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成了一条锦鲤 > 我成了一条锦鲤最新目录

第0421章 开心的锣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他是醒着的,还是在梦中——《默》远比《黑天鹅》更加绝望。”

“如烟花一样死去,在最灿烂的时刻粉身碎骨。”

“《默》是一部让你从舒适到惊疑,再到悚然,最后瞠目结舌,浑身颤栗的电影。”

“毫无疑问,Ming献上了足堪称为经典的表演,他将一种存在于个人幻想中的挣扎,演的比现实存在的更有力度和层次感,这是一种绝少的表演史级别的贡献。”

“在《小丑》首映之后,杰昆·菲尼克斯被认为将是沃尔皮杯的新主人,但在《默》上映之后,这一切变得未知起来。”

“从戛纳到威尼斯,从《遇见神灵降落之地》到《默》,季铭展现了一个青年演员伟大的可能性和角色创造力。”

“大师级的舞蹈表现,《默》是一部舞蹈电影,还是一支电影舞蹈呢?无论如何,Ming的表演配得上他的舞蹈,他的舞蹈同样让表演相映成辉。”

“又一次!MIng让意大利为之欢呼。”

以上只是《默》上映之后一天内,来自专业和非专业领域的欧美媒体报道内容——某种程度上,丝毫不逊色于广受关注的《小丑》。其实如果换一个环境,比如两部电影同时上映,《默》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小丑》的热度,无论从题材还是卡司,在西方,两者都不是同一量级的。

然而在威尼斯,这是个比赛,《小丑》看似没有敌手的时候,《默》出现了。

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而远在国内,《默》更是把《小丑》压得结结实实的,杰昆·菲尼克斯也好,DC世界的小丑也好,都不可能跟季铭比较影响力。

“主场待遇,季铭新作威尼斯首映,意大利人万众追捧。”

“好评如潮!影评人称季铭将是威尼斯影帝的最有力竞争者。”

“像《黑天鹅》?不,评论家称《默》远比《黑天鹅》深刻。”

“新作口崩爆棚,红毯内外,季铭惊艳威尼斯。”

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以来,在国内媒体上,其实没有太多的讨论热度,对于各大电影节,其实都一样,吃瓜群众只关心奖单,至于奖单之前,全是八卦,爆不爆看大家心情,以及媒体的关注度——季铭毫无疑问引爆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第一个高峰。

影评人黑暗骑士,给《默》打出五星:“季铭没有让人有任何失望的机会,也没有丝毫降低作品标准的计划。《默》是一部比《遇仙降》更为成熟的作品,从镜头到节奏,从剧情到理念,从剪辑到表演,它几乎称得上尽善尽美。

首先必须提及的是季铭的表演,在首映之后,我们看到大量的电影节影评人毫不吝惜地给出高度肯定,认为他将和杰昆竞争影帝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不同于杰昆非常典型的好莱坞标准的顶级表演,季铭给出了极具灵性和不拘一格的答案——和他在《遇仙降》中给出来的也不一样。我们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表演是为《默》量身定做的,合乎它的设定、背景和需要,非常有诚意。具体的,有待于上映后大家去看了。

此外值得一说的,还有导演,爱丽丝·洛瓦赫,中国观众可能非常陌生,但在欧洲,她并非籍籍无名,在戛纳电影节战绩煊赫。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知道季铭找了一位意大利人来导演他的新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悬起一颗心,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太多水土不服的中外合作了。不论是外国电影为了中国市场做出的定制,还是中国电影为了奖项和逼格而强行国际,失败远多于成功。

但看完电影之后,必须说,洛瓦赫导演可能是最适合这部电影的导演,她和季铭的联手作为,为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氛围,贯穿电影的方方面面,从最表面的镜头,到最深处的思考,无处不在——我认为这种氛围的建立,在整个电影史上都是创造性的。

期待它在威尼斯有好的消息,也期待它在国内正式上映。”

“我的娘哎,所以是真的要拿威尼斯影帝了?”

“这帮写影评的,应该去写玄幻小说,吹得比修仙还厉害。”

“外网吹爆了都,之前《小丑》有多火,《默》就有多火——考虑到《默》是一部华语片,你们就知道它有多牛叉了。”

“哎呀呀呀,说实在的,我不希望季铭今年就拿影帝,如果真拿了,我感觉他就要进入退休状态了。”

——“还有戛纳和柏林呀。”

——“那太渺茫了吧?要碰到好的剧本和项目,没那么容易的,看看现在的片子质量就知道了。”

——“只剩下追求三大影帝的目标,难道还不是退休状态?两三年拍一部戏那种,拍出来就至少得入围啊。”

——“才22岁呀他,果然还是搞音乐剧去吧,退休太可惜了。”

《默》上映之后的热度,是很多人都不曾想到的——尤其威尼斯组委会,简直乐坏了。《小丑》作为好莱坞漫改片,大受欢迎之下,可以说一洗威尼斯跪在好莱坞脚下的指责。而《默》作为亚洲艺术电影,三大的基本盘之一,同样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好评,足堪力证威尼斯在好莱坞之外依然宝刀不老,能够发掘出最优秀的作品来。

在这种奇妙的心情里,《默》也是获得了很多电影节官方的支持——比如他们的发布会行程,采访安排,组委会都大开方便之门,而且主动给不太关心亚洲片的一些媒体发邀请函,力求营造出五洲四洋,共庆佳节的喜庆场面来。

锣鼓敲起来,敲起来……

敲的季铭头昏脑胀,发布会上大家用的大多是英文——但各种各样的口音,简直像个英语博物馆。季铭也是这一刻才意识到,尽管英语是世界语言,但区别也太多了,岛国和棒国就不说了,还有印度的媒体,都是出了名的难听懂,甚至连澳洲英语也不是那么“标准”,可能做电影的有不少兼职的,比不上新闻线。

“我觉得全场我的英语是最好的。”季铭跟洛瓦赫导演嘀咕,爱丽丝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除了口音,问题当然也非常多。

你觉得你能拿影帝么?我觉得也没有用啊。

你觉得你跟杰昆谁的表现更好?我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

你跟爱丽丝·洛瓦赫的合作是剑指威尼斯么?如果你是在说意大利电影人在威尼斯拥有特权,我觉得你可能要担心能不能顺利走出这个厅,小心一点。我反正对评委们和组委会的公正报以十二分的信任和敬佩。我跟爱丽丝的合作,也完全基于我们对这个作品拥有惊人一致的艺术感知,我为这一次合作感到极之荣幸。

当然还有很多电影本身的探讨,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你关注了濒死之人的绝望想象,是不是说明你反对安乐死?当然,还有更深刻的,来自一位法国记者,提了个哲学问题。

“您认为哪怕人无法有任何行为、语言、表情等等,而他的精神依然能够独立、丰富而鲜活的生存着是么?您对生存意义的理解是什么样的呢?”

OMG,买它!

季铭揉了揉眉心,感觉自己的知识还是很有限:“你的问题让我对我自己的电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几乎要在它面前感到自惭形秽了,谢谢!”

满场大笑。

季铭跟着笑了一会儿,才说道:“至于生存是不是需要基于向外界表达什么而存在,我觉得这其实是个很自我的选择,包括怎么理解‘表达’这个动作,也见仁见智。呃,所以我是不是说了等于没说?”

继续大笑。

现场的气氛,果然欢快极了。

发布会的时间比原定要长很多,以至于他们几乎就错过了《兰心大剧院》的首映——最后红毯都没有走成,因为总不能开完发布会就直接上红毯,中间换装什么的来不及了,索性就没走,而是直接进场看电影。

《兰心大剧院》的卡司很强,巩立上一部算是电影的作品,应该是和陈道名合作的《归来》,《三打白骨精》肯定不算。导演楼烨,毫无疑问是最有态度的华语导演之一了,此外,一众亚欧美演员,也为这段传奇故事的演绎增加了许多期待。

季铭就坐在楼导边上。

“还以为你来不及了呢。”

“差一点。”季铭隔着楼烨,和巩立以及她的老外先生打了招呼,“一点也不准时他们。”

楼烨笑了一下,什么跟什么。

“大受欢迎啊。”

“你这个口气,我总觉得你是在嘲笑我,是不是特看不上这种沸反盈天?”季铭调侃他,如果二十年前,楼烨被封杀之前,可能会。但现在的他,不会了。

电影竟然是个黑白片子,和《默》快节奏增加可看性背道而驰,《兰心》是个观看门槛非常高的电影,信息量庞大而混沌,镜头虚实难测,实验性质浓郁,或许说是个很成熟的实验——尽管如此,季铭在看完之后,还是享受到一种独属于电影创作者的酣畅。

我怎么想我就怎么拍,我怎么想我就怎么剪,你们看到的,就是我想做的。

很爽。

不过《兰心》在媒体和观众那里,得到的评价就复杂很多了,从大量半路退场的观众就可以看出来——前后两部华语片,《兰心》的热度没有《默》的一个零头,报导和讨论就是这样的,旱的旱死,涝旳涝死。

“《兰心大剧院》首映反应两极,热度远不及季铭新作《默》”——这种标题几乎在季铭走出放映厅的时候,就能想到了。后面也果不其然,中文媒体拿这个当标题的,不是一两家。

倒是巩立的表演得到不少观众的认同,认为她可以一争影后。

看完《兰心》的季铭,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第一次被记者现场抓住,是国内的记者,熟人,六公主的人,她也是凑巧,本来是抓楼烨他们的,楼烨有一个专访,是给了独眼浪,所以六公主打算在出口聊几个问题,正好抓住季铭。

“季铭,看完了觉得怎么样?”

“挺好,很非同一般的体验。”季铭回答了一句,然后就把她推给楼烨:“你找正主去,我今天回答了几十个问题,脑袋有点胀,先告退了。”

没办法,只能目送他走。

……

安静的威尼斯,其实很小城镇,尤其对于熟谙江南水乡的季铭来说,除了一些异域风情之外,确实看不到符合它煊赫名声的博大。

只不过它甚少有安静的时候。

季铭跟莫瑞斯走在杏边儿的时候,就难得的享受了一次威尼斯的安静——莫瑞斯是个秃头英国佬,年纪并不大,对于英国人来说,这很正常。

他是一位音乐剧制作人,当然也是电影制作人。

“我觉得《默》非常适改编成音乐剧,它有现成的舞蹈,段落式的的结构极其适合舞台,虚实结合的剧情同样会吸引观众,”莫瑞斯是通过电影节组委会联系的季铭,一听音乐剧,然后看了看他的履历,季铭赶紧就答应了。

免费的老师啊。

“是么,您能说的具体一点么?”

唔,说的具体一点,我回家好参考着做一做。

莫瑞斯完全想不到季铭的险恶,他以为季铭对此很感兴趣——如果他知道季铭曾经的伦敦之旅,可能会更坚定这一看法。所以他非常热情地给季铭分析,为什么他觉得《默》很适合改成音乐剧,而且是很“高级”的那种悲剧。

说到激动处,他描摹着在黑暗的舞台上,季铭身处光柱里,形单影只地跳着《寂静湖》,苍凉幽远的音乐响起,黑暗里影影绰绰的合唱演员们,泣诉着这最后的灿烂和光华,提前为生命的终结哀歌……

哇哦。

太美了。

“您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非常好。”

“所以您同意合作了是么?”莫瑞斯瞪大眼睛,等待季铭的确认。

季铭还沉浸在莫瑞斯帮他描摹之后,越发完整的音乐剧《默》的想象中:“我觉得它马上就要出现了,尽管还没有十个月,但我已经等待它很久了。

“……什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