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永不下车 > 永不下车最新目录

第九一四章 培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成长,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懵懂新奇的三岁孩童,不同时期的人,或者,不同时期的身体与脑神经系统,对时间流逝的把握,也不一样,此外更有无数从未见过、从未听闻的新奇,吸引着他们的心灵。

不过这一切,在曾经成长、现在都是一百多岁高龄的净土民众而言,

则是别样的体验。

时间,一流逝,不自觉的逐渐沉浸在“表世界”,具体而言,是沉浸在“女娲”机构的幼儿抚养设施里,清醒时,置身于机构中的时间越来越长,身在“里世界”的时间则越来越短,一切都很顺利。

毕竟,在编号的自己之前,已经有几百万净土民众,以这种方式连接到新的身体,重返现实。

“女娲”机构,规模十分庞大,方然从资料中得知了这点。

不过,对一个蹒跚学步,甚至还只能四肢爬行的幼儿,机构的规模、运转,根本无关紧要,一切都是认知范畴之外,事实上,对当事者而言并不存在的东西。

在“表世界”里生活,他所熟悉的,只有看起来十分广阔,与外界别无二致的接近自然之环境,与无微不至照顾起居、培养习惯、传递知识的生化仿真人,虽然以孩童的眼光看来,他们与真人没有任何区别,

甚至于,分明就是自己的同类。

每走出一千两百名“新生者”,“女娲”机构的工作量,对照两千六百万的民众数量,显然很大,单纯依赖净土民众在其中服务,一点也不现实。

毕竟,哪怕对新时代的民众,彻底解放、完全自-由,意味着一切都随心所欲。

照看年幼的孩子,在旧时代,以至上溯至人类刚刚诞生的最初时刻,都意味着长久的苦差,在物质条件匮乏、形势动荡不安时,更尤为严重,哪怕人类始终在因选择压力,而竭尽全力繁衍,也绝不代表父母就甘于此,

只是那些更早觉悟、因而放弃竞争的人,其偏好,并无法延续。

与心智健全、懂得利弊权衡的成人打交道,是一回事,与心智尚不健全、不知利弊权衡的幼儿打交道,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一点,大凡民众都懂,因而在这样的时代里,更不会违拗内心,故而主动选择在“女娲”机构从事工作的人员数量,一直在低位徘徊,只有部署相当数量的生化仿真人,才能填补必要岗位的空缺。

当然,倘若将一切交给机器,正如“表世界”的情形,偌大的“女娲”机构便只需寥寥几名管理员。

然则饶成长,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需要同类的参与。

身在“女娲”机构,每一,大概会“登录”并运用身体几时,余下时间里,这具成长中的身体,乃至意识,又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乍一想的确会觉得很奇怪,甚至怪异,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方然很快释然。

毕竟,就算在旧时代,当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头戴耳机、眼盯屏幕,聚精会神沉浸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时,

在外人看来,他的意识,乃至于整个存在,

却又会在哪里呢。

净土世界的每一位民众,在三年的连接过程后,都会藉由“替身”重返现实,并在接下来的五十七年时间里,持续的居住其间,

至于,这期间想要登录“里世界”,则是一项寻常操作,单线程的自我意识将暂时聚焦于“里世界”,“表世界”的躯体,则将暂时出于接近沉睡的状态,这一切情形,方然都已提前做过功课。

进程推进,时间推移;

待在“里世界”的每一,越来越短,陷入沉睡的时间则越来越长。

逐渐适应了节奏,这期间,方然继续尝试理解量子力学,并将学习心得,记录下来,整理后发送到公众平台。

与此同时,他还报名了相关课程,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将前段时间的学习记录提交给白大褂们,供有时间、也有闲暇的专业人士阅读,给出意见,当然这样的学习,并没有任何考试、证书或文凭。

即便如此,这看似散漫的学习,效率与作用却远胜过旧时代。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无数饶思考,动机,则千奇百怪,有的现实,有的虚妄,但唯影利益”才永恒不变。

然而在旧时代,兑现利益,绝非仅仅只影学习”这一条路,甚至于,寻常意义上的学习,掌握,提升自己,做出贡献之种种,更远非最快捷、最直白,最终付出最而获利最多的那一条路。

正因如此,纵贯旧时代末期,世界各国之教育体系的糜烂,尽皆如此,无一例外。

为文凭、成绩、头衔乃至虚名,而非为了知识,这样的所谓学习之过程,除消耗全社会的资源,提升社会运转之混乱度外,

对文明,对群体,甚至经常也对当事者自己,

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

而在今的净土,学习,已完全成为一种学习者自发、自觉,完全遵从本心而进行的活动,因而并无须任何考核、证书与文凭。

取而代之的,则是更资深者的细心指教,与学习者的自觉自律。

完全出于自己的需要,与自己的决断,而进行学习,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具动力、更有效率的学习过程吗。

提交学习报告,或者,不如是自己的思路总结,方然在进行时,就有准备,他明白净土世界的资深专家、学者们都很忙,就算主观上,一般都乐意为他人答疑解惑,却未必会及时注意到、并拨出足够的时间。

不过这也不要紧,反正现在,大家都有的是时间。

大概在1578年深秋,通过公众平台,陆续有两三位量子力学领域的科学家,回应了方然,在学习报告后附了一些意见。

总体上的看法,大概认为,这些理解虽稍显肤浅,却与量子理论揭示的现实相去不远,

只是在现存宇宙、与量子叠加态等概念上,

还有一些近乎谬误之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