕竟科举对于这个世界,还是一个新事物。李戬也是在摸索之中,能否从中获得有用之才,还是个未知数。

二来,也是为了进一步收拢人心,提升科举的重要性。他想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只要勤学苦读,将来参加科举,便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然,这十位进士,既然被李戬立为榜样,自然不可能任其自然,放任不管。

在其身边,特意提拔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干吏,充为属掾。只要不是太过愚笨或者刚愎自用,有这些人的辅佐,稳定北方问题不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