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你们那个灯光太亮,把孝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那行吗?
所以都是问题!
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
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
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
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
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
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
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士。对不对?
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
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
我们读书,教育没有宗旨。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
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一样。
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
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最后死了。
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三卡三考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一分一厘了此残生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
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
“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
“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
这是知识分子!
虽然好一点啦。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
我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
我看没有一个懂。
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
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
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
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
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
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
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
太可怜了!
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我是快要死的人啦,当然是假使。
把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
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读书像汽车加油一样,加满油你得知道去哪里。
装了太多的油就变成油罐车。
我看太多的人读了好多的书,两种人不太会成功,一个是不读书的人不太会成功,第二个是读书太多的人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吹吹牛,我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别读太多书。
其实,马云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并非“读书无用“,而是以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劝年轻人不要迷信读书,不要读死书,不要天真地将读书与成功画上等号,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去追求。
这种意思,很容易就被人断章取义了,被一些喜欢标签化的人贴上了“读书无用“的标签。
社会中本就流行着“读书无用“的撒娇、抱怨和愤懑,而当这种论调从一个公众崇拜的成功人物嘴中说出来时,似乎就更有了说服力,也更有了对知识和读书的反讽意味。
这种对马云意思故意的曲解,断章取义借马云之口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兜售“读书无用“的私货,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年轻人,是很不负责任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
犹疑不定,“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苦心巴力供出一个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希望能有高回报。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人并没有如乡亲们所期待的那样出人头地,而是在城市里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无力反哺供应自己多年的家庭不说,买房结婚时甚至还需要年迈的父母再接济。
相比之下,还不如一早就辍学出去打工的过得好。
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辛酸和无奈,而辛酸、无奈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必须搞个明白。
其实,读书肯定有用,这是一个不可辩驳的公理。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是一个值得与不值得的问题。
新华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学费10年上涨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却不到4倍。
还有一项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正如政协委员孙继业所言,“我国教育花费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的国家之列”。
所以,就其功用上看,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读书变得“不值得”。
读书改变命运,农家子弟读大学四年,花费数万、数十万,能改变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