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穿书之红楼黛玉 > 穿书之红楼黛玉最新目录

第181章 命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荣妃便笑了一下,“嫂嫂的意思,郡王爷便连字都可以不认得了?齐国公传到如今,哥哥只袭了个三品威镇将军,靠着祖上的那点子功德,在那些勋贵中,依旧站了一席之地。我从前过,若哥哥嫂嫂不肯好生教养章哥儿,就送进宫里来,与皇子们当陪读,敢情哥哥嫂嫂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了!”

刘氏的脸有些燥热,忍不住分辨道,“家里的哥儿姐儿虽不多,单薄,可从前娘娘膝下寂寞,臣妾也了,要把絮姐儿送进宫里来陪着娘娘,岂不是比章哥儿更解寂寞,可娘娘不答应,偏偏把个林姑娘当亲闺女一般,不但要她回了京,还时不时召进宫里来,反倒把自己亲侄女儿疏远了去。”

荣妃便冷笑一声,恰这时候,太明宫那边有大宫女过来,是那边皇太后已经准备齐妥了,命荣妃领了人过去。刘氏忙起身,玉笙去里头喊黛玉等,一齐去了太明宫,用过了宴,依旧回到了景安宫,檐哥儿也从前头过来了,与十三,由云臻领着,出宫去。

荣妃有些疲累,玉笙帮她卸了妆,沐浴过后,歪在榻上,一会儿,夏守忠派了人来陛下今日累了,就歇在前殿,不往后头来了,想必娘娘也是累了一日,命早些歇下。

荣妃这才松弛下来,挪到了床上,玉笙一面给她按着,一面道,“今日,刘夫人进来的那些话,真是不成体统,这要传出去,于娘娘脸上也不好过,如今那边没事儿还要找出事儿来斥责娘娘呢!”

荣妃叹了口气,“这几年没看到章哥儿这孩子,谁知道竟是这么不堪,和檐哥儿一般年纪,可你瞧瞧檐哥儿,前儿我还听贾夫人每日读书少也要到二更,回京这些,日日都在沈先生那边侍奉着,连皇上都这孩子纯良忠厚,是可造之才,显见得将来又是一个林大人了!”

玉笙跪在榻上,一边手上用力,活络着荣妃腿上的经脉,一面道,“听当年林大人,明明家里也是可以继承爵位的,又是和陛下有同窗之谊,一个额外开恩跑不了,太上皇都发话了,可偏偏林大人要下场去,这不,就得了个探花呢!”

“可不是这话,唉,偏陈家就这么要败了,当年的那些勋贵们,如今还有几家能撑得起来?斗转星移,人事更迭,命也,数也!”

云臻扶着黛玉,道上的雪虽扫了,可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难免有些滑。十三与檐哥儿走在后头,也不知怎么闹着,就一跤摔了下去,惹得黛玉扭过头来看,坠在后头的陈家姑娘抿着唇笑着,刘氏也忍俊不禁。

云臻不由得松了手,去扶这两人,衣服也脏了,檐哥儿身上那件还是黛玉的针线,他起身后看到湿了一大块,心疼不已,“哎呀,是姐姐做的呢。”

云臻没好气地道,“知道是你姐姐做的,你还不仔细些,一路打打闹闹的,成何体统?”

待黛玉二人回来,林家便开始祭祖。只今年,林如海这般,只好叫人抬了过来,主祭的事也就要檐哥儿来做了。他虽第一次,却因跟沈孝卿的日子多,偏沈孝卿是个格外讲礼的人,耳濡目染之下,做起来也是一条一礼,分外恭谨。

林家族老们不由得点头暗叹,也有一两个,“虽才十三四岁,却是秀才公了,也没辱没了先祖!”

次日,又进了宫,回来后,再次祭祖。因今年林家在京城过年,林如海又升到了三品,虽林家不摆宴,林如海不得动弹,可请贾氏的人却不受,别的可以不去,族中不能不去。初一至初三日是在族里坐席,家里只好交给黛玉,她是办老了事的,贾氏也不须担心。

初四日是在贾府那边,贾氏一个人去吃了席回来,初五日齐国公府摆宴,临时给贾氏送来了帖子,因是荣妃的娘家,老太太还活着,是不能不去的。虽席上受了些冷落,贾氏并不是个计较的事,也就并不放在心上。

初六日,自己家里摆宴,贾氏已是格外劳累,道,“这几年在江南,年年也没有什么应酬,还嫌那边不好。如今,我算是明白,还是扬州好,过年也有诸多讲究,却也没这么累。”

好在,这一日的布置,黛玉早就安排下去了,有黛玉这个得力的在一旁帮衬,贾氏也无须操什么心。贾母又来了,她自然是要亲自侍奉的,迎到了正堂上,稍微坐了坐,贾母又去看了林如海,见他养了这好些日子,依旧难得挪动,又是落了些泪。

这次,贾府的女眷几乎都来了,邢氏、王夫人,熙凤,迎春三姐妹,湘云,连宝钗也一并过来了,姑娘们见过礼后,都随黛玉去了徽音院,湘云站在院子里,朝上面那匾额看去,“果真你的院子是叫徽音院呢,这名字是谁取的?真好!”

黛玉有些脸热,邀着进去,探春便问道,“林姐姐,你怎地没把吴姐姐和冯姑娘一块儿叫来?”

黛玉笑了一下,一面吩咐轻絮与她们沏茶,一面道,“她二人都有了好消息了,一个聘到了平原侯府,一个聘到了定城侯府,如今都不敢出来见人了。”

宝玉要跟着黛玉等过来玩,被檐哥儿拉走了,与林家本家的几个人在前院檐哥儿的书房里话,因的都是下场、破题、起承转合的些话,他听了半无趣,偏檐哥儿问他,“宝二哥哥,你多早晚下场?”

自当初贾雨村得了王子腾的提携,候补出去后,自然是不在贾府担任西席的了,依旧是贾代儒管着。年前,宁国府和赦老爷这边遭了一番大难后,贾政着实也着急了,特别找了代儒,如今务必要讲书,做文章了。

宝玉也作了好几篇文章,《礼记》上的“临文不讳”,又四书上的“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夫不至于学,人之常也”,只宝玉虽性灵聪慧,却偏只在风云月露之上,与一生之正事,毫无关系。他先破题便破得不好,如今听檐哥儿等题,便觉着字字都刺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