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在古代奔小康 > 我在古代奔小康最新目录

第三十五章 拦路抢劫?不,抢字而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稷下书院的毕业难度就非常严苛了,不仅仅要在考试中取得前百分之三十的成绩,而且还要在平日里,有足够的学分积累。

什么叫学分积累?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实践分数的积累罢了。比如学子们出去接业务,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通过聘请他们的掌柜老板,开出的评价单,以及他们自己的实习报告。当然,这些外出的实际业务活动,会有当地相关的人员进行核实。

不排除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毕竟只有前百分之三十,这成绩上可是做不得假的。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实操课的考试,占的分数比例非常大。

武定国这是把后世那些资格证考试的标准给拿了过来。他要保证的就是,稷下学院拿到毕业证的学生,绝对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出去了,就不能砸了稷下书院的招牌!

这也就导致了,稷下学院的学子们,一下子能达到好几万的数量。每次上课都是在每个学科院子的大礼堂,一个教授在学堂上讲课,学子们来多少,他不管,反正自己的课时,要按照规矩讲完。

当然,他们也有亲自收徒的时候。虽然说是收徒,实际上也是要通过考试的,只不过在师父的专注教导下,成绩进步会比较快一点。

这种教学模式,不过是武定国套用后世的大学的公共课罢了。然而,张老夫子评价说,这有春秋时期的味道,比如孔子的门人弟子三千众,实际上也就是这么教学的。

于是乎,在张老夫子的思想引领(会错意)的情况下,学院的先生们,一个个都是朝着孔子的目标前进的。什么时候也能教导出三千门人弟子,那才叫功德圆满呢……

“武山长,学院建成之后,您还是第一次回来,这块大门前的门联,一直留着,就等你回来题字了……”

学院的副山长,也是武定国同门师兄,一本正经的把文房四宝摆在了武定国面前。那架势,他要是今天不留下点墨宝,就不打算放他进去了。这和拦路抢劫有什么分别?

武定国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那一笔臭字哦,任何一个读书人看了都会忍不住笑话。咱们武大人脑袋瓜子虽然聪明,然而他写的字,可真就不敢恭维。比如他写一副对联,你可以从里面看到好几个书法家的字体影子,然而,加在一起嘛,就像是群魔乱舞。

“哈哈哈,不敢献丑啊……这样吧,我身边有个书法大家,吏部尚书刘国文大人,他可是京城有名的国手!我来出楹联,请刘大人执笔,这样才能给我们稷下学院增添几分荣光。”

武定国此话一出,刘国文心里其实也是激动的。给如此一个庞大的学院写门联,这可是名垂千古的机会啊!武大人真是好人,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给我了。

放在一千多年之后,学子们站在稷下书院门口,看着我写的字,啧啧啧……

“固所愿,不敢请尔……哈哈哈,那武大人,下官就献丑了……”

研墨,提笔,墨是上好的松烟墨,笔是上好的狼毫笔,就连宣纸,都是散发着清香的宣城纸。啧啧啧,这硬件可价值不菲啊!

武定国能弄出一个什么千古楹联呢?如果是能像当初写在岳州书院的那一幅水平就非常不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就是武定国之前的水平,也不知道这次的水平如何。刘国文十分期待着,浑身肌肉都微微的颤抖了,他这是在蓄力,也是在酝酿一种气势,等待着武定国金句的诞生,然后大笔一挥,横空出世!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武定国沉思良久,冷不丁的蹦出了这么一句话。

听到武定国开口的金句,刘国文眼前一亮,好一个雄浑壮阔的气势!啊哈!下笔有神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C句啊!

哎!不对啊!

这不是对联吧!

刘国文刚写下上联,突然觉得念不通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也不押韵啊,完全不符合《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的要求。刘国文一口气没顺的过来,差点闪了老腰……

不仅是刘国文,旁边很多人回过神来,都发觉了这里面的不对劲。碍于武定国的地位和威严,他们不好提出来。

不过,赵志成倒是给他们解了围。

“定国,你这好像也不符合押韵的规矩,这是对联吗?”

武定国没有觉得尴尬,他颇为深沉的看着大门,心里似乎有话要说。

武定国并不是不能写出很多经典的劝学对联,他的文抄公资料库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绝世好对联。然而,这个时候,他却一点也不想写那些东西。反倒是觉得,陆游的这句诗非常应景。于是他想也没想,就把这句话脱口而出了。

“诸位,这对联,并非武某故意写错,而是武某觉得,稷下书院本身不需要什么对联。它代表的意思,并不是武某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天下想出人头地之人,全部的向往所在。”

“武某当初创建稷下书院的初衷,也不是想给这座学院,打上某个人的意志。稷下学院是一所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学院,将来还会出现超过武某的伟人,哪怕他与武某的思想相左。”

“包容的学院,不需要添加武某的意志,也不需要武某为他增色。你们这些学子们的成就,才是它最好的楹联。”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武某留下这么一句感悟,当做稷下学院第一个名人留下的足迹吧。武某欢迎将来的人,超越武某,继续在这大门前,留下自己的感悟。就这样吧。”

标新立异,武定国打破了往常的惯例,不题词,也不留下对联什么的。他不把自己当做一个主人,或者是一个创始人那样,他只是把自己摆在一个过客的层面上,一个稷下学院造就的名人身份之上。

按照武定国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收集者,一个整理者,把先贤们的智慧,其他伟人的智慧,收集归纳,整理传播。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一直都存在着,武定国不敢把这些思想的缔造功劳,按在自己身上。

于是,他也决定,不留下楹联,不把稷下学院打上自己的标志。而是把自己,镌刻在稷下学院的历史上。

如此伟大的胸襟,让人闻之,肃然起敬。

刘国文懂了,他气势焕然一新,重新研墨,提笔。没有刚才的那么凌厉,力透纸背,这只是一个过客的感悟,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向往和崇拜。

其他人也懂了,也更加心生豪迈,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未必不能像武定国一样。在这学院的大门前留下感悟。

今日他们以学院为荣,将来,学院以他们为荣!

从此,稷下学院门口就多了一块大石,上面镌刻着这么一句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武定国留。”

我在古代奔小康 https://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