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博学科取博学多才之意,目的是考察士子们知识面。”岳山回道:“上至天文地理下到百姓琐事,可以是文学方面也可以是兵事相关,即可以出简单的算学题也可以出农夫种田的知识。”
“这……”孔颖达和豆卢宽面面相觑,前所未闻啊。而且这样考真的好吗?
“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精通一门学问就已经殊为难得,这样样精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岳候你一般博学啊。”
“两位误会了,也怪我没有说清楚。博学科考的是士子们知识面的广度,题目不用出太难。”岳山失笑道:
“我举个例子吧,中华文明第一位皇帝是谁?郡县制是哪朝哪代开始推行的?小麦几月播种几个月成熟?而且为了降低难度,还可以把所有的题目都设置成选择题。”
“什么是选择题?”豆卢宽插话问道。
“就是每道题后面给出四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的,士子们把正确的选出来就可以了。”
“这也太简单了吧?”孔颖达皱着眉头道。
“简单吗?”岳山反问了一句。这时敲有一名官吏从门口路过,他把人喊住问道:“你知道郡县制是哪个朝代推行的吗?”
那名官吏被问住了,在孔颖达和豆卢宽的注视下不一会额头就冒出了一层汗:“下……下官不知。”
“行了,你去忙自己的吧。”岳山挥手让他离开,然后道:“你们还觉得这道题简单吗?”
“也许有人运气好,敲看过一本类似的杂书,如此一来这道题他岂不是就占了优势?对不对?”
“但博学科又不只是出一道题,我计划最少出一百五十道题,我就不信有人能运气好到一百五十道题他都看过。”
“而且博学科只有一个半时辰的答题时间,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答完都要上交试卷。”
其实博学科就是后世公务员考试里的行政能力测试,岳山觉得非常不错,完全可以搬运到唐朝来。
至于具体可不可行,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改革吗,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是成了就能过滤掉一大批腐儒,也算是功德无量。
孔颖达和豆卢宽倒吸了口凉气,真狠啊。一百五十道题不同类型的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他们敢保证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的知识面能宽到这种程度。就算让他们两个来作答,都不一定能得高分。
而且还限制时间,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题连思考计算的时间都没有,估计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做不完。
但随后两人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博学科的好处他们自然能看得出来,且之前岳山也强调了,这一科主要是为了防止有腐儒混入官场。
读数读傻了的人他们见的多了,满嘴的道德学问,干实事儿的时候百无一用。
还有些士子虽然智商没有问题,但学的东西太偏,除了专业的知识别的一概不知。何不食肉糜了解一下,晋惠帝就因为这件事遗臭万年。
然而又有几个人知道,晋惠帝真不是个残暴荒淫的君主,相反这个人挺有上进心的。
只可惜,他从小就生活在深宫大内,就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得知天下闹饥荒就很忧心百姓,努力想办法帮百姓度过难关,然后就想到了何不食肉糜,然后就成了荒唐的代名词。
这就是对事物认知太片面造成的恶果,读书人中间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
官吏替天子牧民治理一方,必须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上至达官权贵,下至贩夫走卒。什么事情都要管,教化民众要官,春耕夏收秋藏要官,作坊做工也要管……
如果什么都不懂,只会读死书,怎么可能治理的好天下?
而博学科能有效的把这种人给刷下来,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提议。
见孔颖达和豆卢宽都同意增设博学科,岳山也是非常高兴,他还真怕两人无法接受呢。
要是连他们两个都无法接受,那短期内就别想搞什么博学科。还是老老实实个和历史上那样靠帖经墨义作诗策论吧。
也幸好现在是唐朝思想还比较开明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要是换成宋明清试试,秒秒钟被打上背经叛道的标签。
还有一层原因是这个年代的儒家还没有称霸天下,它头上还骑着佛道两座大山。他们现在一心想着的是如何翻身,只要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就会支持。
至于法家,差点就被挤兑的没有生存空间。现在岳山搞出了提刑司体系,使他们有了喘息的空间。
明法科考试更是给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空间,他们不但不会反对,还会豁出命支持。
至于佛道两家,科举考试向来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争夺的是信仰,是如何说服朝廷和达官贵人的支持。也不会吃饱没事儿干反对。
况且现在岳山掌握着医学院,掌握医疗体系的创建工作,佛道两家有求于他,也不敢和他对着干。
岳山成功的就科举改革同礼部尚书豆卢宽、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两人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商量具体细节问题了。
科举体系如何组建、贡院如何修建管理、整个体系如何运作……还有科举的题目由谁出、如何保密等等问题。
这些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得清楚的,三人商议了三四天才有了大致的思路。
朝廷将在十二月三日开科取士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整个京城,苦苦等待的士子们无不欢欣雀跃。
离年底越来越近,很多人都以为朝廷今年不会开科举失望离京,还有些人不死心想再等等,结果真等来了好消息。
然后无数权贵的门前就堆满了投递行卷的读书人,以求自己的才华能被权贵看中获得赏识,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孔颖达门前自然也挤满了人,每次他进出都不方便。不过还好,这时候的读书人还是比较知礼的,或者说是怕惹恼了他落下个坏名声,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敢一窝蜂的围上来。
骑上代步的马,同情的看了一眼在寒风中寻找机会的士子,他心一硬策马离开。
要是在往年他肯定会把这些人的行卷都收下,如果能从里面找出几个不错的英才也算是为朝廷做贡献了。
但今年他把所有的行卷都拒绝了,因为没必要了。
科举前七天,礼部、国子监联合发布了一个消息,权贵的举荐将不在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所有考生全凭科举成绩择优录取。
此消息一出,京城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