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写到这个时期,有些艰难。不大想写,因为不怎么想回忆。前前后后的事情稍微想想,很容易发现自己,其实很怂。
亏得他总以为自己是个睚眦必报,斤斤计较,眼里不揉沙子的好汉。
一直以来,蒲素似乎都不算是个“老实人”。好像从小时候开始在同学里就是个带头捣乱分子。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出类拔萃”的调皮孩子。
到了初中,各路调皮孩子聚集在一起,加上他发育晚,体力方面毫无优势,而且很多事情还没开窍,仅限于班级里是个核心,在年纪里也不算什么。
进了中专以后,之前讲过几章,基本算是冲出学校,走向社会的那种,不简单是调皮可以概括的了。所以才有了校方全力配合在他成绩表以及评语上造假,希望他政审通过,赶紧走人的一幕发生。
其实,他的很多行为都足可以被开除,这里不能细说。但,当时人还是很厚道,如果他自己能坚持到毕业,还是会在金融体系获得一份体面工作的,而且是正式编制,很快就能拿到干部身份的那种。
到了部队,在一些人眼里他简直就是“害群之马”。狂妄不羁,特立独行。在那种的氛围里,一般年轻人早就给禁锢住了。不管是尖的还是刺的,都给磨平了。可是他不,军事动作过硬,他不参加比武,中队就凑不够人。而文化程度,别说和战友相比,那是远远甩开指导员一大截。
来硬的,他就也硬,大不了送回去,正好。反正入伍后的体检复检,,犹如盲人。军医问哪,哪不舒服,摸哪,哪都疼……
第二年兵的时候,他就带着超期服役的老战士去养鸡场偷鸡了。作为城里人,第一次干这事,带了个大旅行袋,一口气弄了四只下蛋的鸡翻墙回来。老战士半夜把新兵弄起来,让他们烧水褪毛,拿工兵铲挖了个坑,把鸡毛埋了。
新兵时候觉得不爽,就想办法混才去了,不是在营房里装病躲避训练,而是直接就出去所谓“住院”去了。90年春季入伍,当年春节直接回南州过了年,年初三又到桑海看了阿嬢,待了半个月才回去。没几个当兵的能像他这样。
都说军装好看,他那时候的制服其实已经改的不错了。但就是觉得那是一种束缚,发自内心不喜欢。不懂的时候,发下来的都送给农村战友了。后来老乡频繁串访,无力接待,就知道变卖了,结果用制式的被服,换了不少酒肉。
平时出营房,都是换好便装直接翻墙走人。到录像厅看个循环录像,搞两杯扎啤,两个凉菜……后来,他不混才的很大原因,是在驻地谈恋爱了,这段过程之前没说,现在也就不说了。
一直到退伍,他和领导的关系都极其恶劣,尤其是指导员。概因他曾经把指导员追打到跳进了猪圈,还把他家属房门口腌晒的咸鸡咸鸭扫荡一空,并且挑衅地把骨头扔他门口……
所以,退伍那天中队领导要送行老兵,他的女朋友怀揣六千多元“巨款”当时绝对要算巨款了,小女朋友说到了南州就要买一辆“木兰”代步),买了同一车次的票在另一个车厢掩人耳目。
而他在退伍兵车厢里,在火车开动的那一刹那,抓住了指导员送行的手,做握手状,只是死死不撒手。随着速度越来越快,指导员的表情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化,在月台上跟着火车快跑出了站台,蒲素这才撒了手。
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大家都哈哈大笑,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车厢里弥漫着快活的空气……”
档案是老兵走后才从部队调回去的。一般在部队得到的处分或者其他什么,老兵退伍时都不进档案。而蒲素的档案里,三个处分都在,而且还有他没看见,但是知道非常恶劣的指导员评语。其实,只要他在退伍前愿意买两瓶10元1瓶的“泰山特曲”,档案就肯定漂漂亮亮,但他就是不愿意。不是舍不得钱,觉得那是一种妥协,有那钱不如喂X!
当时他就不在乎这些,无论如何,评语好坏,不妨碍他吃公家饭。至于在体制内如何表现,爬升,他是从来没这想法。
况且,车站上不来那一套依依不舍的握别,他的评语也不会好。驻地女朋友临走时给家里留了一封信,她家父亲豪横的很,当时就已经有车了。连夜追到南州,第二天中午就带着她姐夫,一起出现在蒲素家门外了。
女方家里看到条子,直接找到部队,从指导员那里要来了蒲素家的地址……地址是老的,现在已经搬家了。到了那边再打听,搬家了也没跑掉……
这种伤风败俗、破坏纪律和军民关系的事情是必然要事发的,蒲素怎么可能还想去得到漂亮的评语。
这种档案,以前真的很起作用。还好,蒲素退伍回来没多久就不一样了。况且以他后面的遭遇,就算回来被分配到了多了不起的岗位,还是一回事,该跑路还得跑路。
那些想尽办法解决了组织问题的,回来该下岗一样下岗。需要说明的是,在家里有关系的时候,这些才算是条件。否则,毛用没有,只后悔自己白白浪费了几年感情。
当年有一种认识,在部队里解决了组织问题就算是混的好。城市兵也有这个追求,大概大多数都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搞了这张票回来就算是“混的好”。混到手的绝大多数,最后对他们来说其实啥用都没有。
现在档案有什么用?只要不是报考GWY的个人,有关部门看TA那个,不如看个人征信和纳税单。早前出国办护照需要各种手续的时候,那张票票有毛用?抵扣不了一分钱的个人存款和收入证明。
有些事情注定是缘木求鱼,个人愿望在时代面前啥也不是。
他对什么领导、TIZHI,应该说从没有过什么期望,这个念头不是凭空而起,而是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怎么来的?不知道,也许和他爷爷、父亲的遭遇有关。
所以就个人而言,他的境遇无论好坏,无论多好多坏,基本上都不抱怨ZHENGFU。哪怕实际上也很快就要遭遇到了所谓不怎么公平的事情,也很快坦然接受了。
现在有时候发发牢骚,说些怪话,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
讲真,他很庆幸自己青年时所处的时期,而且随着房价越涨就越是满意。尤其是前几年的所谓文玩似乎成了流行,什么东西都能炒的不像样,手里的烂木头论克计量,玩家还低三下四的请求他“割爱”的时候。严格来说,像他这种身无长技,螺丝刀都用不好的人来说,实实在在的是既得利益者。
不怕挨打也要说一句实话,作为五十岁的老男人,蒲素的一双手伸出来,比大多数年轻姑娘要嫩。
只是那双手曾经吊在血迹斑斑的操场单杠上(无数个新兵手掌心的血泡在抓着杠子做动作时被磨破,杠子上带着皮也很正常),也被折腾的布满老茧,只不过回去后褪了几次皮,就彻底没了痕迹。
当初去部队时,他没那么排斥,但是到了以后才知道那边有多么的……
入伍这行为本身他不反感,是公民义务,也挺正能量的。但是对于里面的一些所谓“规矩和规则”,简直是深恶痛绝到无以言表,可以说如果到现在没什么改变,那就依然还是个散发着恶臭的地方。电视上那些相关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现代的,可以说都谈不上是一眼假,隔着百多里就闻到味道了。
最可怜的就是基层小战士。二代里好歹还有子随父职到里面继承个一官半职,就和顶替接班一样,进去就是个干部。而到了三代应该就不多见了,都是底层人家的孩子接受着老百姓的赞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么高的荣誉,怎么那些人家的孩子都不参加呢?
比如这次YQ,他龟缩在家里,若干天后出去,都不知道哪里需要检查,外面是什么模样,走在路上还感觉很不适应,像是和社会完全脱节了,处处显得陌生。
他这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不依靠各级组织。有没有人管,他都会这么做。至于上面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和他关系不大。或许对别人影响很大,对他来说微乎其微。
米国到现在感染人数都30多W了,别只看我们这边片面的报道。老实说,那边绝大多数人,情绪稳定。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川普应该会失去民意的支持才对。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盖洛普(Gallup)最近的民调结果显示:最近一周,拥有金色飞机头的川普支持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从44%上升到49%),达到他担任总统期间的最高点。
此外,多数选民表示,他们对***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持正面看法。
两个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上有非常显着的区别。中国是个水患和旱灾频发的古老国家,在可怕的天灾面前,老百姓赋予了ZHENG/FU以更大的权力去抵御灾难。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ZHENG/FU有多大的权力,就要背负多大的责任。
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在抗灾这件事上,ZHENG/FU要背负的是无限责任。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那就是失职。这是每一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一种共识。“大禹治水”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故事。
而米国的故事,是另一个版本。1620年,一群英国人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乘坐着“五月花号”从欧洲来到了北美殖民地开荒。这些人在海上漂泊了66天,好不容易才来到美洲,但他们却没有立即下船。他们在船上签署了一份契约——《五月花号公约》。
签订公约的目的,是为了规定了每个人享有的权利,比如下了船之后,大家该听谁的,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在经过了激烈的争论后,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签约结为自治公民团体。
从《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ZHENGZHI基因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ZI治”。美国人有权决定怎样去管理自己,而不是来自国王的授权。
但这样也是有代价的。缺少一个强有力的ZHENG/FU支持,你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自己。在《五月花号公约》上的签字的那些人,有一半没能活过第一个冬天。
而幸存下来的那些,则成为了北美ZHENG、ZHI的核心成员。他们会每年举行一次大会,通过法律来选举总督和总督助理,并逐渐发展出了议会,构建起了制度的雏形。
《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代表了美国人的精神内核:权力并不来自于别人赋予,而是来自于共同的契约和规则,相应的,也不会有谁必须为你的生存和安全负责。
如果你熬不过冬天,那也没办法,这就是自治的代价。作为一个以ZI治为底层政治基因发展起来的国家,美国人对ZHENG/FU的期望,远不如中国人那般强烈。
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方式来类比,在抗灾这件事上,美国属于有限责任ZHENG/FU,而我们则类似是无限责任ZHENG/FU。
英国甚至之前提出全民免疫这个措施,奇怪的是人家大多数老百姓是同意的。咱们看到人家有多少抗议的?现在全球信息化,如果有,不可能在这方面没有消息传出来的。
日本到现在也差不多,几乎就是开放状态,社会活动基本上和之前差不多。而大多数老百姓也表示情绪稳定,慌的都是中国人居多。
反过来,这些地方的人也会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
比如在他们眼里,这种家长型模式,对老百姓管得为什么宽,咱们人为什么不会生气?
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家的价值取向会不一样。如果只用己方固有的思维方式,是无法理解对方的。
人家就是这么自信。敢这么搞,也乱不起来。有些地方敢试吗?想都不敢想,什么后果都有可能。只要有人吹哨子,有大把早就各种不满想跟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