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幼儿老师闯异界 > 幼儿老师闯异界最新目录

第139章 联军提前夜袭...北线有五千蒙古军...你怎么知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使女为了献殷勤,拿灯笼的心思很重,那灯笼直着端了过来,林夕扑了过去,两个亲卫也扑了过去,使女惊吓了,灯笼就要落地,林夕双手捧住灯笼,因为用力过猛,整个人挺不住,接着滚了出去,几个人连忙要去扶林夕,林夕看到,喊道:“都别动!”

两三息之后,林夕慢慢站起来,摸了摸鼻子流出来的血,然后安安静静地说:“各位,都不要乱动,这个罐子里面还有整整一罐子,若是大意了,咱们也许今天就交代在这里了。”

林夕对宋庆说:“盖上上桑皮纸,再拿粗布盖上,上面再万万不可以用丝绸9有,绝对不可以靠近灯笼、火焰、蜡烛、灯头。”

宋庆也慎重起来,非常细心地把桑皮纸给封上了。接着把东西交给助手。

这是外面传来连片爆炸之声,炜杰师傅侧耳听了听说:“地雷阵,这是二道岗那边”

接着,又传来宏大悠长的单个爆破之声,涂熙才也开腔道:“定向地雷,六枚,他们向两翼摸过去了。”

众人撩开帘子,从鹰嘴岩看下去,地雷爆炸以后,往往点燃了火油桶,由于火油存在木桶或者陶罐里面,所以来兵鼻子不会闻到很多的气味,实际上军营里面,有余大小便的原因,还有牲畜,往往臭气熏天,若非火油泼了,否则很难知道。

这给爆炸后抛掷点燃火油带来了特别的机会,每爆炸一颗地雷,喷射的火油点燃地地方,很多士兵就被燃烧的火油点燃衣衫,点燃的人奔逃四散,随着两侧定向地雷被拌发,左右翼的突击骑兵和弓箭手也被炸开。

火油散开以后,所有火光所波及的地方,都能看到蒙元服色和宋军服色的士兵。

涂熙才举着望远镜:“我军右翼现在能看到的,至少一个骑兵千人队突防,进入了二道线,宋军叛军可能有两股,隔着蒙元骑兵的队伍,不过人数也只会有两三个千人队,看来还是个试探性进攻。”

炜杰师傅也说:“他们中军使用的都是宋兵叛军,也许有两三千人,很大可能是南大仓,他们充当的是先锋吗?”

接着,冲锋的势头重新被军官所控制,向二道线深处突破,突然又停滞了,接着很快,火把大量的举了起来,阵型越发明显,涂熙才惊讶地说:“两万人,他们竟然这么黑的天,来了两万人?”

声音隐隐含着焦虑。

杨部长的手紧紧抓住了林夕:“上人,可不要损失太大呀。”

这时候,肖兵随着一个传令兵过来了,传令兵行礼道:

“报,三道线和热气球探查,现在前线指挥部认为,约有一千蒙古骑兵,将尽两万宋军叛军,分四路进攻西大营。

二道线只有五百颗地雷,方才估计杀伤四五百,二道线中段有一片竹刺陷阱,不过因为咱们二道线没有兵,可能只有零星的死伤。

现在敌兵有一路大约五千人,迂回走北线,意图不明。

还有,咱们三道线不足一千人,没有可能抵挡得住。

前线指挥部请示,是否可以使用热气球发射火夜叉和百步烧天。”

炜杰师傅连忙说:“今上,元帅,敌兵来袭太多,我觉得他们或许提前进攻了,我们首先必须守住鹰嘴岩,如果狠狠打击今日来犯之敌,明天也许他们要重整旗鼓,我们还是能够得到半日喘息。”

涂熙才问:“方才前线指挥部说只有一千蒙古骑兵,但是我们见到约莫两千骑兵,这是怎们回事?”

肖兵这时候接口道:“启禀元帅,前敌戎久指挥说,恐怕今上问起这个事情,特意交代,只有千把蒙古服色的骑兵是蒙古脸,其余的有穿着蒙古袍子的,其实是汉军。”

炜杰说:“蒙古也有汉军呀。”

肖兵说:“戎久指挥说,蒙古汉军跟蒙古人久了,穿袍子的样子虽然跟蒙古兵不一样,也大差不差,而宋兵叛军新附蒙古兵的穿袍子,样子一下子学不像。”

炜杰说:“如果有宋兵叛军冒充蒙古兵,会不会也有蒙古兵冒充宋军,向北的那一路在哪里?”

这时候一个参军连忙拿起通话器,接通了热气球上的了望哨:“二号球,刚才前线指挥部说有有一路大约五千人向北线迂回,他们有什么动作?”

很快,二号球的通话器响了起来:“回报,那一路动作很隐蔽,我们看不特别清楚。”

炜杰拿过通话器:“我是袁炜杰,你们怎们知道他们有五千人?”

二号球说:“他们防着地面的侦探,但是并不知道我们在空中可以看到地面看不到的东西,他们用的是围着上下左右和上面的气死风灯,那个灯应该距离地面很近,好照着他们脚下,跟他们平着的地方,应该是看不见,因为前面的兵会挡住灯光。

但是他们的灯太多了,我们在上面隐隐约约是能够看见的,那是很大一个长条的方阵。

只要把眼睛向上抬一抬,就能够看到一个隐隐约约的灰蒙蒙的色块块。”

。。。。。。

【注:二号热气球从天空向下看,因为蒙古兵使用夜行专用的地面灯笼,远处看仍然是很难被看清楚的,但是人体的眼睛里面有两种视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夜间活动的动物(如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以视杆细胞为主,而昼间活动的动物(如鸡、松鼠等)则以视锥细胞为主。

但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则两者兼而有之。

视杆细胞在光线较暗时活动,有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细的空间分辨,且不参与色觉。

在较明亮的环境中以视锥细胞为主,它能提供色觉以及精细视觉。

这是视觉二元理论的核心。

在人的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约有600~800万个,视杆细胞总数达1亿以上。它们似以镶嵌的形式分布在视网膜中;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视网膜黄斑部位的中央凹区,几乎只有视锥细胞。

这一区域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视锐度,也叫视力)。

它还有良好的色觉,对于视觉最为重要。

中央凹以外区域,两种细胞兼有,离中央凹越远视杆细胞越多,视锥细胞则越少。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由于没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点。由两种光感受器的视觉生理特性及分布特点可知,观察颜色主要利用眼球视网膜的中央区,也就是视场要小一些。因为当视场过大眼球侧视时,先是红、绿感觉消失,只能看到黄蓝色;再往外侧视,黄蓝色感觉也会消失成为全色盲区,这时对颜色的判断会发生错误。

了望兵都是眼里特别好的士兵,但是因为这时候仍然是黑夜为主,星光对视觉的影响非常微弱,地面蒙古兵军阵发出的亮光整体上很暗淡,所以他们用眼睛正对观察的时候,因为亮度不足以引起视锥细胞的色觉,因此好的了望兵会将眼睛望向别处,让打算观察的地方落在视网膜四周,一般是向上看或者向下看。大多数是向上看,这样目标区域的图像会更多落到视杆细胞较多的区域,这种区域,能够看到更低的亮度,但是无法无法感觉到色彩和细节。

了望兵说灰蒙蒙的色块块表述其实是不正确的,但是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习惯造成的,因为已经准确地判断出——灰蒙蒙——这就是灰度视觉,色块块本质是说——不同于旁边灰度的亮度块,但是这个失误对于交流来说,并不造成困难。

事实上,几个统领反而因为听到这个了望兵的话,而明白蒙古兵行动的特定细节!】

。。。。。。

林夕问:“那么,咱们的北线有什么?”

涂熙才说:“这就是令人奇怪的地方,北线什么也没有,那里有一片小沼泽和破碎岩石,稀疏的灌木。”

炜杰想了一会,还有些拿不准:

“他们如果攻破北线近防区,是不是就可以突破咱们取水区?”

涂熙才说:

“好笑,那里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超过***,而且还是浅水井,出水量很是有限。那个区域,咱们近防区的防线也比防线外要高出一丈多,他们仰面攻击,那不是找死吗。

不扔下一千人,都不一定能到岩石下面。

就算是到了岩石下面,再要想攻击一线天,还要留在那里取水,留下一千还是两千人,那还不是看咱们的兴趣呀。”

杨部长悄悄问林夕:“上人,是不是他们真的傻了。”

林夕刮了刮杨部长的鼻子:“小看敌人,迟早会翻船的。”

肖兵也说:“也许他们摄于今上的威压,出了昏招呢!”

炜杰说:“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杨部长佯装拍了一下肖兵:“今上刚刚教过你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上人的上人说过的呢。可不敢巧言媚上,今上乃是神人,不喜欢这种心机。”

肖兵垂头丧气:“娘,我错了。”

炜杰说:“额,倒也是好心,说不定,他们真的是昏招呢。”

这时候,宋熬兴突然说:“启禀今上,肖亲随说的,也不一定错。”

杨部长连忙说:“宋院正,可不能惯着肖兵。”

宋敖兴拱了拱手:

“不敢,其实,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蒙古兵受了宋军叛军的蛊惑,认为他们摸清了我军的虚实,只有一线天的水井,支撑了咱们士兵的饮水。

若是攻陷了一线天,他们并不一定需要占领一线天,他们只需要在一线天的水井投毒,让我们的人在几天内吃不到干净的水,几天强攻和围困,一般的大军,不战自溃。”

杨部长说:“这有什么不同吗?”

宋庆说:

“当然有,蒙古兵和宋军叛军人数几十百于我。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就是说,如果兵力实力十倍于敌,采取不主动出击而是围困敌人或敌城的方法,因为实力相差悬殊,所以只要注意得当,被困方根本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也很难做到在局部区域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也就成为死敌。

而围困敌人就能够减少攻坚导致的大消耗,巨大实力的差距能够形成压倒性的态势,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反之则害矣,例如官渡之战,袁绍舍弃十则围之,采取毕其功于一役,最后被那曹操找到粮仓,粮草被焚,最终惨败。

当初西楚霸王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最终自刎乌江。

同样是西楚霸王,鸿门宴的时候,楚军将要攻取关中,到达函谷关,有刘邦的军队把守,不能进入,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项羽要刘邦来说清楚,刘邦只能通过行贿等手段逃过一劫。

这都说明,兵力巨大的时候,需要铁了心围死弱者,不能心慈手软。”

杨部长听着累着了,支吾了一下,求援地看向林夕,林夕对着宋敖兴努努嘴,杨部长又看向宋敖兴,宋敖兴狠狠瞪了宋庆一眼:

“杨部长,这里面,或许是有一个状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