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朕不是宋钦宗 > 朕不是宋钦宗最新目录

二十三 拐人不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好一个精壮汉子!”

赞叹中,赵桓于门口驻足观望。

只见院中一人持着上身,不断引弓虚放。

有两人进来时也不为所动,继续训练不停。

赵桓细看,只见弓身乃桑木,长三尺三,弦为丝麻,长二尺五,脚旁还放着檀弰,铁膛,钢机,铜轮等物件。

这家伙用来打熬力气的,居然是宋朝军事利器,大名鼎鼎——神臂弩。

简直禽兽!

宋兵操作神臂弩,都是借助机关方能打开,或者就是两三人协同操作,却不想这家伙当做打熬力气的器械。

再看汉子,只穿薄薄的短衫,尽为汗水打湿,显露出里面结实精壮的肌肉来,发梢的汗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面容坚毅,自有英雄气概。

不能更帅了。

否则怕是朱琏要哭。

弯聊太子,要太子妃何用?

“此乃犬子刘子羽,三十有二,字彦修。”刘韐抚须笑道。

赵桓一路把他送到家门口,当然要请进来坐一坐。

正合赵桓心意。

于是,太子如愿地碰见了心仪已久的刘子羽。

只是这家伙强的超出了赵桓的想象。

暗暗咽了口水,赵桓笑道:“如此英杰,当为国家中流砥柱。”

“殿下过奖。”刘韐笑道。

赵桓道:“吾听闻,彦修秉赋刚毅,十岁时便精通经史,少时随公行走军旅中,其‘盛暑严寒,必清晨着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

如今,自然通晓韬略,武艺超群,也是到报效朝廷的时候了。”

“开弓五十次罢了,三百矢实乃误传。”刘韐纠正了一句,半开玩笑道:“便是有那个力气,也经不起那个花费。”

赵桓估计,此言乃是识货者换算而来。

开神臂弓五十次当得普通弓三百次。

此时宋军中,普通弓手开弓十二三次便已经力竭。

如兵辰这等优秀的,不过开弓二十次便是极限。

刘子羽开神臂弓五十次,已经不属于正常人了。

当然,正常人也入不了太子的法眼。

只是让赵桓挠头的是,刘韐并无让刘子羽出誓想法,否则不会如此随意。

刘韐叫道:“大郎,东宫殿下亲至,且来拜见。”

刘子羽闻言放下弓,走到近前,作揖道:“容仪不整,实乃无礼,殿下恕罪。”

“不请自来,失礼在吾。”赵桓扶起刘子羽,问道:“彦修可有任职?”

“五年荫补将仕郎,随父任安抚司书写相宜文字,目下无职。”刘子羽回道。

“如此英才,竟然只有从九品加衔,朝堂衮衮诸公,尽盲乎!”赵桓怒道。

演技略微浮夸,然深得刘家父子赞同。

刘韐对朝堂现状不满久矣,只是人微言轻,有心无力。

刘子羽文韬武略出色,却不能用,当然更不爽。

于是,赵桓开口道:“今日朝堂,吾请监军,想来不被允许,然父皇已然决定嘉奖,吾想来恢复亲卫三百数不难。此乃贪大得之法。

目下,东宫亲卫只有五十,未知彦修可愿助我?”

刘子羽道:“臣愿在边关,入东宫为那金丝雀,岂能施展平身志愿。”

直接就拒绝了,干脆利落,一点面子都没给太子留。

赵桓能怎么办呢?当然是继续劝啊。

“朝堂昏暗,彦修才华过人亦不能用,与其闲置浪费时光,不若助吾练兵。”

“区区三百兵,济得甚事?”刘子羽哂笑。

“非兵!吾之亲卫,勤练武艺自不必,须得读书识字,学习韬略。

假以时日,不求人人为帅,只要三十将便可,如此,可有大用?”

三十将,按照平均一将领兵五千算,可得精兵十五万,已经相当可以了。

宋太宗征辽,统领的大军不过二十万。

目下宋朝的现状是兵多将少,禁军八十余万,各地厢军、团练、保甲无数,有基础的兵丁是足够的。

然而能够把兵整合好的大将,少之又少。

因此,只要赵桓培养出三十个大将,分分钟把部队拉起来。

所以,刘子羽看向了刘韐。

赵桓继续道:“彦修不必犹豫,即便吾不能扩展亲卫数目,亦可以宾客名义养士三百,只是不得总教头,招来人亦无用。

即便只是十七八少年三百,教育三五年亦可大用,彦修到吾东宫,定不致埋没。”

赵桓是真的想把他收为麾下。

刘子羽随刘韐守越州、真定,境内不失。

金人趁机直趋东京时,刘子羽守汴河,金人不能进,只得绕道。

建炎三年,刘子羽任行在建康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兼枢密机宜文字职,时都巡检范琼拥兵自重,其施计剪除,改编所部。

后至秦州总制五路兵马,接连收复延安、晋宁、麟府以及鹿坊、巩县等州县失地。

四年,金兵南侵,张浚不听其言大败,士气沮丧,民心涣散,退守之议汹汹,刘子羽力主坚壁固守,受命复至秦州,招集散兵十数万,金兵遂不敢犯。

时因连年战乱,汉中饥荒,刘子羽请调汉郑到任后他“开关通商输粟,揖睦邻援,饬兵练卒,扼险待当,深得军民拥戴。

绍兴元年,金兵侵犯大散关,刘子羽率军三百据险坚守,金兵不能下。

金兵再攻凤翔,刘子羽以坚壁清野对抗。

金将撒离喝不甘撤军,派使者十人劝降,刘子羽杀九放一,展示抵抗决心。

又以游击对金兵,迫其撤退后,衔尾追杀,斩获无数,接连收复金、均、房三州。

随后因诬陷贬白州,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任徽猷阁待制,改知福建泉州。

其为政清廉,重视民风教化,致力兴学,把以前荒废的旧学馆“彻而新立,堂宇规模,略效太学,为闽中之观”。

十一年,为沿江安抚使、知镇江知府,时金人南下议和,旗号“江南抚谕”,刘子羽激愤,派兵强行拔掉大旗。

因此举罢官,遂奉祠归里,不复就职,时年四十五岁。

隐居故乡时,兴办学馆,教授乡童,并抚养教育少年朱熹。

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赵桓如何不爱?

只是单相思。

“承蒙太子错爱,不胜感激,然窃以为,经历地方,更益于国家百姓。”刘子羽道。

“彦修不过随刘公左右罢了,以刘公之能,其实作用不显……”

“此乃子之孝,不在于作用。”

“国之将来为重啊!”赵桓苦口婆心,道:“西夏未平,金国又起,待辽国灭,迟早南下。

目下军备废弛,定不能挡,不预做筹谋,事到临头悔之晚矣。”

“即如此,于地方督促军事便是,如何不比入东宫练得军强?”刘子羽做了一揖,道:“容仪不整,非待客之道,且容下臣更衣。”

完,转身就走。

咔嚓,玻璃心碎了一地,心痛的难以言喻。

赵桓哀叹道:“吾德行不修,致有英才于前而不能用。”

“殿下勿忧,待臣劝一二。”刘韐安慰道。

“刘公不必强人所难,明日吾再登府,日复一日,总能得彦修回心转意。”赵桓道。

最简单的做法是让兵部下调令,然而以刘子羽的性子,很可能直接辞官不做。

区区从九品罢了,他还在乎?

想了想,赵桓回转马车,取出三本书来递给刘韐。

“战争概论,公亦知晓,请转交彦修研读,或有裨益。

其下三字经与简易数学,乃是蒙童必备之物,请转交令尊,广为传播,以利教化。”

“多谢殿下。”刘韐接过。

朝堂上他就想问战争概论,可惜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

上车后又西北事,一时忘记,现在终于见到了,还有点激动呢。

至于三字经与数学,刘韐不怎么在意,只以为是太子用来讨好他爹的。

刘韐之父刘民生,人称东南儒宗,文名广传下。

因为看不惯赵佶,且对朝堂失望,刘民生拒绝出仕,只隐居乡间潜心治学教化乡民。

有此榜样,刘韐曾经辞官,刘子羽拒绝赵桓,亦不足为奇。

他们老刘家有这个传统嘛。

只是,吾还会回来的!赵桓暗暗发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