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守朴还没走多远,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晚上妖兽活跃,他不想让自己现身于危险之境。只好朝着最近的白塔镇走了过去,想在那边借宿一晚,明日再回去。
进了白塔镇之后,远远地望见一个客栈,亮着微弱的灯光。而且整个镇子也不大,他径直走了过去。
“客官是要住店吗?”客栈老板起身客气的道。
“还有客房吗?”李守朴整个大厅也就四五个人在吃酒,基本都是镇上的。
“有的,我先带您上去,这边请。”
随后李守朴跟着客栈老板办好一切,走到大厅点了一些吃的。
看着窗外萤火虫起舞时淡淡的身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听着墙角下传来断断续续的虫鸣声,夹杂着三两人路过时的轻语声、巧笑声;置身在有些昏暗的橘黄色的、暖暖的灯光中,享受着眼前的美食。
难得可以这么惬意!
短暂的享受放松有助于修炼,不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修炼上。李守朴坐了会上楼修炼去了,他需要再巩固这几所得,尤其蟒蛇的精华他要尽可能全部吸收。
“来人啊~~~救命!”半夜一声,如平地惊雷,刺破了一片祥和的白塔镇。随后听到众饶脚步声渐渐多了起来,声音也开始嘈杂起来。
李守朴停止了修炼,推门出去。走近了只听“声如震雷破山”,再一看只见那妇人“泪如倾河注海”,怀抱五六岁的女童,似乎已失去知觉。他看到如此惨状,心生怜悯,修炼被人打断的不耐也随之而逝。
“孩子怎么样了?”
“郎中来了吗?先看看孩子还有没有救?”
“平时不见对她好,反倒这时又伤心欲绝!”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她也是可怜人,也不必太苛责。”
……
众人议论纷纷,李守朴也大概了解了一些信息。原来是这位妇人遭丈夫抛弃,自己带着女儿讨生活。但是经此一事,性情大变,动辄就对女儿打骂。今晚又发起疯病,女孩实在忍受不住,就一头撞墙了事。
待李守朴走到那妇人跟前时,情况他已知晓,心中暗叹她的悲惨遭遇。“可否让我看下她的状况?”
那妇人只是紧紧的抱着女童,并未放松,旁边看的村民到急了。“先让这位少侠看看有没有救?难道你到现在还这么狠心?”
听到村民的言语,只见那妇人身体颤抖了一下。随后松开胳膊,将女儿平抱在怀中,方便查探。
李守朴上前,捏住手臂感觉心脉还在,应该是一时受到猛烈撞击,昏迷而已。确认之后,李守朴从怀里拿出一颗疗嗓药,取出十分之一,要了杯水融化之后,扶着女孩喝了下去。再用灵力帮她大概梳理了一下,增强心脉。
半个时辰之后,只见女童醒了过来,众人脸露欣喜。
“大哥哥为何要救我,过了今日,明日又该如何?还不如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女孩醒来之后,没有丝毫兴奋,却满脸悲伤。
李守朴欲言又止。
“你当初又何必要生我?”女童转头看着自己的母亲,这些话完全不似这个年纪出来的。这位妇人只抱头痛哭,两人转而沉默。
“既让我碰到,也是大家的缘分,明你命不该绝,你也不必再轻生。”李守朴着再转头看向那位妇人,“我想你的母亲刚经历失去你的悲痛,或许以后不会再如此待你。”
众人也纷纷劝,母女二人情绪稍有缓和,只见那妇人脸有愧色的看着女儿。那妇人也已想明白,有错也是那负心汉,跟女儿又有何关系。女儿是自己所生,若是女儿之错,倒不如是自己之错。
李守朴见此情景,也是暗叹,世人为何只有在失去之后才知珍惜。
有诗云:
心有余怨却生之,生之何故又弃之?
欲救之人弃之,弃之何故又痛之?
世人不惜眼前好,失之转身又悔之!
随后李守朴给了女孩一本自己时候炼体的书,告诉那女孩。“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我放弃,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有自强不息,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本书是简单的炼体书,适合你练习,争取十五岁时可以去萃英阁参加考核。”
“大哥哥是萃英阁的弟子?”
“是的,只是一外门弟子而已。”李守朴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转而岔开话题继续道:“你赋不错,进了萃英阁以后一定会比我强,不过你要从现在开始努力,莫再耽误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话也同时是给那妇人听的,也希望她以后能对自己女儿好一些。顺便也送了他们一些财物方便生活。
“好了,我去休息了,你们也去休息吧。”见两人情绪都已经稳定,李守朴起身告辞。
“大哥哥,我叫周采薇,你叫什么名字?”女孩对着他的身影问道。
“李守朴。”回身笑了笑,没有太多的言语。
常言道:“有希望才有力量。”
经过李守朴的开导,周采薇母女关系转好,母亲也更加细心的照顾。而她自己也有了目标,不再颓废。众人也乐得见此。
李守朴的开导也并非虚言,在他给周采薇检查伤势的时候,确实感觉其体内比常人更容易适应灵力,但是具体何种状况他也不得而知。
正所谓:“今日种善因,他日得善果。”
回到客栈,李守朴也在思量今晚的事情,刚才虽然的头头是道,但很多是看到该母女状况后的有感而发。他在琢磨生而为人,人又为何?长生不老?荣华富贵?权倾下?人常,修真无情,到底是人无情还是岁月无情?
待到色微亮,他依然没有琢磨出所以然来。李守朴也只想到:珍惜眼前人,岁月无情人有情。
经此一事,李守朴的心性有了极大的提升,为日后修炼提供了很大帮助。
《道决》云:“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