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
接下来就是皇帝正式开始的视察工作了。
在征求了皇帝的意见之后,视察从最起始的坩埚窑作坊开始看起。
作坊里除了两侧排布的坩埚窑,和原材料、半成品运输和,以及忙碌的工人之外,很显眼的就是夏晏清提起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清韵斋窑场,每个作坊,都在很显眼的墙壁显眼位置上,贴了大幅纸张,上面写着对应工序的各项要求,文字极尽简洁,力图做到一看就懂、一看就通。
每项文字条款之后,还有简单的图例,以便作坊里不识字的工匠能明白其意。
这些条款中,就有何守礼曾问到的、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占的比例不是很多,却已经覆盖了防火、防烫伤、防重物砸伤,以及操作过程中玻璃划伤等诸多方面。
皇帝一行人进入作坊,虽然眼前两排六只坩埚窑和忙碌的工人很吸引眼球,但他们进门扫视一圈之后,惊讶的视线便落在了一侧墙壁贴着的制度上。
皇帝看了夏晏清一眼,真的有这东西不奇怪,让他惊讶的是,这女子口中的规章制度很正式、很严肃,一点儿也不敷衍。
何守礼这边,则是和展康文对视一眼,很意外一个女子管辖之下的作坊,管理方面竟然会如此严谨。
待到走近两步细看,各个条款列的很具体、很详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他们这些外行人,也能看懂大部分。
展康文乐呵呵的转向夏晏清,问道:“清韵斋居然做了如此细致的事务,很新奇啊。具老夫所知,别家作坊似乎没这些。”
他也是从七品品的地方小官开始做起,慢慢熬上来的。作为仕途之路上的翘楚,在具体事务方面,他做的也是很出色的。
夏晏清已经知道这位就是展七的祖父,出于给邵毅面子,她也得表示出足够的恭敬。
她忙给出一个笑容,谦虚道:“这也是无奈之举,若作坊的规模小一些,有掌柜和工匠师傅在旁指点,没有这些也是可以的。但清韵斋事务繁多、人员庞杂,单靠管事的话,实在看顾不过来。只能用这些规矩和制度限制,来规范工匠和各种辅助工人的行为。”
宁国公在一旁点头,表示赞许。这就相当于带兵,需要规矩,需要令行禁止。一声号令下去,各部将领和兵士,就要按照号令行事,战事当前,哪有功夫一个个拎着耳朵去吩咐。
这女子不错,有大才。
再下来,皇帝的巡视,就不单单是看如何熔制玻璃,看工匠如何把玻璃液做出各类制品。而是分出一大部分注意力,去惊讶作坊的管理了。
除了贴在墙上的制度,清韵斋的每一批玻璃都有批号,每一炉的材料领用、投料、各阶段的温度,也都有记录。
普通作坊由乔辰生在一旁负责讲解:
这样管理,每一批玻璃都能找到制作日期和制作工匠,如果有瑕疵或者别的问题,可以追踪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
成品率好的工匠,在记录统计之后,每月领工钱时,根据优级品率,工匠和相应的辅助工人会有不同数额的奖励。
乔辰生这番专业讲解,引得皇帝和几个重臣很是多看了这年轻人好几眼。清韵斋这里人才济济啊,如此年轻,就能掌管这么多作坊,并且能把所有作坊的各个细节都做到了然于胸,堪称年轻有为了。
就这么一步步看下来,夏晏清在一旁跟着,也是心情愉悦。
她很欣慰这些大佬把关注点放在作坊的管理、和玻璃液操作上。对一眼就能看穿的对开模具,却视而不见。
这群大佬今天搞的突然袭击,夏晏清最担心的就是对开模具的秘密是否能保住。如此没技术含量、一眼就能看穿的东西,最怕被人注意到。偏皇帝来的突然,他们又不能限制皇帝的巡视内容。
别家作坊虽然还是没有掌握耐热玻璃的配方,但也有其它玻璃器皿产出。
同样都是制作玻璃器皿,清韵斋这边就能做到很高效,同规格的玻璃器皿,每一只能做到尺寸划一、分毫不差,这都是因为使用了对开模具。
很显然,这些人没把这种粗浅东西放在眼里,视线就不曾落在对开模具上,反倒是对单纯的吹制工艺比较感兴趣一些。
如果大佬们能保持这种势头,直到他们从窑场离开,大概也不会留意对开模具。更不会知道,对开模具也是玻璃制作的一个关键技术。
虽然清韵斋作坊的管理方式,吸引了皇帝等人的绝大部分注意力,但是看到连续投料的池窑时,他们还是被狠狠的震惊了一把。
池窑各部分大多处于封闭状态,但却不是全封闭,还是有观察口和操作口的。
鉴于皇帝的最顶尖身份,秦余和方朝生很严肃的阻止了他靠近池窑的行为。
尤其是方朝生更家紧张,制作玻璃是个挺危险的行业,平民百姓却也罢了,日常小心些,偶尔有个轻微的烫伤磕碰什么的,自然愈合就好。
可皇帝是什么人?说玄乎点儿,少一根汗毛都得看是否属于正常脱落。
万一皇帝正在操作口观察的时候,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气泡崩开,溅出些许高温玻璃液怎么办?
尤其是正处于融化阶段的玻璃液,温度很高、流动性很好很稀。这种异乎寻常的高温液体把九五之尊烫上一下……对于在场的人来说,那绝对是灾难。
于是,这几位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已经混合好的砂石状原料从进料口投入,那边的出料口已经有可操作的玻璃液流出。
这种状况,很容易让人下意识的就忽略了中间过程。似乎这边的沙石一进入,那边的玻璃液就出来了,立即就能供众多工匠使用,进行各种玻璃制品的制作。
换句话说,这做法,简直就像吹气一般简单嘛。
首先发出惊叹的是何守礼:“这池窑内里的结构如何?又是如何运作的?竟然如此神奇。”
其他人纷纷点头。
何守礼还有后话:“砂石原料一经投入,立时就有玻璃液流出。如此简单高效,制作一块玻璃,怕是连三钱银子的成本也用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