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灯火阑珊情如故 > 灯火阑珊情如故最新目录

第三十二章 一百万的收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巧儿,如今的玉巧,最终决定跟随李祺和云霞去了。之所以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完全是因为在大明寺遭遇的变故。那天三个人结伴去游西湖,因玉巧不能看见湖水,李祺和云霞都明白这是因为她离开那个噩梦的时日尚浅的缘故,便带着她从西湖直接转到了大明寺。在这里,玉巧在佛祖和观世音菩萨的面前顶礼膜拜,焚香祈祷,为自己以及心中牵挂之人祈求保佑和祝福。她是那样的虔诚,一脸的肃穆,长跪于大雄宝殿之中,在木鱼和诵经声中双手合十,低眉顺目,摒弃所有的杂乱和干扰,心境平和而安详,像一尊泥塑的雕像了。等到祈祷完毕,走出大雄宝殿,只见前来观光旅游和进香拜佛求平安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有独自前来的,有三五结伴而来的,有拖儿带女前来的,还有被举着彩旗带着帽子挂着牌牌的导游小姐带领着前来的,有国人,也有外国朋友,却寻不见了李祺和云霞。

原来,云霞信基督不信佛,所以心思全在游玩上,因见栖灵塔雄伟挺拔,仰慕了一会儿,随游客走进塔里,拾级而上,直至顶层,俯瞰古城风貌。李祺倒是在大雄宝殿之外等待玉巧,只因游人太多,一时间队也没有看见谁,竟然彼此错过了。

玉巧为寻找李祺和云霞,在游人投射过来的欣赏、羡慕、嫉妒的目光中,一路走过了碑亭、斋堂,来到了藏经楼。这里的游人相对的少一些,也显得相当的安静。却突然被四五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青年围住了,直吓得灵魂出窍,竟也能急中生智,一面喊着“你俩走慢一点”,一面追赶朝北走去的两个高个子外国男人,并随他们走出出口。那四五个青年朝着她的背影啐骂道:“原来是个贱货,白给都嫌肮脏了。中国女人是咋的了,是不是稍微漂亮一点就生长有贱病了,非要去找外国男人,中国男人哪点不好了,哪点比不上他们了。”骂咧咧的往回走,正遇见一路寻到这儿来的李祺。

李祺便向他们打听又没有见过玉巧。他们听了李祺的描述,表现出十分厌恶的表情说:“跟俩洋鬼子跑了。哥们,那种女人,不要也罢,净丢咱中国男人的脸。”说完继续前行。李祺以为玉巧这是不辞而别了,心中很不是滋味,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她不再生出舍他而去的心思。忽然眼前一亮,急忙转身追上那几个青年,向他们面授机宜,并承诺事成之后定有重谢。那几个青年听了他说出的酬金数目,霎那间欣喜若狂,一面欢呼着“发财了”,一面折转身去追赶玉巧。李祺望着他们狂奔而去,心下有说不出的罪恶感,可转而又想:“为了得到心爱的女人,这样做不算过分吧。”

玉巧走出北门口,回头见那几个青年没有尾随过来,便停住了脚步,有心回去接着寻找李祺和云霞,又觉得这是一个离开他们的好机会,不如就此离去,倒省却了许多口舌。忽而又想就这么不辞而别了,总是有点不近人情,枉费了人家救她一回待她一场的恩典了。站在那儿犹豫不决逡巡不前,却发现那几个去而复返的年轻人奔跑而来。想要躲开时已是来不及了,那几个年轻人呼啦一下子就把她围住了。

李祺原本是想上演一次英雄救美,不料那几个年轻人撕毁了口头约定,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在北门上,将玉巧绑架了,以便索要更多的赎金。李祺万般无奈,只得向他们提供的银行账户上打了一百万元人民币,然后和妹妹云霞在凤凰岛上的一片树林里找到了嘴里塞着毛巾被反绑在一棵树干上的玉巧。玉巧被解救下来之后,被云霞搂抱着嚎啕大哭,然后哽咽着埋怨他们不该为了她花费如此巨大的金钱。就这样,两次救命之恩,像两块沉重的枷锁,死死的套在了玉巧身上。

在为玉巧精心挑选了几身高档衣服和皮鞋之后,李祺开着宝马,载着云霞和玉巧,离开了扬州古城,飞车直奔江滨市。或许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云霞向玉巧讲起了她的家庭。她父亲姓李名善,信奉佛教。她母亲姓云名锦,笃信基督教。两个人常常因为信仰上的分歧发生争执,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都想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来,可到如今谁也没有如愿,于是两个人在情感上便有了嫌隙,通常情况下都是分床而居。为了使父母在心灵上都有所安慰,李祺便随了父亲的姓氏和信仰,云霞则成了母亲的忠实随从。

云霞的祖辈原居何地,作为一个永远都无法破解的谜,被爷爷的父亲带到天堂去了。据当年爷爷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被父亲带着,一路乞讨来到江滨市。当时,他才七八岁。为了糊口,他站在街道旁卖报纸,他父亲在码头上做苦力。父子俩居无定所,生活很是艰苦,直到半年后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才在她家里安顿下来。这位老太太,一人住着一个高墙深院,正房和东西配房加到一块,总有十多间,看上去古色古香,很是雅致,似乎不是一个平凡人家,只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出来进去的只有她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有什么人前来探望她,她也不愿说,更是很少走出大门到街上转悠,似乎把这个世界遗忘了,同时也被这个世界遗忘了,脸上总是很冷淡,心情好像很压抑。爷爷和他父亲住进来以后,很是勤勉,收拾家务,照顾老太太,从来不敢马虎,特别是爷爷带回来的市井故事,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因此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心情开朗了很多。

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七八年,爷爷长成了一个半大酗子,他父亲在换了几个码头后终于在一个小码头上站稳了脚跟,并且还小有建树,成了一个领班,不再靠出卖苦力挣钱了。在这六七年里,开始还定期的交房租,后来就不交了,因为他们和老太太成了一家人,祖孙三代相依为命,继续过着与世无争的平凡惨淡的日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