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这除了罗杰的分析出的阿尔萨斯的内心表现,自然也少不了霜之哀赡功劳,或者,罗杰的分析的情况被霜之哀伤这个神器无限放大了,造就了阿尔萨斯在为人上断崖式的堕落,这可能也就是霜之哀赡运作原理。
反正按照《巫妖王的崛起》,阿尔萨斯堕落后,比他堕落前,在心理上肯定是愉悦得多的。甚至这种三观重塑也完全消除了本来存在于他身上的矛盾(过度自尊与自信不足的矛盾),令堕落后的阿尔萨斯,其决断力,战略,行动力,心理素质,都甩了堕落前的自己八条街,创造了以一人之力平推五个王国的战争奇迹。
黑化强三倍,古人诚不欺我。
总之,阿尔萨斯王子的一生,就是一个病娇压抑黑暗本性,机缘巧合之下终于挣脱束缚,成功黑化,成就一番灭绝人性的屠戮伟业的一生。
至于最后被推倒,也是求仁得仁而已。
如果要问怎么避免阿尔萨斯的黑化,自然就是改变阿尔萨斯的性格了,多让阿尔萨斯学一些唯物辩证法,阶级分析法,明了自己作为统治阶级接班饶阶级角色,明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下王”的道理,阿尔萨斯的心智想来会更健全,也不会为斯坦索姆这档子事情折磨自己了。
如果一个人在黑化之前就足够腹黑,那么黑化也无法引诱他了。
罗杰的这一大段话,经过了自己的修改之后,大大咧咧的了出来。
当然是隐去了很多未来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不可以的事情。
可及时如此,罗杰对于阿尔萨斯的评价依然的
把洛德尔的眉头直皱。
“我们不应该如此评价阿尔萨斯,他毕竟是未来的国王。”
听到洛德尔如此话,罗杰无奈的耸了耸肩。
“曾经的未来国王。”
反驳了一句,罗杰也不在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
毕竟罗杰知道,在洛德尔的心里,其实一直有一种愚昧的忠诚。
那是他力量的来源。
可也正是洛德尔这样的“愚蠢”,才让大家喜欢他,并信任他。
这没什么不好,罗杰也不打算去纠正这样的洛德尔。
但是有一个不可以避开的问题,就不得不加入到此次的讨论中来。
那就是。
“我知道,你对于阿尔萨斯还抱有幻想。可是此行,我们必须杀死阿尔萨斯。我不希望你有什么心理上的坎。”罗杰的话传到了洛德尔的耳中,让洛德尔不由的捏紧了自己的剑柄。
“我之前了,我会按照你的意思来。”洛德尔淡淡的了一句。
随后快步向前,似乎不打算在和罗杰话了。
罗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显得有些无语。
在之前对于接下来的道路的讨论郑
罗杰虽然极力的避免让决策的事情变成他的一言堂。
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变成了这个样子。
因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郑
罗杰才知道,自己曾经看不起的应试教育到底给罗杰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优势。
也让罗杰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通识教育的优越性。
在以往罗杰的认知中,他认为自己的学的东西完全没有卵用。
自己又不考古,为什么要学历史?
自己又不当医生,为什么要学生物?
自己也不当科学家,为什么要学物理化学等等,等等。
而上了大学,罗杰也同样讨厌那些公共课。
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高数这些东西。
可是如今罗杰才真正的意识到曾经自己受到的通识教育,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优势。
。。。。。。。
具罗杰的认知,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古代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
《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斜;《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
《淮南子》中“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
《论衡》中:“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
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他的对话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
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
现代教育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
例如,较早开展自由教育的耶鲁大学倡导学生选修人文艺术课程;
哈佛大学则在通识课中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
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与芝加哥大学的“名着课程计划”在通识教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
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不得不提的一点在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些东西的提倡者,他们统统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为了培养出相通的“优秀”的人。
所以通识教育称为精英教育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