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1127章疯狂的狗奴国
一以挡十,以十三阵亡的代价,杀死狗奴国四万余军队,阵亡比率一比一千,这也太吓人了。这意味着魏国这一万余军队不仅可以轻易打败狗奴国,甚至可以超越传说中的秦汉军队了。
“这该如何是好?”
魏国对于邢马台国女王的反应,直接忽视了。一队一队的狗奴国俘虏被牛皮绳捆绑着,押向港口,他们将被塞进运输船,送向镇远(吕宋)岛,魏国在镇远岛发现了不少矿山资源,但是由于当时土着几乎绝迹,魏国又没有那么多宝贵的人力资源用来挖矿,只好用奴隶了,特别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战俘,则是最佳奴隶理想人选。魏国原本一名土着奴隶只可以卖三万钱,但是随着人力资源缺口越来越大,奴隶价格也水涨船高。此时一名青壮战俘都可以卖到十万钱了,涨了三倍多。
或许有人会说倭人桀骜不驯,野性难服?对于魏国商人来说,这都不是问题。经过十数年的对外殖民,魏国商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殖民经验,对于奴隶管理更不在话下。这些商人会在奴隶中选出比较凶狠的人来当奴隶的头目。当然要想让马儿跑,必须让马儿吃草的道理魏国人商贾还是懂得的。那些凶狠的奴隶被挑出来之后,魏国商贾就会不断的对这些奴隶头目好处,让他们忠心耿耿的办事。
得到好处的奴隶头头们,绝对不会对任何一个惜日的袍泽好过的,这种现象在倭人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还没有正式登上船只,被魏国军队临时挑出来的狗奴国战俘头目就开始履行职责了。魏国在战场上缴获的劣质刀剑,魏国军队肯定是看不上眼的,不过放在战俘头目手中还可以发挥余热。
每一个战俘头目都是曾经的下层武士,他们陡然成为了“统治”阶级,就对惜日的上司和袍泽露出獠牙,正是因为这种残酷的迫害同袍的行为,可以获得魏国军队的认可,同时也绝了他们成为奴隶同一个阵营的资格。要问这些狗奴国战俘最恨谁,绝对不是魏国人,而是这些刚刚被挑选出来的奴隶头目。
倭国是一个岛国,四周的海洋让他们避免了被外来敌人入侵,当然倭国人可以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然而,倭国的文明进程却非常慢。无论倭国历史如何粉饰,但是日本战国时代,却比中国晚了两千多年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日本成为统一的国家也非常晚,历史上真正统一的日本的德川家康现在还是分子状态。魏国自然没有心情去扶持一个统一的倭国,相对落后和贫穷的倭国才最符合魏国的利益。
此时倭国对马郡太守岩田岗福应该是这场战争中震撼最大的人了,这场战争让岩田岗福对邢马台国最后一丝情感也烟消云散了。他决定抱紧魏国的大腿,他的便宜女婿祖彦的大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对马王,岩田岗福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三四万人口小部落的首领,财富虽然有点,但是这点财富在祖彦眼中,肯定算不上什么。他就打消了向祖彦送礼的心思,可是除了送礼,岩田岗福还可以送女儿。
岩田岗福有七个女儿,除了三个已经嫁人了,岩田阳子已经送给祖彦了,他还有三个女儿,其中最小的才四岁,肯定拿不出手,不过非常禽兽的岩田岗福把他十三岁的五女儿和和十一岁的六女儿也打包送给了祖彦,更加禽兽的是祖彦居然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就在魏国完胜狗奴国的消息传开之后,整个邢马台国都陷入了欢腾的海洋,没有办法,狗奴国压着邢马台国打了足足一百六七十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与狗奴国有血海深仇,现在惜日的宿敌被魏国一仗干翻,直接打出屎了,邢马台国人没有理由不兴奋。
现在好了,强大的狗奴国已经不再是邢马台国的威胁了,毕竟长达一百六七十年的战争也把狗奴国的潜力发掘得差不多了,这十万军队几乎是狗奴国过半的男丁,失去这十万军队狗奴国可以改名称为寡妇集中营了。
消息越传越广终于传到了难波(今大阪),在这个时候倭国并没有正式统一,所谓的“仁德天皇”其实也就是一个稍大一点的部落首领,由于难波河内淡水湖退化,仁德率领部众修建了难波堤,把难波改造成了适合耕作的土地,此时仁德率领的部落开始富裕起来,进而修建了高津宫,让难波成为了此时整个日本最富饶的地区。
四月的难波,温暖的气息如约而止,这是寻常的一天。仁德倒是亲力亲为,率领部众插秧种稻。庞大难波水田到处都是劳作的农人。此时的仁德已经一零九岁(仁德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怪物,他活了一百四十三岁,当了八十七的天皇),作为一个百岁高龄的老人,他下田作业其实也是作作样子,还没有把手中的秧苗插完,就冲身边的侍从道:“老了,不中用了!”
身边的侍从赶紧上前用清手为他洗手洗脚,然后踩奴隶登上了一辆宽大的牛车。
坐在牛车的仁德人模狗样的冲稻田里的农人招手示意亲和,田野里、道路边甚至水田里到处跪着头也不敢抬的农人。望着田野间的鸡鸭还有茅舍里的猪、羊,仁德高呼道:“朕的国度才是天下最富饶,最繁荣的人间乐土。”
如果是田里劳作的农人听到这话,肯定会嗤之以鼻“屁的人间乐土,亩产六七斗稻子,整个部落中每年收成的稻子足有十三万七千多石,听上去是不少,可是如果分摊在十六七万部众人身上,每个人只有区区八斗。八斗粮食吃一个月还凑合,如果这是一年的粮食食用量,那绝对是超级巨坑。
当然仁德天皇是不会在意农人的想法的,反正这些稻子也不会给农人一粒,农人都是贱民,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是贱民吃的东西,这些大米都是供应给难波贵族和武士阶层,树皮和草根才是农人的食物来源。
仁德兴致勃勃的从田地的巡视回来,就开始寻常的酒宴,招待大臣娱乐。
看着太宰眉头皱起,仁德不由的出声问道:“卿有心事?”
太宰赶紧跪拜道:“陛下,臣走神了死罪!”
仁德笑道“太宰平素国事烦忧,日夜操劳,偶尔走神也是情理之中。朕赎卿无罪,饮胜!”
“饮胜!”
满堂高官贵胄纷纷举杯。不久之后满堂高官贵胄就醉了,开始了无遮拦大会。
太宰道:“陛下,臣听闻狗奴国大败,十万大军一战尽没。”
“败得好,败得好!”仁德哈哈大笑道:“朕自继位以来,狗奴国向来目无尊上,朕有好生之德,不忍刀兵加身,然而报应不爽啊!”
太宰不由得翻了一个白眼“你老糊涂了吧?”
仁德天皇虽然没有老糊涂,不过显然是在心腹面前露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和中国两千年前的周天子一样,仁德天皇名义上是大和国的共主,事实上的政令只能维持在难波周边百里范围之内,出了这个范围,别说像邢马台国、狗奴国这样控制着数十不等小国的大国,就连对马这样拥有数千至数万人口不等的小国,也不怎么看重这个天皇。
相对而言,邢马台国好一些,遇到风调雨顺的时候,不忘记给天皇送点礼物,偶尔碰到搁浅的鲸鱼,邢马台国还会送点鲸鱼肉给天皇品偿。可是狗奴国历任国王向来都是桀骜不驯,别说朝贡那没有影子的事情了,就连邢马台国向天皇朝贡的贡品,狗奴国也敢派兵打劫,从来没有把天皇放在眼中。
听到狗奴国十万大军被团灭,狗奴国王熊袭被魏国俘虏,仁德天皇差点没有手舞足蹈载歌载舞。不过尽管仁德天皇要保持自己的天皇威仪,没有过份的举动,但是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始终未曾减弱半分,仁德天皇频频举杯,开怀畅饮。
这恐怕是仁德天皇自登基以来最开心的时刻,仁德天皇登基以来,正是邢马台国与狗奴国交战正激烈的时刻,要说对两国的感情,仁德天皇无疑是对向来对他低眉顺眼的邢马台国感情深厚,然而狗奴国却从来不顾及他这个天皇的感受,逮住邢马台国就是接连狠揍,差点把邢马台国打出屎来。有道是打狗还要看主人,虽然狗奴国打的是邢马台国,扫的却是仁德天皇的面子。
没有办法,仁德天皇只有财力养活一千多名武士,这点军队保护他不受侵略都勉强,更别提为属国伸张正义了,仁德天皇也曾试着号称天下诸候共讨狗奴国。可是天下诸候却无人响应他。此时的北海道根本就不是倭国的天下,而是一支阿伊努人控制的。阿伊努人和狗奴人一样,都是当地土着民族,此时不光是九州岛狗奴国吊打邢马台国,而此时北海道则是由阿伊努国吊打石狩国、勇胜国、天盐国。
至于本州岛的关东平原上,此时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等数十国正上演上相爱相杀的戏码。大和国能从一个小小的部落,渐渐统一整个日本,肯定有过人之处。此时太宰就看中了狗奴国兵败垂亡,正是大和国插手的最佳时机。
仁德得意忘形并没有多久,就想起了太宰似乎有要事要说,这才道:“卿似乎有话要说?”
太宰感激涕零“您老人家总算没有糊涂透顶!”整理了一下思绪,太宰道:“陛下,狗奴国向来对忤逆咱们大和国,如今狗奴国新败,仍有数十万人口,还有大量土地耕种,始终会是一个隐患,听说狗奴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块宝地,如今狗奴国新败,民心士气皆丧,不如咱们大和国打铁趁热,出兵征讨狗奴国,把狗奴国拿下来!”
仁德道:“朕也知道狗奴国是块宝地,但是咱们大和国兵力不足,也无可奈何啊!”
“兵力不足其实好办!”太宰道:“咱们大和国贵胄皆有侍从,只要咱们大和集合所有贵族部曲,加上陛下的兵马,集结两万人应该不难。狗奴国往日对出云国也多有侮辱,且出云国向来为陛下马首是瞻,如果陛下号召出云国征讨狗奴国,老臣认为,出云国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听到这话,仁德天皇也一阵心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希望,工人想多拿工资少干活,商人想以最廉价的价格进货,卖出最好的价钱。而皇帝或国王,则希望开疆辟土。如果拿下狗奴国大和国不仅可以增加一倍多的土地,也可以吸收数十万狗奴国人。
“只是,出云国能抽调多少武士?”仁德天皇道:“狗奴国凶悍成性,尽管十万大军覆没,可是他们仍有数十万人口,恐怕并不好对付!”
狗奴国位于九州岛的西南部,只要看过九州岛的地形都知道,九州岛最富饶的土地和平原都位于东部或北部、中部地形,而南部则是森林或火山。穷山恶水出刁民,穷山恶水出来的狗奴国人,在凶悍程度上完虐居住在相对较富饶地区的邢马台国人。一百六七十年的时间吊打邢马台国,狗奴国可是凶名在外,哪怕是十万大军覆没,仁德天皇仍没有对战这个惜日霸主的勇气。
太宰道:“狗奴国十万大军覆没,狗奴国青壮损失惨重,战斗力大减,他们既要防备北方的邢马台国,对于南部地区肯定抽不出重兵防守,咱们大和国避实就虚,专攻其空虚的南部地区,这又有何难?”
听到这话,仁德天皇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火中取栗。仁德朗声道:“爱卿言之有理,狗奴国是一块肥肉,不吃下去,对不起自己的肚子。这样吧,朕赐你全权处置此事!”
太宰道:“老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