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魏家作为会稽郡境内排的上好的地方大世家,其家族的情报网络不可觑,尤其是在江东四郡,尤其是在会稽郡和吴郡,即便是在这个交通并不便利的时代,魏家人也还是能够很快获取到江东四郡境内发生的各种大事件的情报,以供魏腾,以及魏家其他重要族人籍此来判断江东,乃至整个下的局势变化。
王朝的更迭关系着家族的未来,若是能够早一点与下之主搭上线的话,家族的未来肯定是能够更加可期,但若是搭错了线,就极有可能将整个家族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魏腾乃至整个魏家再次选择效忠之人,从来就是一件从一开始便应该慎之又慎的大事件。
而在金侯抵达会稽郡,面见魏腾之际,也正是他刚刚才在乌程县击败江东将吕蒙没过多久,这一战,算是彻底改变了江东人对金侯以往有些偏见的看法。
金侯自渡江作战之后,在江东极为耀眼的表现,其实,早就已经引起了江东很多士饶严重关注,但在与吕蒙正式交锋之前,金侯所面对的对手相对都较弱,没有一个适合相比较的对象,再加上金侯本人是兵家子出身,且又不是江东饶缘故,一直都有严重排外情绪的大部分江东士人,尤其是吴郡境内的士人,都还是比较敌视。
甚至有人一直都在民间散布有关于金侯的谣言,刻意丑化他的形象。
但魏家,至少魏腾没有如此看待金侯。
事实上,在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观察之后,不论是对周瑜,亦或者是刘备,不论是魏腾,还是在沈友的心中,都对这两个人充满了失望之情。
刘备用人喜欢以旧人,以亲疏远近为先,原本,这个缺点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徐州会战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得太过于明显,这是因为,两次会战之中,二将所处的位置的特殊性,极大的限制了关羽和张飞在战场上自由发挥的空间。
关羽虽然被刘备任命为一直都处在三次徐州会战第一线的彭城国国相,但是,因为刘备同时采纳了金珏提出的坚壁清野的策略,就使得关羽不得不奉命一直负责坚守彭城国都城彭城,只守一城的话,关羽所部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必然不大,而这也是关羽连续两次都被个人军事能力并不强的夏侯惇一直缠住的根本原因所在。
同时,张飞虽然连续两次都率领着刘备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飞骑军,但是,也正因为飞骑军的特殊性和稀缺性,故此,无论是刘备,亦或者是鲁肃、徐庶,在使用这支部队的时候,都异常的心谨慎,生怕因为张飞的莽撞,而将这支精锐部队因为冒失而造成极大的损伤。
没想到,这个一直都被刘备刻意忽视的不显眼的用人方面的缺点,却成了刘备制定的江东攻略计划最终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
而刘备如此用人,又怎么可能吸引到江东境内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真才实学的士人主动投效他,为他效力呢?
很多人都能够猜测道,即便是像沈友这样的智谋之士,投效到刘备军中之后,其地位也必然会被排在鲁肃、徐庶或者王修此三人之后。
而这一个缺陷,尤其让江东境内那些心高气傲的士人难以忍受。
在整个江东攻略战进入到刘备军与孙权军在丹阳郡中部地区相持阶段的时候,这个缺点暴露无疑,它不但极大地挫伤了刘备军中部分将领或者士兵们的积极性,而且,与此同时,也同样极大地挫伤了江东四郡境内一部分原本一直都在暗中反对孙策的江东士人对刘备的期盼。
这部分士人因为不喜欢孙策,进而不喜欢孙权和周瑜,哪怕周瑜现在已经与孙权反目,但是,不管怎么,毕竟在此之前,周瑜一直都是孙策麾下的一个下属而已。
而沈友之所以对周瑜的表现大失所望,却并不是因为孙策,只是因为周瑜在战场上的表现。
句实话,周瑜在刘备突袭江东成功之后的表现,不仅让江东人对他大感失望,甚至是远在益州的金珏也同样对他大感失望。
在刘备出兵奇袭丹阳郡北部成功之后,江东士人也许会在最开始的时候,会一直保持观望,想要看一看,刘备是否真的是一个能够对他托付终身的明主,但是,将江东境内除沥阳郡北部之外的百姓,尤其是吴郡境内的百姓,都不希望整个江东由一个外人来统治。
因此,江东境内的百姓,大部分人都对被大汉子亲自下旨册封的新任扬州牧周瑜是给予厚望的。
故此,若是周瑜趁着孙权军主力和刘备军主力在丹阳郡中部地区相持的时候,迅速出兵,在攻占丹阳郡南部之后,由吕蒙率军急攻会稽郡,周瑜自己率军急攻吴郡的话,二人成功地概率是非常大的。
得两地士庶之心,这一大优势,是刘备或者孙权无论如何,现阶段在江东地区都不具备的。
但是,在拿下于潜县之后,吕蒙却停滞不前,似乎就是陷入与金侯的互相比较之郑
如果年轻人,年轻气盛,好勇斗狠,吕蒙遇到金侯,肯定会想要想方设法与之在战场上分一个胜负,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周瑜之后的举动却让人看不懂了。
周瑜既没有迅速返回豫章郡,亲自指挥部队,以拦阻,甚至是歼灭被困在豫章郡北部的刘备军赵云部和张飞部,也没有迅速举兵,攻入到吴郡境内。
就连金珏自己都看不明白,拿下丹阳郡南部之后,周瑜究竟为何一定要在那里一直都按兵不动。
实话,就算是在周瑜出兵攻打吴郡,老家即将遭到袭击的时候,孙权肯定会立刻主动放弃之前与刘备相互僵持的状态,留下少量兵力死守宛陵县县城,军中剩余大部分兵力,他肯定会不管不顾,直接率军向南与周瑜军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