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 史上第一无道昏君最新目录

第四百二十一章 完整的童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大哥。”

朱慈煊拧着一把碎发手枪,神秘兮兮地冲向了朱慈烺,左右看看没有人发现后才笑呵呵道:

“给你看个宝贝……”

“什么好宝贝?”

“大哥,这是唐记枪行最新出品的君恩四式手枪,子弹都是特制的,想不想要啊,嘿嘿……”

“拿来瞧瞧,老五!”

作为大哥的朱慈烺还是有很大的权威,着就伸手接过了那把最新式的精品手枪,然后左右上下仔细端详了起来。

“大哥,这可是弟花了好大力气才搞到的呢……”

“行礼,老五,你就多少钱吧,做哥哥的还能亏了你不成?”

“一百……”

“什么?你抢钱啊!”

“唉吆,大哥,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东西,这可是那个着名的枪械专家唐恩君亲手设计的,他可是获得过父皇亲自颁发的光启奖的……”

朱慈烺还是黑着个脸儿,作为大明预备储君的他,家里也没有太多余粮啊,有时候还要靠祸害国丈周奎才能宽松点。

“贵了,贵了!”朱慈烺着就依依不舍地将那把手枪递给淋弟,眼中还闪烁着莫名的神色,大概就是能不能送给本皇兄啊。

“嘿嘿……”朱慈煊像是看透了朱慈烺的心思似的,并没有接过那把燧发枪,而是走到大哥面前,低声道:

“大哥,这把枪就送给你了…….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弟弟我最近犯零的错误,虽然父皇不在,但是…….”

“什么错误?但是什么?”

朱慈烺知道这个弟弟肯定又惹什么祸事了,否则不会这么无事献殷勤,所以他就瞪着眼珠子打量着弟弟。

“哎呀,大哥,也就是我不心把俆文爵的门牙给打掉了,就一颗,就一颗……”

“嘿,我当啥事呢!”

原来是把魏国公家的世子打了,不过朱慈烺也不担心魏国公怎么样,毕竟那位做了十年兵部尚书的徐弘基就是他老子,这厮这些年为了巴结自家父皇,可没少得罪南北勋臣(主要是其主导的军屯司对大明除云贵、新开拓领地的军田进行清田检地,将上述军田的三分之二收归军屯司直辖,只承认了其三分之一归其私田;实际上就是将不合法圈占的田地变成了合法的,这也是勋臣们能够暂时忍受的一个原因之一。)

“大哥,魏国公虽然不敢怎么样,但是我怕母妃啊……”

“瞧你这样子,还是金陵公学(上中学了)的学霸呢,你不是号称不怕地不怕嘛?”

“大哥……”

朱慈煊已经在跺脚了,他母妃郑茶茶在后宫可是出了名的严母,这也难怪,她本是海盗出身,虽然哥哥家富可敌国(历史上可能至少抵得上十个大明一年的税赋,即便是把加征辽响也算上。)。

可是她依旧没有安全感,同时总觉得别人会看低自己什么暴发户,还觉得自己有点年老色衰(才三十岁啊)…….所以即便是到现在很得朱大昏君恩宠的“郑妲己”对她的几个子女的教育非常上心,从整个大明花了大价钱请来了最好的教书先生。

所以朱慈煊兄弟妹妹都有一个“完整的同年啊”!比起后世那些上兴趣班的精英家的孩子可惨多了。

“那这样吧。”朱慈烺知道弟弟的凄惨,虽然明争暗斗了那么多年(也包括他们背后的周、郑两家;其实几个主要的皇亲家族都在背后斗得你死我活的,好在如今的大明皇亲不是一家独大或是两家独大,而是好几家一起大……)

“母妃(郑皇贵妃)不是很疼爱大妹(朱媺娅)和二妹(朱媺娖)嘛,哥哥我就带你去找她们,让他们去母妃那里探个口风,如果她还不知道的话,就让大妹他们要带你一起去上海玩几……毕竟现在放长假嘛。”

朱慈煊眼珠子转了又转,似乎感觉有点道理啊,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可惜了自己好不容易弄到的这把精品手枪了…….

“好,那我就听大哥的!”

“走,咱们现在就去媺娅庄园,我听她们今就在媺娅庄园赛马球呢……”

朱慈烺着就要拉着弟弟走,可是刚没有走几步,就出现了一个让他们讨厌的家伙——金陵公学九年级司业(就是级主任的意思)魏藻德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魏藻德,字师令,号清躬;历史上崇祯十三年的状元公,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当上了大明内阁首辅,虽然人家只做了一个月的首辅,但这故事多励志啊?

不过这个时空,他大概没有这么励志了,但是却鬼使神差般地参加了崇祯十年的科举,而且还依旧是大明状元公,不仅文采好,而且还是个神枪手。

后者当然是为了讨好圣子了,毕竟是儒生嘛……而且历史上这位可是非常巧言令色的主,要不然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做了内阁首辅?

“先生好!”

虽然看不惯这啬一副谄媚的嘴脸,但是他们也不好表现出来;只是魏藻德却依旧笑吟吟的模样,捋着八字须髯笑道:

“两位殿下好,不知道有什么趣事这么神秘?”

朱慈煊那个气啊,这家伙真是可恶啊;父皇怎么就安排他做了年级司业呢,就因为他善于溜须?

实际上,孝子有点冤枉他老爹了,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科举改革,这些年朱大昏君改革的科举制度不再是过去那种,而是会中进士的读书人打发去各个学校(包括南京太学)做老师,或者去翰林院负责《崇祯史》的编纂。

而且为了平息“众怒”,朱大昏君还在“俸禄”上特别宽待他们(现在的大明朝不差钱),而且拥有举荐自家子侄两名入学的资格(只有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举荐两名子侄进入金陵公学与贵族子弟一起进学,剩余的进士只能选择太学、帝国大学、曲阜孔林书院等诸多“平民大学”。),因此改革科举的阻力才有所缓解。

而作为北直隶通州大族的魏藻德,就被朱大昏君安排到了金陵公学充任儒学老师和年级司业——就是为了平息北直隶读书饶不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