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北宋振兴攻略 >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目录

第八百七十五章 终极套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算是想明白了,你们这个皇帝呀,用人就是个饕餮,胃口大的紧。你看,你战场是不能打了对吧,按理说武将到这份上,就该归隐了,即便是在朝堂上也是修闭口禅就行了。没什么威胁才对。可是现在呢?”

“我就奇怪为什么把你从来州调回了汴京,又是升官、又是赏赐,甚至连太皇太后都动不了你。这恩情可大了去,感情在这事上,等着你呀。”完颜宗干用力的啐了口瓜子皮,把自己摞出来的瓜子皮小山都给吹散了。

“以后这种事,绝对少不了。啧啧,无所不用其极,是在下输了。”完颜宗干连连摇头,大宋这皇帝,绝对不想表面那么良善。

王禀上下打量了一下完颜宗干晃着脑袋说道:“为官家尽忠那是本分,我乐意!”

完颜宗干连连点头说道:“那是,有钱难买人乐意呀!要不说你们这大宋皇帝高明呀,这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哪怕是知道了,你也心甘情愿,啧啧,这水平,我远不及也。”

“待会小常朝你就杵在那,说官家所言,臣甚是认同。往那一坐,就没人敢造次,啧啧。”

“就这么简单?”王禀皱着眉看着完颜宗干。

“对,就这么简单。只要你还在京中,你们官家就是大优势,想干啥干啥,为所欲为。”完颜宗干点头说道。

这就是现实,五万大军驻扎在陈桥驿,整个朝堂里的人,谁都不敢造次,不敢用什么阴毒伎俩,而官家所说的三大前提,就必然会推行下去。

“我知道了。”王禀点头,站了起来,从西华门进了宫,走进了德殿。

“刑律为何要再次强调刑律面前人人平等?刑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前提,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律面前的具体体现!正因为在历朝历代里,刑律面前不平等是极其常见的!屡见不鲜!”宋世卿涨红了将这一段极为拗口的话说的字正腔圆!

赵桓坐在月台上,看着宋世卿的模样,这语速语调,搁在后世做个RAP歌手,那是一等一的强,赵桓都被这一大段话绕得有些眩晕。

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是之前就已经廷议通过的一条律法基本原则,而现在讨论的是刑律,而宋世卿坚持将刑律面前人人平等,写进三大前提之内。

这就成了争议点,看似有些重复。

宋世卿刚刚喘气喘匀了些说道:“立法、司法、刑律和执行的四个层面上,尽可能的实现平等。我们的律法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摆脱民众们的偏见,我们的民众是何等的模样?他们认为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是人上人?这就是尊贵卑贱之分!”

“刑不上大夫喊了一千多年了,我们到现在连立法层面都做不到,等我们都下了黄泉,有何脸面面对列祖列宗!”

赵桓示意宋世卿先歇一下,这朝堂毕竟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的地方。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这两句话最开始是出现在礼记曲礼之中,原为: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人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而孔子对周礼的解读,一向在中原王朝有着极高的权威性,他在孔子家语五刑解这样解释了: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

大约就是,庶人忙碌,对礼法不了解,不能苛责的要求他礼仪的规范。

上:宽恕,谅解。下:苛求,排斥。

所以,刑不上大夫,意思为刑罚不宽容公卿大夫,礼法不排斥刻薄庶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刑不上大夫慢慢被曲解了。

直到东汉时期的儒学大家郑玄注解周礼时,终于将刑不上大夫解释为了: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而这八议,在汉时,是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不施加残害肢体的刑法,必须交由皇帝裁决。大汉的皇帝武德比较充沛,多数情况都是,盘水加剑以自裁,勒令自杀。

而这八议在汉时依旧是水面下的潜规则,直到在东汉末年,曹丕篡汉之后,他的儿子曹叡在制定新的刑律时,将八议正式从水面之下,抬到了法律条之中,成为了八辟。

八辟,从魏明帝起,共计一千六百年,从未断绝。

明规定,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

这八种人是:议亲,指皇亲国戚的勋贵;议故,指皇帝的故旧、同窗;议贤,指有德高望重的人,比如乡贤;议能,指统治才能出众的人譬如:军将、知府以上官员;

议功,指对国家有大功勋者,开疆拓土、铁卷丹书;议贵,指上层贵族官僚,身有王公侯伯子男爵位之人;议勤,指为国家服务勤劳有大贡献的人,例如胡元、王重阳这样的技术人才;议宾,指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例如柴家后人、螨清遗老。

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为八议。而这八种人,就是超然于律法条之外的人,八议之人,往往都是剥削的源头。

而在大宋,除了上述八议之人存在特权之外,又加了另外一种人,读书人。

宋世卿喝了一口凉茶,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再次站起来,说道:“熙宁二年,时神宗皇帝,金州知州张仲宣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审刑院核查判处以死刑,而后大理寺以士大夫功名在身为由,由死刑核减为脊杖刑和黥刑,然后发配琼州。”

“审刑院知院事苏颂听闻此案后,向神宗皇帝说,古代刑不上大夫,张仲宣官居五品,如果对其处以黥刑,并令其与徒隶为伍,即使他这个人不值得怜悯,但仍然处罚过重,因为这士大夫的名誉受到了污辱。”

“神宗皇帝认为有道理,于是免除了张仲宣的脊杖刑和黥刑,流放之地也从琼州改为了贺州!此后针对官吏不再适用杖黥法,成了我大宋的固有制度!这是什么?”

“是谁让士大夫的脸面受到了侮辱?是我刑部还是你大理寺卿?还是刑部的前身审刑院,侮辱了士大夫的名誉?”

“是他张仲宣贪赃枉法,作恶多端!他侮辱了士大夫的名誉才对!不仅如此,他还侮辱了我大宋律法的严肃!”

“这一案,到底是谁侮辱了谁!”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是如何由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变成了今天,士大夫高高在上,凡武官员犯罪应当处以笞杖刑的,均可以罚俸、降级、革职等方式替代刑罚并直接适用?你们告诉我!这还是律法吗?这还是周礼吗!”

“我要说的话说完了。”宋世卿是个周正的人,他从来都是嫉恶如仇,说完之后,他坐在了椅子上生着闷气。

赵桓看着寂静的朝堂问道:“谁有人要反对吗?”

朝臣们面面相觑,在五万大军就在城外,军权都在官家手中的时候,这种廷议,他们只能讲道理,而不是耍无赖。

必须将道理讲得明白才可以说服大多数人。

但是显然,宋世卿说的很有道理。

赵桓看着常朝上,将近百名官员被喷的一无是处的时候,也只是连连摇头,人天然的劣根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是一群怂货。

明太祖朱元璋和太史令刘基在讨论君臣以礼相待的问题的时候,刘基就是沿用了宋朝这个论调,侍读学士詹同补刀说正因为刑不上大夫,才让士大夫有了礼义廉耻的道德约束,君臣相宜的佳话比比皆是。

明太祖朱元璋对此深表赞同,将六卿贵重,不宜以细故辱写到了法律书里。然后设大诰大兴剥皮揎草之刑,贪官污吏剥皮填草,放在衙门口和土地庙里供人唾沫。

而之后的大明皇帝,更是将从朱元璋时的祖训廷杖之刑,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后来逐渐增加的厂卫制度,可谓是对士大夫们,尽极戮辱之能事。

也没见明朝怎么样,什么国朝动荡,国将不国的危言耸听丝毫没有出现。

倒是后来崇祯皇帝把魏忠贤杀了也就算了,还把厂卫制度给废了大半,以至于后来为了七十万两现银,无法调动关宁军勤王,被李自成进了京。

崇祯吊死在煤山歪脖树上之时,李自成入了北京城,简单搜刮,得金银七千余万两,驼载而去!

而后螨清入关之后,顺治十一年,在只有汉省十一省的情况下,下诏一切按旧历会计录为准,本色粮、漕粮等皆按旧历,计省当年核算营收预期八百万两,当年实收银两千一百万两,粮五百万石,最终折色银三千一百万两。

大明是没钱吗?是他崇祯收不出来罢了。

他为什么收不上来?他连自己的刀都给折了,跟士大夫们讲道理,这怎么可能收的出来?

“若是都没有异议,这新刑律的原则这一条就这么定了。”赵桓心满意足的点头,宋世卿这个嫉恶如仇的读书人,这把刀很是锋利。

至少论点论据将这群巧舌如簧的臣们,喷的体无完肤。

赵桓看着臣们互相张望的眼神,笑着说道:“朕知道你们心里想着什么,从这个反剥削为核心的律法开始制定的时候,八议八辟就违反了律法的核心,当然要废黜,也必须要废黜!”

“为了说服你们,朕准备了个故事,你们且听好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