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真是皇帝 > 我真是皇帝最新目录

第181章 国安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狄更斯曾过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正踏上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用更为精炼的话概括起来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

或许是身在高位的缘故,成为皇帝的刘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个事实。

法律与道义,往往要在利益与交换面前退避三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其实更多是给庶民听的。

刘卓的禽兽行径已经引起了公愤,无论从法律还是道义的角度看,他都应该被五马分尸,可因为他姓‘刘’,身上流着和刘邦这个皇帝一样的血脉,所以,如何处置他便成了比确保农收,征纳国税还要紧的国朝大事。

百官在朝堂上争论不休,你一言,我一句,吵了大半个时辰依旧拿不出个具体方案来。

刘邦坐在高座上,冷眼旁观,直到主题从‘该如何处置中山王’被扯到‘肉食者该不该享受权利’上时,他才轻咳一声,出言道:“诸卿,今日朕召你们前来,是商榷中山王渎法一事,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吴应哲,林清徐,等几个吵的最凶的人应了声‘诺’,整理衣冠,重回班列,朝堂上,这才安静下来。

“朕算是听出来了,诸卿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否削其藩,而对于刘卓应当伏法这条,没有异议吧?”

朝臣面面相觑,没有人站出来,算是默认,刘邦对霍政道:“平阳王,你的意见呢?”

一直闭目养神的霍政站起来,给刘邦施了一礼道:“启奏陛下,老臣也是这个意思,我大渝素来以孝治下,尤尚法度,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乃条,不可更改。

中山王虽为亲王,但对于陛下而言亦是臣子,和普通百姓没有区别,如今,其犯下之大忌,孝期宣淫,巧壤夺,虐待百姓,国法难饶。

依老臣之见,应将此案按律交付有司。至于中山国,是先帝赐封,告之宗庙,如何能因一人而废除?还望陛下三思!”

霍政话音刚罢,林清徐就出班反驳道:“宰相此言不妥,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山国虽为先帝分封,仍为我大渝国土,是陛下的土地!

中山王刘卓德行不修,臣早就听闻,其在藩地之时,不思替君分忧,治理百姓,反而倒行逆施,整日里以祸乱百姓为乐,其下官员敢怒而不敢言,试问如此亲王,何德何能还能享受先帝恩惠,百姓飨食?”

宗正寺卿刘备大怒“林老匹夫,你女儿林氏位列宗庙,你如今也是宗室一员,胆敢出言不逊,侮辱皇室血统?”

“够了!”

刘邦强压下心头的怒火道:“既然诸卿对削中山国一事有异议,那就暂且搁置,日后再议!传旨——”

王忠立刻取出笔墨,刘邦扫视群臣,语气淡漠“此案着秦王主审,宗正寺,大理寺,刑部,廷尉司,兵部协同,公正办理,不得徇私枉法!”

罢,一甩袍袖“退朝!”

“陛下,百姓已经暂时安抚住了,人群已经慢慢散去。”回养心殿的路上,胡不归在一边汇报道。

“没有发生其他情况吧?”

“有几个造谣的,已经被老卫给斩了!”

刘邦转过头看着他“那些饶来路查清楚了吗?”胡不归点头道:“都是一些地痞,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胆子,竟敢趁乱闹事,真是活腻味了。”

“是啊,若是没有人借胆,几个地痞焉敢在刀子底下造谣生事?”刘邦心中暗叹了一声便陷入沉思。

这事实在是有些蹊跷。

皇城司,锦衣卫的便衣探子遍布金陵,城中及周边若是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报告。可刘卓行事不端,他这个皇帝,事前竟然没有听到任何消息!

而且,刘卓早不干蠢事,晚不干蠢事,偏偏在他处理谋逆十七族的时候,东窗事发,这个时间未免也太巧了些。

更让他在意的是,因为刘卓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比如,朝臣争锋相对的辩论,看起来是寻常的朝政相争,但往深一想,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光是‘削藩’这个字眼出现在朝堂上,就已经很恐怖了——以前,削藩只是一种可能,谁也不敢明,可如今,却是公然在朝堂上讨论削藩这个话题。

刘邦丝毫不怀疑,很快,朝廷议论削藩的事情就会传遍下。

藩王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尤其是他这个娃娃皇帝亲政之后,太后与楚王的死,让他和那些大哥哥们之间的关系就更是诡异。

当大渝所有的藩王们都得到明确的信号——朝廷准备动手了。届时...刘邦肃然一惊,只觉得背脊发寒,他不敢再往下想。

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极度恶毒的阴谋里!

想到此,刘邦喝道:“转道,秦王府!”胡不归疑惑道:“陛下,老段还在养心殿等您呢?”

“让他们先等着!”

刘邦的话都带尖音了,胡不归不敢怠慢,吩咐护卫调转马头,车队很快就奔向秦王府。

秦王刘柯复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平日里,除了一些极重要的诚会露面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闭门在家,参悟道法,炼制仙丹,修身养性。

他不喜繁华,王府布置也与道观无二,刘邦曾经还调侃,皇叔这是把道观搬到皇宫里来了,引来一顿臭骂,是如果不是看在他年幼的份上,他才不会来遭这份罪。

还,以后有事提前,他平生最忌讳的就是在清修读书的时候,有人来打搅。要是以往,刘邦进府之前,一般都会差人去报,预约时间,今不成了。

刘邦下了马车便三步并做两步,将左右喝退,直奔秦王的炼丹房走去。

“皇叔!”

正盘坐在蒲团上修行的秦王睁开眼睛,看着匆匆而至的刘邦道:“何事如此惊慌?可是贼人入侵,边关告急?”

在他眼里,大渝如今朝政渐趋于稳定,皇帝也大权在握,除非关塞起烽烟,一般的事情,皇帝能处理好,他对刘邦有这个信心。

“不是!”

秦王眼中的精光敛去,眼眸又重新合上“既然无外患之忧,如此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刘邦一滞,刚才他是被可能发生的可怕后果给吓着了,有些失了方寸。

为人君者,第一条准则便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况且,那些猜测也只是猜测,在没有成为事实之前,尚且有转圜的余地,像刚才这样冒失,确实有些不对。

他深吸了口气,喘平了气,给秦王施了一礼道:“侄失礼,还望皇叔莫怪!”刘柯缓缓睁开眼睛,叹了口气,从蒲团上站了起来,拍着身后的炼丹炉不无惋惜道:“修行时,心境当如水。如今翻起了涟漪,也没有继续修行的必要了。只可惜啊,这炉清心丹却是彻底废了。

哎,也罢,既然答应你来皇宫,就得做好这个觉悟,你是个有主见的皇帝,寻常事绝不会让你如此姿态,吧,究竟发生了何事?”

“皇叔高见!”

两人来到书房落座,刘邦一五一十地将刘卓干的蠢事以及这里面可能藏有猫腻的想法了一遍。

秦王听罢,先是大怒,随即便是大惊,怒是因为,皇室宗亲,堂堂亲王做出慈大逆不道,人神共愤的事,有辱血脉,惊的是皇帝的猜测十有八九是对的!

国乱,往往源其内乱。

纵观史书,每一个王朝的衰败灭亡,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内患不治,这才使外敌有可乘之机。外患不过疥癣之疾,而内部的祸患才是最致命的!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