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另外,李铁如那一次并非输在技术技巧方面,根本还是前面参加围棋比赛消耗过巨,再参加桥牌比赛,早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次他恼羞成怒,实际上很不应该。
他本来还就是做不到(桥牌比赛中偶尔算无遗策)。
私下他经常劝说李铁如,力劝他不要那么“执着”。
他的理由是,你只能算三四副牌,到后面十余副牌,早就把自己累蒙了!
李铁如没有非常固执地不接受,也没有完全听从。
他想出了比较切实的“笨办法”。
不计算对他而言是不可能的,这是他的长处,也早已经习惯成自然。
他的办法是,尽可能只对大牌(进局的牌和满贯牌)投入精力,对小牌(部分定约)就“跟着感觉走”。
他认为,这是一个能不能做到体力合理分配的问题。
而李亚峰则是看成了态度问题,他觉得同伴那样做,根本就是不自量力。
换言之,他认为李铁如根本做不到(完全算清楚),却偏要让别人误以为他可以!
他没好意思直接无情揭破,你还有几次成功战例?!
实际上,李铁如打桥牌时时刻刻地贯穿着计算,下围棋就更不必说。
为什么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呢?
当然了,别人打桥牌一样也是如此,肯定也包括自以为感觉好的李亚峰。
只不过,李亚峰计算能力差,或者说,搜集信息能力有欠缺;信息不完整,计算当然不明确,甚至含混不清。
他搜集信息往往都是只局限于非法信息,察言观色,偷眼瞄一瞄别人的神情啥的......
真正的信息,应该是体现在四位参赛者的每一次叫牌之中,在牌手的每一张打牌之中。
总而言之,打桥牌绝非容易,斗智斗勇兼斗力,强度不逊于下围棋。
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来形容李铁如当然是大材小用。
不过李铁如对李亚峰和他一心一意组建的自己的桥牌队而言,意义差不多就是那样。
要不然,老白何必那么看得起李铁如,煞费苦心地想把李铁如拉拢到自己身边呢?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大意如下:
1、善战之人,先要保证自己不被打败,也就是所说的不犯低级错误。
2、要战胜别人,更多的是要等待别人犯错。
也就是广东的一句名言,趁你病要你命。
3、应该是对手不同,采用不同策略,自保然后全胜。
***的游击战口诀把这种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4、在自己不犯错误的前提下,因势利导的解决战斗。
需要的是良好的数据分析,发现彼此的长短和深浅,以己之长击彼之短。
最初级的一种解释:
这个“无赫赫之功”当然不会是泯然众人的意思。
但也未必就否定了一切的上佳表现。
觉得这是一种意象、一种概念。一种令你觉得一切本该如此的理所当然。
让你没有惊讶和叹息,只是几乎麻木地习惯性接受胜利的事实。
当你把战功当成一种习惯甚至是必然的时候,它就自然显得不是那么“赫赫”了。
对于一个名将来说,一场一场的胜利不会被人关注。
反而一场失败,往往成为报纸的头条。
比如说围棋界的吴清源、李昌镐,足球界的贝利、马拉多纳等等。
不展开解释了,对于成就感强的年轻人有点不好接受。
还是讲讲名将是怎么炼成的。
借用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的描述。以下摘录:
在成为名将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六个坎坷,让我们以六个年级来标明它们,只有战胜眼前的坎坷,才能升入下一个年级。
当然,有些天才同学不需要经过这六个年级,生下来就会打仗,不过人数极少,我们可以忽略。
好了,名将学校开学了,第一个年级要学习的是军事理论。
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必须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包括《孙子兵法》等。
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你才能跨入下一个年级。
但这个年级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因为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本,所以他们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习这些理论。
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李云龙同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在没有说错。
这些在实战中学习理论的同学将可以跳过第二个年级,直接进入第三个年级。
我们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起,来看看第二个年级要学习些什么,第二个年级学习的内容是实战。
这是极为重要的,那些理论中学习的优秀者如果不能过这一关,他们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
这个称号的第一个获得者是赵括同学,授予者是年级主任赵奢。
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实战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虽然军事理论都是高年级学长们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他们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情况和现状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实战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亏的。
赵括同学就是没有学好,才不能毕业的。
作为一个学员,想成为名将,一般都是从小兵干起,当然除了高干子弟外,比如赵括同学,由于年级主任赵奢是他父亲,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大将,这是不妥当的。
因为只有战场才能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名将,他必须亲手持刀去追击敌人,见识战场的惨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杀我,我就杀你这条战场上永不过时的真理,知道所谓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才会明白什么是战场,什么是实战。
大多数学员会在这一关被淘汰,他们会改行,一生当一个军事票友,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好了,我们带领剩下的学员来到三年级,三年级要学习的是冷酷。
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说再见,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
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将,但请大家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对敌人他们比谁都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