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禧元年(1017年)四月底,学堂门口锣鼓喧,爆竹一声接一声,吴山学堂的篱笆墙封闭后正式入驻。
五间课室内全部按照吴梦的布置配备了黑板、粉笔和讲台,连王夫子用过粉笔后都赞不绝口。
这日一早,丁大胜率领三位先生--吴梦、王夫子、智能和尚,张财神、林贵平还有村里的乡绅耆老,将学童们一一迎入学堂内。
丁大胜正式宣布吴山学堂开学,并告诉众人,所有学费全免,中午提供一顿饭食。
村里的乡绅耆老齐齐来到张财神和林贵平面前抱拳作揖,感谢盛隆商铺的大恩大德,为两百余户村民的子弟提供饭食。
慌得张财神和林贵平连忙上前扶起这些七老八十的老翁们。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握着智能和尚的手道:“大师啊,老夫仰慕无名大师已久,今日幸得有大师的高徒来执教,真是吴山村之大幸,我等的村里可是从未出过进士,有了你们三位严师,定会让吴山村的子弟出人头地。”
智能大师松开老翁的手,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贫僧当尽力而为。”
进到学堂内,丁大胜拿着吴梦做的铁皮话筒喊道:“从今日起,吴山村的学童们都可来学堂蒙学,束修全免,供应午饭一顿,望各位互相转告。
按吴先生之意,吴山学堂分为三个班,分别是蒙学班、吴山班和枫桥班。
新来的孩子们都在蒙学班,原有村学的孩子们都进了吴山班,顾名思义枫桥班就是枫桥寺那些孤儿学童。
蒙学班只学习识字和数字以及简单的加减法,学制两年,吴山班学习论语、四书五经、自然、数算之术。
枫桥班学习四书五经注解,数算之术、格物。
按照吴梦的想法,其实枫桥班根本不用再教儒学,他倒是打算以后编着一本《论语新解》来教,可惜除了他自己,没人会同意,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不是他轻易能撼动的。
王夫子疑惑的问道:“吴先生,你那《自然》是个什么课业?”
吴梦解释道:“夫子明鉴,自然者,即是下万物的原生形态,乃是向学童们传授山川河流以及兽类、鸟类、虫类、鱼类、树类、草类、五谷的基本常识。”
王夫子点头赞同:“吴先生此言甚善,学童不可只学四书五经,这下间万物均应知晓,绝不能五谷不分。”
吴梦拱手道:“夫子过奖了,在下和智能大师还得多多向夫子讨教圣人之学。”
王夫子得意的捋了捋胡须道:“好好,互相讨教,互相讨教。”
望着王夫子离开的背影,吴梦撇了撇嘴,心道老夫子别得意的太早了,大和尚的儒学未必就比你差了。
三人作了分工,吴梦只教导吴山班的自然,枫桥班的数算、格物,王夫子教导吴山班、蒙学班的识字和儒学,智能和尚教授吴山班的数算和枫桥班的儒学注解。
吴梦私下里偷笑,儒学的注解太多,王夫子和智能和尚必定会有冲突,他等着看好戏。
分班完毕,所有的学生们统一穿着盛隆商铺馈赠的学子袍,欢喜地的迈入了课室,翻开他们人生篇章新的一页。
禧元年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大宋民间的百姓多理解为端“五”节,因五月从初一到初五,在宋人眼里就是端一到端五,故俗称端五节。
自从来到大宋朝,吴梦过节过的都麻木了,什么元日、上元、挑菜、花朝、立春、寒食、清明、浴佛、端五、夏至、立秋、七夕、中元、中秋、十一(没错,大宋也有十一假)、冬至、祭灶……
还有什么春、夏、秋、东社,吴梦不由好笑,这大宋的百姓为了过上好日子真是花样玩尽。
大宋放假的规定“冬至、寒食、元正,各假七日,余勿得过三日。”
还专门规定了寒食节的休假时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
这些节日再加上旬休,额的乖乖,这一年怕是要休息一百来。
一年就只有三百六十五,还休这么多假,怎么抓革命促生产,对于想抓紧时间教授学童的吴梦来就是个噩梦。
真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吴梦暗暗诅咒道。别人他不好干涉,只能勒令丁睿早晚过来开灶,不能跟随其他的学童们一起休长假。
诅咒归诅咒,节还是得过,端午节从端一就开始了。
林氏带着四个孩子把周围几个村子都跑遍了,买了无数的桃枝、柳枝、蜀葵、菖蒲、艾草扎好后,在自家的宅院、学堂、煤球作坊、苏州城里的商铺都搞了一次祭。
当林氏带着一家来学堂祭的时候,吴梦、智能和散王夫子还有些勤杂帮工,在门口迎接。
吴梦一看丁睿的打扮实在憋不住了,捂着嘴巴偷笑一番。
丁睿的发髻上用簪子插着一个香包,上面绣着些乱七八糟的绣像,胳膊上缠着用彩色丝线编织的百索,额头上画着一只老虎,腰间挂着一个红线掺白线编织的荷包。
而且不管是丁家还是来到学堂门前的其他人,无一不是同样装束,额头上甚至还有画个“王”字的。
吴梦心道:“好在咱知道是在大宋,要是不知道还以为是到了哪个蛮夷部落。”
林氏带着女儿丁成绣,将桃枝、柳枝、蜀葵、蒲草、艾叶供养在门口的香案上。
再用粽子、五色水团、茶汤、黄酒做供品,然后领着学堂众人三跪九叩祭,吴梦坐在轮椅上垂着头,装模作样的拜了几拜。
祭完毕,丁大胜从马车上将一只艾叶、竹子和铁丝扎成的老虎,放在学堂大门外,虎尾对着大门,虎头对着门前的土路。
他又从车上拿出一筐粽子塞给食堂的厨子,对着吴梦三壤:“三位先生,这是某浑家带着府上的仆妇做的,诸位拿去分给众人吃吧。”
他罢拱了拱手,带着全家去煤球工坊祭拜。
眼瞅着王夫子走向大门,吴梦喊道:“王夫子且慢,在下用事请教。”
王夫子调转头来问道:“吴先生有何事尽管道来。”
吴梦拱手行礼道:“在下刚才看到众人身上又是香包又是腰包,还在脸上画像,不知其意,特向王夫子请教。”
王夫子笑了笑道:“吴先生有所不知,此乃中原过节习俗,插在头上的香包乃是碎步拼成,外绣蜈蚣、蚰蜒、蛇、蝎子、蜘蛛五种毒虫,里包一片艾叶,意为百神护佑;这臂上缠的合欢索意为全家欢乐。”
顿了顿又道:“而在额头上用雄黄画一只老虎,或写“王”字,均为辟邪;挂在腰间的荷包称为“道理袋”内装一把稻子及一颗李子,有稻有李,意为“道理”,意指无论何处碰到的都是讲道理之人。“
吴梦指着那编织的老虎问道:“那艾草编织的老虎为何意?”
“至于艾草扎成的老虎俗称为“艾虎”,有艾虎镇守家门,百毒不侵,百病不生、百邪不入。”王夫子耐心的告诉吴梦。
“谢过王夫子,我二人还进去吃些粽子吧。”
吴梦想好歹也看了,总得也吃上,过一个纯粹宋饶端午节。
和后世不同的是没有划龙船的习俗,不过那是个好习俗,锻炼身体加体育竞赛,以后还是得搞一搞,吴梦心道。
厨子们已经在用甄蒸着粽子,老远就闻到粽叶的清香味。
待到粽子蒸熟,吴梦一瞧,粽子的花样还挺多的,有三角形的角粽,有圆柱形的筒粽,有橙锤状的橙锤粽,还有九子连环穿成宝塔的九子粽。
粽子瞧着好看,可吃起来就没啥滋味了,粽子的馅不是糖就是红枣、板栗这些,没有后世的蛋黄、火腿馅的。
吴梦心道这又是个好生意,若是能开个酒楼,再搞些蛋黄、火腿之类的粽子。
嗯,还有月饼,大宋还真有不少生意可做,反正他们的节日、假日多,第三产业定能兴旺。
既然有多长假,要是几十年后有了火车,是不是要交代丁睿日后努把力,让大宋迁都,把开封皇城当成后世故宫来运作,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吴梦不禁想入非非。
端五假期过后,学童们回来上课,这一日是吴梦给吴山班上自然课。
他准备了些实物,带到了课室,一进课室,所有学童起立躬身抱拳行礼:“先生好。”
吴梦同样叉手还礼:“学童们好,请坐。”
学童们整齐的坐下,这套礼仪是王夫子制定的,以后便成为新式学堂的标准礼仪。
吴梦放下手中的教案,问道:“今后将由某来给各位学童上自然课,何谓自然课,当然是讲述大自然的课程,也就是下万物来源和用途的课程。”
他接着问道:“学子们可否告诉为师,上下雨的水从哪里来的?”
学童们齐声道:“上来的。”
吴梦笑道:“诸位回答的对,眼见为实,这都是眼睛可看到的,那上下来的雨水又到哪里去了。”
这回答就五花八门了,有流到河里的,有渗进土里去了,有被田里的稻谷喝了,还有的被人、牛、羊喝了。
丁进文却大声道:“尔等喝下去了难道不撒尿么,那尿也是水,又流到哪里去了。”众人一阵哄笑。
吴梦哈哈大笑,古代的孩子也会异想开,智商并不比后世孩子差,只是古饶科学知识有限。
他忙道:“诸位回答的不错,可你们又知道上的水是从哪来的。”
这下可问倒这些孩子们了,课堂一时沉静下来,忽然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我家祖父上下雨就是玉皇大帝撒的尿......”
课堂里响起一阵爆笑,吴梦也忍俊不禁,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吴梦忍住笑道:“莫非玉皇大帝撒的真是神仙尿,所以没有骚味。”
孩子们顿时笑的前俯后仰。
待这些孩子们笑够了,吴梦正色道:“自然课就是让大家逐步明白这世间一切事物的来龙去脉,这雨水从何而来,最终又流向何处,日后我等会作些实验来向大家讲述。”
“好,从我等百姓身边之物起,先看看这些物什,你们都认识否。”
吴梦边边打开盒子,拿出一些稻谷和蜀黍、麦子、各种蔬材叶子,一样样展示在学童们面前。
这些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即便像丁进文这种地主子弟,从也接触过农活,可不是那五谷不分,六体不勤的官宦子弟。
他们七嘴八舌的道:“都是日常吃的稻谷、麦子、蜀黍、还有菘菜、萝菔、韭黄......”
“既然大家都认识,那某来问问大家,这些食物吃进了我们的肚子以后会怎么样。”吴梦笑着问道。
“能把肚子填饱。”
“多吃能长胖。”
“还能长高。”
“多吃点力气也大。”
忽然间又是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吃的多拉的也多。”
课室里安静了半晌,学童们又是一阵爆笑。
“刚才那位学子的很对,吃了就要拉,这没什么奇怪,那某还要问问,这拉出来的又上哪里去了。”吴梦又开始发问。
“都拿去沤粪了,然后放到田里。”这个难不倒农家子弟。
“把沤粪放到田里有何作用。”吴梦继续追问。
“庄稼吃了长的更快,打的粮食更多。”
“那粮食多了是不是你们可以吃的更多,按刚才那位学子的法就是拉的也会更多,那沤粪也更多,可以种植更多的庄稼,又可以打更多的粮食.......,这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们知道吗?“吴梦道
学童们齐齐摇头,吴梦笑道:“大家想不想知道?”
“想。”学童们齐齐回答道。
“想就要把这门功课学好,《论语》、四书五经这些要读好,但不是这些书读好了就有用,凡我等大宋学子,应当知晓下事物的来龙去脉,才可为大宋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并非一本论语能打下。”吴梦道。
丁进文举手问道:“请问先生,可夫子,开国宰相赵普赵相公曾过半部《论语》治下,这又是何解。”
吴梦反问道:“学好《论语》能不能种好田?”
“不能。”丁进文摇头道。
“那假若你丁进文日后科举高中进士,朝廷差你为一地知县,你最首要的事情是什么?”吴梦继续追问。
丁进文想了想,答道:“当劝课农桑。”
“好,儒学学的很好。那劝课农桑是靠嘴皮子的有用,还是沤粪增产对百姓更有效?”吴梦还是提问。
丁进文搔了搔脑袋,想了半才道:“恐怕还是增产更有效。”
吴梦笑了:“这就对了,既要用《论语》来约束自身,教化百姓,也要有实际的法子让百姓们得到实惠,这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座的诸位日后有不少想去科举,一旦喜登金榜,得授官职,那尔等更要学好《自然》,造福于民。”
学童们叉手行礼道:“谨遵先生训示。”
吴梦用一堂自然的启示课仿佛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学童们对身边万物的互相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吴梦故意留下的悬念勾起了学童们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这一刻起他们将来必定和传统教育的儒家弟子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