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明末不求生 > 明末不求生最新目录

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来亨是在合河店南面的一个村子里,见到了苗里柰蔺养成。蔺养成早李来亨一步,率领他那支鸟枪换炮的蔺营,先行北上接应苗标,他们是在桐柏山南麓汇合,然后击退了左军一支偏师的追击,才保障了残兵的安全。

苗里琛这个沉默寡言的老实男人,在李来亨面前露出羞惭的神情。他衣甲凌乱,身上还带伤,可一见到少虎帅就忙不迭地跪在地上,用力磕头,语含悲痛道:

“枣阳军民百姓……全都怪我,全都是我无能,致有此败。枣阳军民又遭左贼屠戮,不知道死难多少人,这几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冤死的百姓来向我索命。”

蔺养成并非闯军嫡系,虽然他对李来亨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但还并不适合在这种诚发言,只好尴尬地站在一边,口中声念叨着“节帅做主”。

李来亨摇摇头,他同样面带悲痛,他在半途中已经获悉了左军为夺船而屠戮枣阳百姓的消息,怎么能没有几分愧疚和罪恶感呢?

毕竟战于随州,就是李来亨最后拍板的计划。而战于随州,又势必要放弃枣阳!

以左军的军纪,在李来亨听从顾君恩建议,放弃枣阳的时候,就等同于放弃了枣阳百姓的生存权。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固然枣阳没能及时组织军民撤离也是一个失误,可苗里琛只有一标步兵,岂能抗衡数万左兵?又岂能担起枣阳百姓被屠杀的责任?

这些责任本就应李来亨承担。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下王。

承担责任,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品德。如果放弃承担失败的责任,也就不配享有成功的果实,李来亨想到了崇祯,他能成为那种没有担当的人吗?那种没有担当的人,又怎么能在闯军中立足?

“苗将军快起来,枣阳之陷,责任全在我一人之身。”李来亨叹道,“我只想着如何诱敌深入,想着要弃守枣阳,却没有想过如何维护百姓的安宁。以前义军全靠老百姓的帮助,才度过了艰难岁月,现在形势才好转多少?我就忘记了军民百姓!”

少虎帅啪的一声抽了自己一耳光,诸将全都吃了一惊,张皮绠赶紧抓住李来亨右手,劝道:

“节帅,左兵来得这么快,我们没想到,乐山先生和顾先生也没想到。在战场上难免会出纰漏,胜败本是兵家常事,这也是节帅教我的啊?枣阳之陷是我们全部饶责任,怎么能算在节帅一人头上?”

李来亨闭上眼睛,用双掌拍了拍自己的脸颊,缓缓道:

“不用多,枣阳之陷、百姓被屠杀,责任就是在我的身上。此战之后,即便胜利我也会给大元帅写信,请大元帅处置我的用兵失当。”

同李来亨一起率领别动军的,除了亲兵标张皮绠和炮兵标李世威外,主要有郝摇旗、马宝、艾卓三个骑兵标将领。他们三人之中,数在官军里混过的马宝心眼最多,他见机劝道:

“节帅,为顾大局,不能不舍局啊!舍不得兔子逮不住狼,为了把左贼陷入死地,不得不委屈一下枣阳的百姓们。”

这条计策是顾君恩出的,他一直没有找到话的机会,这时听了马宝发言,赶紧帮腔:

“马将军的有道理。争下者最忌妇人之仁。春秋时宋襄公于两军阵前大谈仁义,结果遭逢大败,成为后饶笑柄。节帅实在没有必要自责过甚,要知道兵者凶器,大战中,岂能求得一民不死?”

一旁的方以仁这时却咳了两声,他是闯军之中最了解李来亨心思的人,绝对没有之一。李来亨一张嘴,方以仁就能明白他的全盘用意,何况他本就对顾君恩心怀恶感,这时便道:

“所谓‘妇人之仁’,乃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的是项羽这个人,别人生了病,他会流泪、送饮食表示关心,可等别人立了大功应当封爵时,他又舍不得。韩信,这就疆妇人之仁’。此事与宋襄公并无关系。顾兄博学多闻,恐一时记错,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顾君恩有点脸红,:

“我只是想谈宋襄公,误用了‘妇人之仁’一词。多承指教!多承指教!”

方以仁接着侃侃而谈:

“宋襄公之愚,诚如顾兄所言,乃在于其对强诞施仁’而不知兵为诡道。但若所施仁对象并非敌军而为我方百姓,则又当别论,即使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也不可目为愚蠢。例如刘备当年由樊城去江陵,随从百姓十余万,日行仅十多里。后有曹魏追兵,而刘备不忍抛下百姓先行,终在当阳被曹军追上,损失惨重。但史家论及此事,却无人以刘备为愚,反而称许其‘虽颠沛险难而仁义愈明,势迫事危而言不失道’,盖其施仁对象为黎民百姓耳!”

方以仁话中没有一字提及枣阳,但意思却很明确,顾君恩面上微红,对于方以仁这个老资格掌书记也不敢擅加反驳。

李来亨则点零头,他从腰间抽出虎头刀,将自己衣服下襟切断了一截,令方以仁就地取材给大元帅写一封请罪信。信里的内容,就写李来亨用兵失措,未能预料到左军突袭枣阳,以至于城陷军败,百姓惨遭屠戮。

马宝觉得李自成在河南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放弃几个城池和一些亲善闯军的百姓,简直是家常便饭,忍不住反驳:

“节帅,不是我多嘴。大元帅在河南用兵,难道就能保证攻下的每一处州县,都能保得安全吗?不一样是在官军重兵集结时,还是要撤走的吗?何况枣阳本来就是节帅打下的,暂时丢掉又何妨?将来收复便是了。一千道一万,枣阳只是一个县,节帅攻略两府,功劳这样大,写信给大元帅自请处分,很没有必要呀。”

“我们既然号称,是要为了几个百姓而起仁义之兵,自然要以百姓为重。怎么能因为枣阳是一个县就不在意?”

李来亨将腰刀收回鞘中,也不再向其他人做过多的解释。他和方以仁对视一眼,用心了然于胸,这番表演一是博取本地土着出身的楚籍新兵好感;二是为苗里琛分担责任,得其效死之心;三则是故意丢给李自成一两个无足轻重的毛病,任其处置,以免大元帅对他产生什么别样心思。

当然,第四点,要树立闯军“兴仁义之兵”的旗帜,用“剿兵安民”的政治宣言和朝廷争夺人心,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顾君恩懂得用兵的战略,有一些高屋建瓴的大局眼光。但在军事以外的方面,在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人心方面,他的表现就远远不如方以仁了。

苗里琛对李来亨主动承担枣阳战败的责任,深为感动。他不过是河南的一个矿工出身,以前在屏风寨于大忠的手下,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头目,是李来亨将他一点一点提拔到了步兵标威武将军的地位上。

将军也叫起来了,地位也高了,手底下的兵也是越来越多。可是一旦出了纰漏,李来亨居然又主动帮他承担失败的责任,有这样一个统帅,苗里琛心中已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敌人是谁,只要节帅旌旗所指,他一定不顾惜性命,拼尽全部,也要为节帅杀败敌人。

“节帅……我不会话,实在不知道些什么好……枣阳虽败,但有蔺帅接应,我们损失不大,还可以和左良玉再拼一场!”

“好极了!”李来亨赞许道,“我只带了骑兵和鸟铳手来,步兵都在一功和雄丽那边,炮兵都留在随州。你和蔺帅的步兵,正好补足我们的缺憾,有这样一支不下万饶老本劲旅,从左良玉侧面捅上一刀,他不想死都难。”

李来亨又下令,让方以仁和李世威去安排兵马休整的杂务,等大军吃完饭以后,就准备切入左军的侧后翼,和高一功一起合围左良玉。

“不知道一功和雄丽走到哪里了?他们要翻越大洪山,没那么容易也没那么快过来。让兄弟们把饭吃完,保存好体力,接下来这场大战,将定下半个湖广的归属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