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弹道 > 大弹道最新目录

第11章 黄昏时分,马蹄声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先生,到兴化界了。”船工走过来轻唤李崇。

其实不用船工提醒,出门在外,枕着报纸看似午睡的李崇其实耳朵一直带着周围的情况。

何况,孕育并抚养了自己的这片土地,已经熟悉到了骨子里。

船进入了这一片水乡,就好像已经听到了不远处故乡的呼唤,心中顿时有种落叶归根的感觉。在香港的两年时间里,哪怕是后面自己在西营盘与石塘咀之间打下“李哥”的名声,站稳了脚跟,却总有一股身在异乡的空荡荡之福

走到船板上,一块块垛田被纵横交错的河水分割开,远看仿佛一块块土地浮在水面上一般,这是故乡独有的水土呵。一些船飘在河面上,远处白云悠悠,看着这片似被时光遗忘的土地,沿着船边打上一桶清澈的河水,掬一捧沁在脸上,呵,多么熟悉的气息。

李崇不知道这份平静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前夕,还能维持多久?

脚旁边的报纸上,“卢沟桥炮火再燃,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第二次达成的停火协议作废!”长长的标题是如茨扎眼。

李崇想不通,为什么当局还抱着“议和”的幻想,“现地议和”这种把戏都是老祖宗玩剩下来的东西,一边打着谈判的幌子,一边调集兵力,很多有志之士都在呼吁提醒,冀察当局为什么还在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能有谁见过,黄鼠狼捕鸡失败后还想着和鸡握手言和的?

正思绪间,“喔嘿!船靠岸喽!”船把头对着岸边码头上的人挥手喊了一声,提醒岸上的人船要靠岸了。

上岸后,李崇踩了踩脚下的土地,又使劲的跺了跺脚,踏实啊。

“船把头,那就此告别吧。”告别完跟自己一路同行的船工,李崇来到镇上,反正身上钱多,还有林母给自己的一千法币,李崇总感觉这玩意儿还是趁早花出去,按照国民政府现在逐年以几何倍增发法币、完全不考虑通胀的做法,用不了几年,这法币估计就可以当擦屁股纸了。

集市上,两匹青稞马拴在木桩上。

李崇指着其中一匹年轻的马问道,“老倌,这马怎么卖?”

“大洋要十五块,要是法币的话......”熟悉的乡音,老倌儿伸出一只手,“五十法币。”

“嚯,老倌挺黑呀。”按理,国民政府规定一个大洋兑两元法币,当然了在实际购买中,二元法币并没有一块的大洋购买力坚挺。但是这老倌几乎在三十法币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不过李崇急于回家,反正这钱也是进了家乡饶口袋,也不在乎这一点钱。

又在铁匠铺买了一副马鞍,花了十元法币,紧紧的把皮包栓在马鞍上后,李崇踩着马镫,一跃而上,看了看表,下午两点,离家不过四十里的路程,三时出头也就差不多了,不定能赶上家中的晚饭。

“驾!”心中充满期待,一挥马鞭,顺着蜿蜒的泥土路,马上颠簸,但是李崇的心里却越来越激动兴奋......

夜色慢慢暗淡下来,两边鸟鸣声声。

在这平原之上纵横驰骋,马蹄声脆,听着很是让人心情愉悦。

“哞~”河谷里传来牧牛深沉的叫声。

路越来越熟悉了,到了扎垛镇上的时候,李崇甚至感觉自己闭着眼睛都能指挥者青稞马往下走。

河水环绕的土地上,除了种植的稻谷,便是密密麻麻的芦苇青纱帐以及大垂柳树,长长的柳枝条借着晚风之力向大地拜舞。田里的稻谷、河边淤泥里长的芋头以及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晚风之中扑面的吹来。

芋头在李庄是只要有水的边上,都会种上。芋头生命力强,只要有水,它甚至可以在其他植物都难以扎根生存的满是芦苇根的青纱帐中争抢到空间。无论粮食的收成是如何的起伏不定,每至秋,芋头都能结出三四斤重的硕大球茎。而它结实耐饿的果实也极耐储存,它的存在就成了李庄重要的辅助粮食。

看着一米高的盾形叶片,还记得自己时候曾经亲手掏出一个八斤重的芋头。和着米饭,一起下锅煮,揭开锅盖后,那叫一个香软糯呀!

又转过几条道,依稀渐渐望见沉浸在暮色之中的李庄,而且似乎听到犬吠之声,还有几点火,要么是油灯要么是灶膛里的火把。李庄永远少不了狗的身影,因为常常有些调皮的娃子在茫茫的芦苇荡里捉迷藏,然后走不出来。这时候只能牵着自家养的狗,循着气味儿去找人。

听着犬吠,李崇想起了家里的大黑和二黑,两只黑背狗,除了爷爷,就是跟自己亲。还记得两年前,两只狗追着自己一直到兴化码头上船,站在码头边上看着自己,直到成为一个黑点。

“驴~”李崇一拉缰绳,马在庄头的土丘前直立而起,坐在马背上,连绵的房屋如同蜿蜒长龙的背脊,一片一片卧在这片土地上。村子里的柳树已经融入到各家各户的屋子之中,村子后面就是一片茫茫的芦苇荡。整个村子的布局围绕着中心的一座古塔,海春轩塔。

每年除夕,村子里的祈福活动都会往塔中的洞眼里放上一尊石佛,到现在塔身上,已经错落着上百个形态各异的石佛。

而这座塔据是唐朝大将尉迟恭驻扎水军时在此处设立的灯塔,直到三五百年之后,海水褪去,才露出了塔的全貌。也就是,千年以前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低洼的沼泽荒滩,千年之后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富饶的土地。村子的整体地基明显高出河床许多,这是为了防涝,先期移居在这里的祖祖辈辈,把河底的淤泥堆砌成高出水面的陆地。

事实上,除了荒着芦苇根遍布不好种植的村后青纱帐,河床两岸肥沃的土地以及水面上的垛田,都是河底淤泥堆砌形成的,所以扎垛镇周围,这些庄子粮食的亩产一直很高。而自家是李庄独大的地主,所以从爷爷到自己,算上祖爷爷,整整四代人全部衣食无忧。

多好的一片土地啊,想着报纸上鬼子兵对华北大地和东三省的荼毒,李崇心里暗暗发誓,自己定要竭尽全力扞卫这片土地。

感受到夜幕降临下的水气,看着就在百米之外的四合大院以及屋后老墙倚着的老柳树,李崇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荡,一甩马鞭,青稞马俯冲而下。

家,就在咫尺之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