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汉末有武名吕布 > 汉末有武名吕布最新目录

第396章 曹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吕璟在陈留稳定了之后,便回到了晋阳。他举荐当初司徒王允之侄王凌来镇守陈留。王凌是王家的代表人物,这是世家对新生的赵帝国的试探,吕璟选择了接纳。

这个时代,摒弃世家并不现实,毕竟在人才输出的质量来看,世家属当代第一。他想的很多,开始尝试提拔一些世家,这样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便是在赵国还在为百年之计而计算的时候,同样新生的魏国,却有了一阵风雨飘摇的气息。

接连兵败,无奈迁都,重臣被俘,家国不稳。

这位年轻的皇帝在不断失败的阴影中,开始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他不仅没有想着去励精图治,操练兵戈。反而在新都上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选天下巧匠三万余人,民夫三十余万,不分昼夜而造。民力疲困,怨声不绝。

他实在是太累了,西边有强敌,南面也不安份。而这个年轻的国主决定利用一国来满足私欲。他看不到一统天下的希望,但若是保持现在的生活却也算不错。

于是魏国的民力开始一点点的被榨干。

曹睿又降旨起土木于芳林园,使公卿皆负土树木于其中。这道旨意在朝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和赵国不同,曹魏的上层官员大多以是世家和儒生为主。诸子百家在混乱的二十年间并没有博得魏国主人的信任,只有几个不高不低的位置,备受排挤。

而世家和儒生最重颜面,让他们和木匠一样搬运木头,那岂不是和要命一样么。

曹睿不这么认为,他心中正有怨气要发泄在这些公卿上。接连不断的兵败,皇权受到的约束,政令的不通达等,他觉得正是这些公卿,才葬送了他一腔热血的抱负。

他想过改变这个国家,但是他没有自己人,便是宦官和本族人都已经不值得信任。唯一喜爱的邓艾正在西边和王凌对峙。所以,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还增加存在感。

“伏自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欲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况作无益之物乎?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也。今又使负木担土,沾体涂足,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无谓也。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忠无礼,国何以立?臣知言出必死;而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秉笔流涕,心与世辞。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不胜战忄栗待命之至!”

上谏的人叫做董寻,是魏国的司徒,其言辞恳切,条理明晰,让曹睿不由一阵恼火。

他大怒:“董寻不怕死耶!”

曹睿把董寻贬为庶人,用来镇压言论。正遇太子舍人张茂同样劝谏,他直接下命斩之。其无理至此,让曹睿心中不由感到爽快。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存在的方式。

曹睿问扶风人马钧:“朕建高台峻阁,欲与神仙往来,以求长生不老之方。”

马钧是工匠出身的官员,又有口吃的毛病。他不会劝年轻的国主不要想这么不切实际的事,因为这不是他能做的。他现在要做的事只是揣摩圣意,讨好皇帝就行了。

他想了想,说:“汉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国最久,寿算极高,盖因服天上日精月华之气也:尝于长安宫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铜人,手捧一盘,名曰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浆,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

那么问题来了,长安宫在长安,这是赵国的地盘。

曹睿却下决断,说:“朕可联系赵国,购买铜人,移置芳林园中。”

魏国国主要买赵国铜人来建宫殿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而让众人惊讶的是,赵国方面对魏国的举动并没有什么意见,长安宫是已经废弃已久的宫殿,这点小事,答应了也无伤大雅。

不过拆除铜人的工艺颇为复杂,在曹睿的强烈干预和交涉下,他竟是让马钧从魏国土地一万民夫入长安,拆除铜人后带回来。对这种浪费民力的事情,很快遭到了朝堂的强烈反对。但曹睿便是这么固执。

他甚至为此杀了好几个人。

铜人的拆除工作在赵国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除了在拆除的时候铜柱压死了一千余人之外,就没有什么意外发生。赵国对此的兴致不大,毕竟压死的是魏国人。魏国国主对此也不关注,毕竟压死的只是民夫。

马钧带回来铜人和承露盘,曹睿大悦。少傅杨阜上表谏说:“臣闻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敝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以桀、纣、楚、秦为深诫。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臣虽驽怯,敢忘诤臣之义?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

曹睿不听,只是催促马钧建造高台,安置铜人、承露盘。又降旨广选天下美女,入芳林园中。

然而,他沉迷大兴土木和美色的游戏,就要在此告一段落了。

辽东公孙渊反了。

公孙渊自号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建宫殿,立官职,兴兵入寇,摇动北方。

却是说公孙渊,乃是公孙康之子。曹操追袁尚,便是公孙康献上袁尚兄弟的头颅。所以曹操封了公孙康为襄平侯。公孙康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晃,幼子公孙渊,两个儿子都年幼,公孙康死后,是由他的弟弟公孙恭继任。

公孙渊文武兼备,性刚好斗,夺了公孙恭的位置。曹睿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此前孙权曾经联系公孙渊攻打魏国。然而公孙渊却斩了使者选择与魏国交好。于是,曹睿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而这些年来魏国的屡战屡败,却是让公孙渊泛起心思。

他自封燕王,副将贾范和参军伦直上谏言说不可,被他抓起来,同斩于市。公孙渊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杀奔中原来。

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大惊,当即召群臣计议。尽管他有自暴自弃的嫌疑,但是公孙渊这一反,却是让他惊醒了。

他的一切都是依托于整个魏国。若魏国倾覆,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曹睿醒了,醒的算是比较及时,从这个方面说,公孙渊反的恰到好处。

而曹魏的重臣也极有默契的放下和曹睿的嫌隙,决定先破公孙渊。

只道是镇西将军诸葛诞出列,说:“臣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

“卿兵少路远,恐难收复。”

“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陛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