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天策大明 > 天策大明最新目录

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皇登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

天顺八年七月底,京师。

刘君韬在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政务和军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累得脱了像,但同时也增长了不少执政经验。

而太子朱见深则是始终陪伴在天顺帝的身旁,寸步不离。

七月二十八日,天顺帝的病情猛然加剧,最终在太子朱见深的怀里病逝,享年三十七岁,后来葬于昌平镇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刘君韬接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兵部衙门处理事务,看着前来报信的太监,刘君韬也是喟然长叹,心中也是很不好受。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在位,两次在位时间共计二十二年。这三十七年的人生中,朱祁镇当了七年的太子,十四年 的皇帝,被景泰帝幽禁数年,最后八年又当皇帝。

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热血,加上从皇位坠落的彷徨与毫无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的喜悦,而后勤政处事,这样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更是让朱祁镇的人生充满了沧桑感。

当刘君韬风尘仆仆的赶到寝宫的时候,只见太子朱见深满脸悲怆的看着龙床,上面的天顺帝已经换好了殓服,周围的太监、宫女全都小声哭泣着。

太子朱见深看了刘君韬一眼,说道:"父皇离世之前对我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朕不忍心这样做,所以在朕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殿下如何说?”

"我一定会照办的!"

说到这里,太子朱见深又是痛哭了起来。

刘君韬也是唏嘘不已,英宗的这份遗诏,废除了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也算是英宗的一个大功德吧。

刘君韬看着已经没了气息的英宗,心中也是回荡不已:明英宗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在自己的帮助下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也算是迷途知返吧。

刘君韬还记得,当年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朕早晨拜天、拜祖毕,便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

英宗还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了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就连后世诋毁明朝成瘾的满清,也在编纂《明史》的时候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而且刘君韬还知道,都说迁都北京的是永乐大帝,但其实当年永乐大帝建北京于顺天府,只是称为"行在",直到永乐十九年才改北京为京师。

后来洪熙初年,明仁宗欲迁都南京,命北京诸司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八月,宁波知府郑恪请定都京师,改号南京,英宗从之。是年十一月初一日,英宗以宫殿成,大赦天下,正式定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在之称。在南京的府、部、司、寺、院、局悉冠以南京,改其官印。

直到此时,北京才真正成为大明帝国的首都,一直到甲申国难、满清入侵为止!

“殿下,事已至此,还请殿下向前看,尽早登基,以便稳定人心、震慑朝纲!”

刘君韬轻声说道。

太子朱见深擦干了眼泪,朝着天顺帝的遗体再三叩拜,而后便在刘君韬的陪同下,来到了乾清宫。

此时,满朝文武已经到齐,就等着太子朱见深和刘君韬前来。

“礼部即刻主持先皇国葬事宜……”

“朕的登基大典一切从简……,国葬之后,朕要为先帝守孝一年,禁绝一切享乐之事……”

这些事情都是有惯例在的,有礼部官员掌控,有太子朱见深定夺,刘君韬也就没有去掺和,只是在大殿上静静的听着。

看着太子朱见深不断的下达各种命令、旨意,刘君韬心中暗道:“也许,你能做的比先帝好!”

三天之后,天顺帝葬入裕陵。

十日之后,太子朱见深登基为帝,年号成化,以明年为成化元年,尊明英宗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其生母周氏为皇太后。

此时,刘君韬也是心情大好,不为别的,但就成化犁庭这四个字,就能让人热血沸腾,不过在此之前,刘君韬还要先收复哈密卫、干掉癿加思兰。

而且,刘君韬还想起一件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成化帝刚即位,就发生了北镇抚司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内阁首辅李贤辅政之事。

而后他们的阴谋被朝臣揭发,成化帝得知后大怒,结果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因他罪并发,“论斩系狱,没其资巨万”。而与此同时,李贤则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不过由于刘君韬的到来,门达主动前来投靠,王纶在变乱中被杀,钱溥还是一个侍读学士、默默无名,原本的历史已经改变了方向。

天顺八年九月。

成化帝经过一个多月的主政,已经基本上熟悉了政务、掌控了全局,在这期间,成化帝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仍然称为景泰帝,顿时让满朝文武称赞不已,也收尽了朝臣之心。

对于这一点,刘君韬是打心眼里佩服,成化帝当年被景泰帝囚禁、废黜,甚至生命都收到了威胁,差一点就死掉了,可是如今却可以不计前嫌,恢复景泰帝的帝号,成化帝的心胸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而后,在早朝之上,刘君韬也趁机提出平反兵部尚书于谦的冤屈,这一提案,顿时让满朝文武吓了一跳。

于谦的死,可以说是先帝定下的铁案,如果要为于谦翻案的话,那就是说明先帝错了,而且还是大错特错!

成化帝能接受吗?

就在满朝文武等候着成化帝大发雷霆的时候,成化帝却当即批准,命令礼部立即恢复于谦的名誉,并且重修于谦墓,自己也下达诏书善待于谦后人。

这一举动,顿时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不少朝臣、特别是大殿上的武将纷纷跪拜,称颂成化帝的英明。

当天下朝之后,刘君韬来到于谦的墓前,祭上贡品,说道:“兵宪,我做到了,你的英名将会流传千古!”

天顺八年十月。

成化帝下旨,加封刘君韬为文渊阁大学士,这道圣旨顿时招来满朝文官的反对,不少文官连夜赶到宫门外,向成化帝抗议。

文渊阁大学士一职,自成祖以来便是文官独享,从来没听说过有武人担任。

一些文官甚至叫喊着:“既然武人不让文官涉足军权,那武人凭什么担任文渊阁大学士!”

次日早朝,成化帝便迎来了满朝文官的抗议,朝堂之上声震四野,这可是成化帝登基以来所没有过的事情。

刘君韬没有说话,此时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举措,要不然不管说什么,都会惹来非议。

成化帝毫不惊慌,说道:“出将入相!这四个字难道诸位爱卿没听说过吗?”

“那我等是否也可为将?”

顿时就有大臣反驳成化帝。

成化帝说道:“可以!如果诸位爱卿有定襄侯的本事,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无敌,诸位便皆可为将!如果不能,那诸位最好不要乱说话!”

行军打仗可不是开玩笑,这些文官也只是说说而已、过过嘴瘾,此时便不再纠缠这些,而是纷纷说道:“那定襄侯常年征战,他懂得如何处置政务吗?”

成化帝笑着说道:“这几个月以来,朝中事务不正是定襄侯处置的吗?诸位爱卿以为,定襄侯处置得如何?”

这一问,便将大部分朝臣都问住了,眼见反对声顿时减少,成化帝便当即下旨,众臣也只能干瞪眼。而这道圣旨,便开启了大明武人进入内阁主政的先例!

“这只是第一步!”

刘君韬领旨谢恩之后,在心中暗道:“出将入相!重建汉唐崇文尚武的风采,这只是第一步!从今日起,我便要将大明打造成文武兼备、蓬勃向上的帝国,让华夏永世不衰!”

此后,满朝武人可谓是扬眉吐气,随着刘君韬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在统领千军万马、掌管兵部的同时,还分管政务,可以说大明武人的气势顿时高涨起来,朝中的局势已然从文盛武衰,改为文武相持!

与此同时,朝中文官集团的气势顿时崩泄,不少文臣都感到异常的失落,在见到同朝为官的武将时,再也保持不住之前的那份傲慢,言语之间也多是平等之言。

这种情形正是刘君韬所希望的!

国家之中,凡是武人居上,则国家必生动~乱;文人居上,则国家必定文弱。只有文武相持、崇文尚武才是王道!

而在如今大明还有外敌的情况下,武人自然还要占据上风一些,以便维护华夏安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