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此时的成都,并没有蓉城的别称,这个别称历史上是在五代十国后期才有的,此时的成都倒是有一个‘锦官城’的别称。
成都府是安史之乱后的称呼,唐初武德元年称为益州,天宝元年改称蜀郡。唐肃宗至德二年因蜀郡为唐玄宗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并称‘南京’,上元元年罢京号,但一直沿用成都府的称呼。
成都城不仅是成都县县衙所在地,同时也是成都府府城所在地,更是西川节度使驻地。不过在十几年前,成都城并没有什么防御工事只有子城和从城外流经的护城河(就是现成都府河),这恐怕让人很难想象。
不过这也很正常,成都的地理位置很好,位于蜀地腹地,四周皆为高山峡谷,外敌很难攻入,自然不需要花费在城防上。但这不代表蜀地就没有外敌,西边的吐蕃,南面的南诏,都是威胁。而且在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南诏入侵,在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卢耽和东川节度使颜庆的联合反击下,最后南诏兵败撤退。
此战之后,成都府便开始注重城防筑壅门城,挖战壕引水,分植鹿角,修筑营寨,加强战备。之后,虽然南诏数次袭扰边境,但朝廷也加强了西川和东川二地的军事实力,倒也没大的战事发生。
所以李晔在前往行宫的时候,还能看见一些巡逻的士兵,其中还有一些头戴黄帕的士兵。经车夫介绍,这是黄头军,这并不是真正的蜀军,而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之所以被称为黄头军,主要其头上包有黄帕。不过黄头军现在却是蜀军的核心,在本地扩编后,拥军数万,是蜀军的中坚力量。
沿途,李晔对于此时的成都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成都府的整体布局上大致跟长安城差不多,只是规模、气势上远不如长安,但也是此时唐王朝所辖之地少有的几处富饶之地。
来到行宫,看到是圣恩正隆的寿王,行宫外等候的人便纷纷行礼。虽然不认识这些人,但李晔还是纷纷还礼,然后便在宦官的带领下进了行宫。
还未进入行宫主殿,李晔便听到里面有人正声泪齐下的哭诉,这倒是让李晔很是惊讶。
“这位公公,里面是何人在哭泣?”
见李晔作为寿王态度如此之好,引路的公公也有些惊讶,连忙回答,“回禀寿王殿下,是长安来人。听说是从黄巢贼子手下侥幸逃得一命的大臣,然后赶来供陛下驱使。”
“长安来人?”
听到这个称呼,李晔不禁沉默。虽然他不知道长安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但黄巢的残暴他是有所耳闻的,留在长安的宗室、大臣、贵族和宗室肯定下场不会很好。
带着好奇,李晔来到大殿近前,便听到里面有人在诉苦。
“陛下,陛下要为那些惨死的大臣做主啊!豆相、崔相、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时裴谂,被贼军抓获后,在大街上被处死。宗室也死伤惨重,大量宗室女子沦为贼军玩物,除吉王、安化公主等少数逃脱,其他都滞留于长安,生死不知。
臣等趁着贼军不查,才能死里逃生,经崎岖跋涉,千里迢迢赶来成都府。。。。。。”
“爱卿受苦了。”坐在大殿正上方的李儇显然有些不耐烦,对旁边的田令孜吩咐道,“阿父,给这些从长安而来的大臣,每人30贯钱,让他们安顿下来。”
“陛下圣明。”田令孜拍着马屁道。
“这位大人,本王胞姐昌宁公主呢?是否离开长安?”就在这些大臣正欲离开的时候,李晔突然叫住刚才哭的最凶的那人。
李晔看到大殿的情况,才发现这些从长安而来的大臣,都是身穿红袍、绿袍和青袍,无一服紫者,这倒是让他很惊讶。不过他忽然想起自己那滞留在京中的胞姐---昌宁公主。
李晔虽然跟李儇不是同母兄弟,但他却有一个胞姐和胞弟。胞姐就是他口中的昌宁公主,比他大1岁,叫李淑;还有个胞弟,就是穆王李倚,比他小两岁,因为年幼,现住在他的寿王府中,不过因为身体不好,现在在王府中休息。
至于他的母妃,王德妃在十年前就已经病逝。这是李晔在前来成都途中从他人口中打探而知,李晔离开长安时,本就是迷迷糊糊,自然想不起还有个胞姐。而李淑跟僖宗李儇的关系也不是很亲近,所以就没有叫对方,只把李晔和李倚等少数几位宗室带走了。
“回禀寿王殿下,昌宁公主的情况,微臣等人并不清楚。不过贼军公布的所俘获的宗室公主中,并没有昌宁公主,想来公主殿下应该逃离了长安,或者藏匿于长安。”
回答李晔问题的是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员,不过他没有说第三种情况,那就是昌宁公主已经遭遇不测,或被杀害,或自杀,或被贼军所俘,但却没有消息传出。
想到这儿,李晔神色就有些低落,若是自己胞姐真的落入贼军手中,会遭到怎样的对待,他不难猜出。希望对方没事吧,此时的他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在心里祈祷。
“你下去吧!”
李晔挥了挥手,便进了大殿。而那名官员却是有些惊讶,刚才他仿佛是在一个上位者对话,而不是一个年幼的亲王。不过他摇了摇头,心想应该是自己的错觉,对方就一个还没弱冠的少年,自己可能是长途跋涉,精神太疲惫了吧。
。。。。。。
“寿王,你怎么这会儿才来?你是不知道,刚才那群大臣,都快把朕烦死了,一直在那儿哭,又不是孝,他们也不嫌丢人。”
看到李晔进来,李儇便从雕龙宝座上下来,一点也没有帝王的姿态,反而跟李晔抱怨刚才那群大臣来如何烦他的。
“皇兄,那些大臣也是死里逃生,还请皇兄就别过多责怪。毕竟皇兄管理天下,还需要这些大臣做事。”李晔知道自己这皇兄的秉性,要是他对这些大臣印象不好,后面再有田令孜等权宦的挑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好了,不说这烦心事了。这成都也太小了,而且简陋无比,朕早上转了一下整个行宫,甚至还不如寿王你在长安的王府大,更别说跟皇宫比了。”李儇继续抱怨道。
李晔没见过大明宫长什么样子,不过仅从他刚才沿途所见,这处行宫的确不是很好,跟前世的紫禁城相比,差了很多。而大明宫又要比紫禁城宽阔、气派很多,可见这处行宫并不怎么样。
不过这是在逃难,并不是长久居住。只不过李儇不这么想,也正是因为这行宫的狭陋,让他一早的心情就不好,再加上刚才那些大臣的闹腾,更让他烦躁不已。
“皇兄,这处行宫只是皇兄暂时居住的地方,将来皇兄是要回长安的。”李晔劝道。
“怎么回?你刚才应该也听见了,贼军有几十万大军,而且占据了长安,朕回不去了。”
“皇兄不要听那些大臣的夸张之语。贼军不可能有几十万大军,只是一些臣子为了逃脱罪责,故意夸大贼军而已。只要皇兄下令各地军队勤王,已各地节度使手下的军队,相信很快就能收复长安,到时候皇兄就可以回到长安。”
“真的?”李儇显然不相信。
“天下忠于皇兄,忠于朝廷的将领还是有很多。凤翔节度使郑大人,忠武军监军杨公公(杨复光,宦官),都是对皇兄忠心耿耿之人,皇兄大可任命他们率军平叛。”
李晔郑畋很有好感,而且其本身就对唐王朝忠心。但是李晔不好只推荐其一人,而把杨复光一并推了出来,自然是让其分担风险。要知道杨复光和杨复恭可是堂兄弟,而杨复恭又是李儇身边仅次于田令孜的权宦。李晔这一招就是分化权宦内部,拉拢一批,打击一批。
李晔一说完,就明显感觉到一道憎恨的眼神看向自己,李晔没去看那眼神是谁的,想也不用想,也知道是田令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