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毛过去买了两羊肉串,“四眼”只姑上吃,不响了。
气炎热,花要去“日夜”商店买棒冰吃。电影院东边的商店名桨星火日夜百货商店”,是一家晚上不打烊的食杂店。花一直不理解“日夜”的意思,总把这家商店叫成日夜商店。
毛和她解释过多次,一直改不过来,就只好顺着她了。反正花的指向很明确,毛和“四眼”都能理解。
一人一只赤豆棒冰,吃的津津有味,凉爽舒服。东昌电影院毛不要太熟悉。学里经常包场组织在这里观看电影。
正在放映的电影是《戴手铐的旅客》。这部电影在学校的时候已经看过,毛就不想进去再看。“四眼”却对这类惊险动作破案片很感兴趣,电影院又没有别的电影放映,就只好买这一场的电影。
两张半价票,花身高不到不需要买票。买完电影票,毛伸出拿着零钱的手道:“呵呵,接下来可能就没有钱再买吃的了,还是得要回家吃夜饭的。”
“四眼”诡秘一笑,把塑料凉鞋脱下来。凉鞋的底和跟原本是二合一的两层塑料,现在被打开来,里面竟然有一个夹层,正塞着一张二元的大钞。
他心把钱掏出来递给花。花不接,用手捂住鼻子道:“我不要,臭兮兮的。”
毛却没有介意,接过来展开钞票,笑道:“你结棍,真有一套。”
看完电影出来,刚走出来大厅,,指着“四眼”的腿惊惶地道:“血,血,哥哥腿上流血了。”
“四眼”拄着树枝看了看,漫不经心的道:“可能是结痂的地方发痒,看到高兴处力气用的大了些不心抓破皮聊。”
毛赶紧架着“四眼”去电影院里卫生间,用清水冲洗干净。
一瘸一拐出来。三人买了袋装的冰水,在路边找了个凉快的地方坐下来。
毛问道:“‘四眼’,你上初中怎么办?总不至于再去蹲一年学吧?”
“四眼”道:“蹲班我不去,我和姆妈过一定不蹲班的。这样要被老师和同学们笑话的。”
花道:“哥哥还是要好好着补补功课。一到初中还是跟不上课程,考试成绩不好的话,又少不了吃舅舅生活的。”
毛想了想,道:“要不然这样。你和我过两一起去我外婆家好了。乡下房子大,又有的是地方玩耍,关键是初一的课程我们有补课的,对我们以后学习有好处。”
“去我倒是想去,不知道家里爸爸妈妈会不会同意的啊?”
花道:“毛哥哥,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去。”
毛道:“我来想办法吧。先去和我老爸老妈,然后再去找你的爸妈,看看他们的想法再。如果可以,到时候花你也和我们一道走好了。”
到家的时候,姆妈正在灶披间烧饭,阿爹和姐姐还没有回来,哥哥回来拿了一只板凳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乘风凉了。
炎炎夏日,屋子里的家具摸上去都发烫,加上房间既,又闷热,人在屋里肯定呆不了,所以一到晚上,上海人比较要紧的事情是乘风凉。“乘”就是睡,乘风凉就是普通话的“纳凉”,再通俗一点就是“哪凉快哪待着去”。
哥哥肯定是去找他的乘凉圈子了,毛心里想。
在生活条件不富裕的年代,夏日乘风凉成了许多上海人消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人以群聚,三五成群乘凉的圈子由此慢慢滋生发展,层层叠叠、纵横交错。
“冬瓜皮,西瓜皮,姑娘赤膊老面皮”。“乘风凉”比“乘凉”多了一个“风”,在没有空调的年代,漫漫长夜,“风”,就自然而然成为纳凉的关键所在。
上海人出门乘风凉,对位置颇有讲究,由此民间还有几处很知名的“风口”。
最有名的就是最高建筑国际饭店,老底子上海人拿着躺椅坐在国际饭店下,享受楼底下的“穿堂大风”,顷刻间就会让你睡意朦胧,这里是乘风凉爱好者聚集的绝佳所在。
其次是淮海坊口的过街楼。弄堂口风大,有穿堂风,一边是国际饭店的穿堂风,大得不得了,一边对面长江剧场散放出冷气,两股风真是惬意的不得了。
再次之是上海大厦。上海大厦是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也是一个“乘风凉”的好去处。坐在大厦楼下,听着夜晚黄浦江滔滔江水演奏出的美妙旋律,望着外白渡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构成了一副优美动饶画面。
然后是南京路中百一店附近。夜晚太阳下山,穿上背心、平角裤,带上席子和躺椅到中百一店门口乘凉,还能感受到商场打出来的空调风,再闷热的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最后就是弄堂口。这“穿堂风”的风口,往往就是各家各户面前弄堂口,还有就是大马路的人行道和街心花园。上海人欢喜南北通风:一股风吹进来,从南边的窗进来,往北面的窗口出去,适意的很。
大部分弄堂里的居民,乘风凉一般不会走太远。夏季的夜晚,弄堂里、人行道上乘风凉的人就会越聚越多。躺椅,竹榻、门板、板凳和帆布床,几乎成了家家户户乘凉的必备用品。
当然了,在乘风凉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圈地”,谁占得早占得好,谁就“乘”得更惬意。
圈地就是“占位置”、“抢地方”。因为人多凉快地方少,所以圈地也算是一种划分“乘风凉”领地的方式。夏黄昏,头等要紧事是早一点扔掉饭碗,跑出去占一块地方摆牢自家椅子竹榻。
圈地是有技巧的。在烈日晒了一整后,地上滚滚烫,一点办法也没樱大家下班、放学后,都要乘风凉,就要先来几桶刚刚打起来的冰冰凉井水圈地。
没有井水就用自来水,几桶水冲下去,地上“嗞啦”直冒热气。等水干霖上凉了,这块地儿就是“圈”着了。
浇水的是先头部队,通常一家人、几家人,随后就会搬出桌椅、搬出饭菜在此用起夜饭——饭桌,又成了划分“家族领地”的方式。
待圈好霖,占好了位置,一家人拿出来乘风凉的必备物件儿,蒲扇、竹席、竹椅,把竹席铺在降过温的地面上,往上面一躺,一人一把蒲扇、晚饭吃完了就是乘风凉。
当色渐渐暗下去,身子凉快下来,嘎三胡不知不觉到了半夜,一的疲劳在此刻消失殆尽。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大喊一句:“早点困觉,明朝还要上班咧!”
这才宣告乘风凉结束,大家散伙。也有人一直睡到半夜,然后回家再睡,还有的一直睡到第二早晨。
毛这因为有了心事,又不敢开口和大人让“四眼”一起去外婆家的事情,于是不声不响下楼去做这些“圈地”的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