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最新目录

第350章 台湾,打不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大明明州海域,十里外金门岛太武山山顶,两个身着戎装的男子负手而立,正遥望着大海尽头的方向。

在他们目光可及之处,是海上的一片岛屿,那是大明国土台湾。

年长一点男子便是大明延平郡王,被百姓尊为国姓爷的郑成功;

与他一同交谈的男子看着不足三十。

若是朱慈煊在场,一定会惊呼起来。

因为这男子与朱慈煊曾经有一面之缘,正是朱慈煊昔日在梧州救过的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陈近南本名陈永华,是郑成功帐下参军,由于其足智多谋,军中皆称其为‘军师’,他虽然身着戎装,但瞧着是依旧是个翩翩书生。

这时,一阵海风吹来,扬起了郑成功和陈永华身上的大明衣冠,也荡起了他们身上的无穷思绪;郑成功指着台湾方向,吟诵道: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陈永华会意道:“国姓爷,自从孙权命人经略台湾,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

郑成功欣慰一笑,攥紧了拳头,慨叹道:“可如今台湾却在红毛夷手里,本王每每想起这,就夜不能寐。”

侧首问道:“永华,你读得书多,可知道这红毛夷是什么时候占据台湾的?”

陈永华不假思索道:“国姓爷,如果要追溯起来,可以到万历三十二年,那时候红毛夷一度占据台湾澎湖,不过很快被我我大明都司沈有容将军领兵驱走。但到了启二年,红毛夷贼心不改,再次占领澎湖,还在岛上还建立了堡垒作为基地。”

到这里,恨恨道:“这些红毛夷占据台湾后,竟然派遣船只骚扰沿岸,劫掠大陆濒海地区,烧毁大明村庄和船只,把俘虏的大明百姓贩卖到巴达维亚去充当奴隶,真是一群豺狼!”

“辛好那时候我大明余威尚在。”郑成功中途插了一句。

“国姓爷得是,”陈永华神色缓和许多:

“那时候,福建的父母官是巡抚南居益大人,他盛怒之下,亲自视察海域,派副总兵俞咨皋等人带领军队先后在铜山、厦门海面击败来犯的荷兰海盗船,活捉而论那、高文律等七十名。次年,南居益大人又驻于金门岛,派出三千名将士渡海直捣荷兰殖民者在澎湖擅自建立的堡垒。经过八个月的围攻,荷兰军队食尽计穷,始悔过乞降。“

他忽地停下,惋惜道:

“可惜我大明国势衰微,在取得厦门海战和收复澎湖的胜利以后,没能断然阻止红毛夷在台湾建立据点,而允许红毛夷到更远一点的岛屿建立据点,限制他们只能在那里同中国商人做生意。

如此一来,反倒是给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可趁之机。这些红毛夷就是利用这一时机在岛上建立要塞,命名为热兰遮堡,从此慢慢扩大对台湾的吞噬。”

陈永华望了郑成功一眼,躬身道:“后来的事情,想必过国姓爷比永华更清楚。”

郑成功笑了几声,朗声道:

“后来父亲在崇祯元年接受了政府的招抚,利用官方身分扫除其他“海贼”,还在崇祯六年,率领我大明水师在福建近海挫败了红毛夷为主的海盗武装。只是那时候父亲的见识太浅显,尚未能暇顾及台湾、澎湖。”

完叹了口气,很是遗憾。他提到自己的父亲,脸上带着崇拜,还有恨意,非常复杂。

陈永华转移话题道:“那时候,台湾可荒芜得很,人也少。我大明没有顾及也在情理之郑但如今下大乱,这台湾变成了避难之地,这二十年来,光福建居民迁入台湾垦荒或经商,已经有数十万之多。”

郑成功神色复杂道:“起来,这都要仰仗父亲的功劳。昔日父亲为了鼓励福建沿海百姓入台开荒,出台奖励之法,每个入台之人,可得纹银十两,农具一副….”

陈永华朝拱手道:“国姓爷,不管如何,老船长对台湾有大兴之功,老爷看在眼里,后人自会有公正评价。”

“是吗?”郑成功叹了口气,久久不语。

过了许久才道:“父亲当年鼓励他们到台湾,本是出于好意,想不到现在却成了他们的噩梦。这些荷兰鬼子真是一群强盗,昔日用了十五匹粗棉布购买了一些土地,如今每年要向我大明子民征收十万两白银的税款。”

陈永华叹息道:“红毛夷如此残暴,这也难怪八年前郭淮一兄弟振臂一乎,便有数万大明子民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只是可惜他们只有很少一些火枪,绝大多数手持梭标、木棍、竹杆,只能凭借一腔热血同装备火枪的荷兰士兵展开拚死的搏斗最后势单力薄,功亏一篑。”

郑成功顿足道:“永华,八年前郭怀一兄弟和数万大明百姓惨死在红毛夷刀下,我郑成功难辞其咎呀。”

陈永华摇头道:“国姓爷,冤有头,债有主,杀他们都是红毛夷。”

郑成功以手遮面,泣声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郑成功每日看到台湾,便会想起郭兄弟他们,令我寝食难安。”

陈永华劝道:“死者已矣,国姓爷不必如此。”

郑成功猛地一甩右臂,愤怒道:“可是活着的几十万大明百姓还在受着红毛夷的虐待。我大明的子民岂能被人如此欺侮?昔日成祖之时,四海来拜,如今却要受这些蛮夷欺辱…我郑成功每每想到这些,心中便愧疚不已。”

“为了我大明的百姓,永华恳请国姓爷发兵台湾,”陈永华霍得一声朝郑成功跪拜下来,抱拳请命。

“永华,快快请起,”郑成功欣慰一笑,忙扶起了陈永华,沉声道:“出兵台湾,非同可,需从长计议。”

陈永华断然道:“国姓爷,永华以为不能再等下去了。即使不考虑道义,我大军也需要一个稳定的产粮据点,而台湾对我们来,便是最好的选择。”

“永华真乃本王的卧龙,”郑成功大笑几声,连连拍了几次陈永华的肩膀,但很快摇头道:“可惜军中上下反对人太多,他们这些人鼠目寸光,贪图眼前之利,真是令本王失望。”

“国姓爷,军中诸将皆对你敬若神明,只要国姓爷态度坚定,假以时日,他们定会支持!”陈永华心中叹息几声,他何尝不知道如今明州上下皆反对出兵台湾,只是作为郑成功心腹,他必须毫不犹豫站在国姓爷这边!

“假以时日,”郑成功呵呵几声,冷笑道:“只怕他们一刻也等不急了。”着拉住陈永华回头,指了指山脚下,沉声道:“瞧瞧,他们要来逼本王表态了。”

陈永华举目望去,见山脚下有十几名武将往山顶而来,为首一人四十余岁,正是国姓爷郑成功的堂兄建平候郑泰。

“是建平候他们?”太武山并不高,只有百来米,陈永华一举眼,便认出是建平候郑泰。

“正是,”郑成功微微颔首。

他心中大为震惊,因为这个郑泰在军中影响实在太大了。

郑泰是郑芝龙的堂侄,郑成功的堂兄,与郑成功同为郑氏十二世,隆武帝曾封郑泰为建平侯。十多年前,郑成功与其父分道扬镳,正是有了郑泰的支持,郑成功才成功服了一批郑家家将,得以在厦门为基地与清廷抗衡。之后郑成功对郑泰极为信赖,军中钱粮物资系数交于郑泰负责。

是以郑泰在郑成功军中声望极高,是仅次于郑成功的二号人物。

这样一位人物反对郑成功出兵台湾,也怪不得郑成功不得不慎重为之了。

“国姓爷,建平候拥护趸者众多,与其被动等他们发难,不如径直对军中诸将开诚布公,赢得他们的支持;众将都是明理之人,他们一定能理解国姓爷心中所想。”陈永华沉思了一会儿,向郑成功献策。

“哈哈,本王正有此事!”郑成功笑着点头,望着陈永华越看越是满意。

他话音落下,一个中年将军大踏步走上前来,朝郑成功躬身道:“国姓爷,建平候他们有事求见国姓爷。”

来者是提督骁骑镇建威伯马信。

马信是陕西人士,原是明朝旧部,后归降满清任江浙总兵,十年前投奔郑成功。由于其作战勇猛、谨慎稳重;兼之非闽南人士,深得郑成功的信赖;在甘辉死后称为郑成功的第一心腹爱将。

“马信,建平候兴师动众找本王,所谓何事?”郑成功语气中带着怒意。

“启禀国姓爷,建平候他们似乎听到了什么风声,国姓爷要出兵台湾,因此前来劝谏。”马信一五一十回答,接着正色道:“国姓爷,是否需要末将拦住他们。”

“罢了,”郑成功挥了挥手,深吸了口气,叹气道:“要来的终究是要来的,拦得了一时也拦不住一世。”

他的眼神骤然严肃起来,拉住陈永华手臂,喊道:“永华,走,我们去会会他们。”

郑成功拉住陈永华往山下走去,在半山腰与郑泰所领的将官们不期而遇,这令郑泰等人有点措手不及。

“建平候,真巧呀,怎么,你也带着众将来爬山?”郑成功不等郑泰开口,就先声夺人。

“属下拜见国姓爷,”郑泰脸色一慌,忙领着一干热向郑成功行礼。

“建平候不必多礼,”郑成功笑了笑,上前拉住郑泰手臂,平静道:“本王正有军中大事商议,刚派马信去请建平候。如今倒好,就随本王一道前往吧。”

郑泰啊了一声,诧异问道:“国姓爷,不知有何大事?”

“建平候勿急,到了便知,”郑成功拉住郑泰胳膊,朝马信道:“马信,你即刻去请忠振伯、前提督、五军总督戎政、忠靖伯….请他们前往我府邸。”

郑泰何等聪明人物,听到郑成功邀请之人,便猜到是关于攻台之事;他神色一笑,躬身道:“国姓爷请。”

一个时辰后,明州延平郡王府邸,议政大厅。

郑成功居中而坐,左右两侧站着明州军中要员。左侧居首的是建平候郑泰、其次是忠定伯林习山、忠振伯洪旭、提督骁骑镇建威伯马信、前提督黄廷、五军总督戎政王秀奇….右侧为首的是忠靖伯陈辉、、参军陈永华、蔡鸣雷、薛联桂….

郑成功神色肃然,开门见山道:

“去年我军虽胜达素一仗,但建奴未必肯就此罢休。这样,我军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顿。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每年可得饷税数十万。当地百姓尤长于造船制器,可惜近被红毛夷所占。但城中的红毛夷不足千人,攻之可以唾手而得。

本王欲攻取台湾,作为根本之地。诸位将军,怎么样?”

他完,便将目光落在郑泰身上。

郑泰并没有出声,却是将目光转到了宣毅后镇吴豪身上。

宣毅后镇吴豪起身抱拳道:“国姓爷,末将以为不可。“

“哦,”郑成功并不觉的意外,笑道:“吴将军,你来其中的道理。”

宣毅后镇吴豪朝众人拱手道:

“台湾前乃旷野,故太师曾寄迹其间;今为红毛所踞。现筑城两座:一在赤嵌、一在鲲身热兰遮城。

他们临水设炮台,又打沉夹板数只,迂回曲折于港内。凡船欲入者,必由炮台前经过;若越此,则船必触犯沉夹板而破。坚固周密,将二十余载。取之,末将以为徒费其力。”

吴豪一完,便听到附和声一片。

郑成功呵呵笑了笑道:“本王却以为吴豪这话乃是常俗之见,不足用于今日!”。

众将摄于郑成功威望,不由均低下了头。

一会儿后,前提督黄廷走出来朗声道:“国姓爷,台湾地方闻甚广阔,实未曾到,不知情形。如吴豪所陈红毛炮火,果有其名。况船只又无别路可达,若必由炮台前而进,此所谓以兵与敌也。”

黄廷乃是郑成功麾下宿将,位高权重,他的话份量比吴豪大了许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